APP下载

试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冷板凳”现象

2015-03-18付方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冷板凳群体图书馆

付方方

(华中师范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9)

试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冷板凳”现象

付方方

(华中师范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普遍存在“冷板凳”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欠缺对读者群体特征和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欠缺对读者行为参与性以及实际阅读效果的重视,据此提出建立真正“以读者为本”的阅读推广模式。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以读者为本

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一系列瓶颈问题,如:学生的参与面有限,阅读推广活动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自觉参与,如何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建立“以读者为本”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之“冷板凳”现象

为引导读者了解阅读本质、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成为读者一种有品位的自觉行为,大多高校图书馆成立了阅读推广领导小组,设立专人专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有讲座、报告会、展览、书目推荐、征文、辩论赛等;阅读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从具体读本到抽象文化 ,从读书到读“人”,从纸本阅读到视觉经典阅读,从个人阅读到群体阅读,从阅读至写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如火如荼,各大媒体聚焦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一篇又一篇的相关新闻报道呈现出阅读推广活动的一片生机气象。

但当我们全面衡量这些活动及其效果的时候,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织者精心策划、费力组织和发动,但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常碰到冷场尴尬,寥寥几人;即便是“座无虚席”,也大多是熟悉的读者面孔,他们是图书馆的忠实“粉丝”,其他读者都去哪了呢?

二、“冷板凳”现象之析

为什么会出现“冷板凳”现象?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之倾向,没有把阅读活动与学生的心灵成长、专业发展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

1.推广活动计划过程欠缺对读者群体特征和需求的分析和研究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阅读主体在个人生理素质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诸如兴趣、习惯、气质、爱好、性格、智能等个性因素会影响到读者对读物的重构、体验以及价值取向。读者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读者和读者群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阅读活动。

就读者个体而言,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大多针对某个或某几个读者群的阅读需要,注重高大上的形象工程建设,追求活动参与人数和场面的轰动效应,而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读者个体阅读指导服务不够,一对一的阅读服务模式还只是雏形和探索阶段。读者个体特别是其阅读需求的方向性和确定性恰恰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化的根基,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个体沟通、完善读者个体阅读服务模式是今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

就读者群体而言,有学生群体,也有教师群体。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大多针对大学生读者,而忽略了教师读者。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生群体服务,也应该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素养提供服务;不仅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的文献工具平台,也应该为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对话搭建交流平台,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让教师在对话与交流中不断成长、创新。

本文研制的是一种无机泡沫吸波材料,是利用碎玻璃或火山灰等为主要原材料,在其中添加电磁损耗物质,熔融发泡而成的一种隐身材料,如图7所示。

学生群体从不同角度又可细分几个子群体,有文科类读者与理科类读者之分,有本科生读者与研究生读者的区别等。这些子群体在阅读需要上,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看得更多的是它们的共同性,而忽略它们的差异性。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读者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计划,一方面是读者专业性阅读素养提高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保证阅读推广活动有针对性、稳定性和延续性,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的需要。

高校内一些特殊群体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容易忽略的服务对象。比如说:有心理保健方面的读者,当他们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以及情感等方面引起抑郁、烦恼等负面情绪而不知所措时,图书馆作为具有较强文化辐射功能的场所,它可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文化讲座、书目推荐与导读等多种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服务,帮助这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走出困境的曙光和精神力量。

2.推广活动组织过程欠缺对读者行为参与性的重视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读者群体,他们已不再满足于 “被服务”,他们期待成为活动的主体,期待更多地参与信息的创造、传播与交流。但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组织过程中普遍欠缺对读者行为参与性的重视,具体表现在:

其一,虽然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频有合作,但这种合作模式过于形式化,且不带有常规性,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在合作过程中,组织者往往“以其凌驾于读者之上的主观意识形态来指导读者阅读”,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往往依据组织者的惯性思维或兴趣爱好,合作单位以配合之身份,无意识地弱化广大读者需求,其话语权和自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其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已注意到读者参与交流、分享彼此阅读体验的重要性,建立了诸多交流平台,如面对面的现场交流平台、微博微信类的网络虚拟平台等,但这些平台因缺乏管理,其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读者的行为参与的积极性与行为参与力受到影响。

3.推广活动评价过程欠缺对读者实际阅读效果的重视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效果究竟如何,如何评价,目前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正式的评价机制和指标。在众多的阅读推广活动总结中,较多的从活动场次、参与的人数、媒体的相关报道等角度去量化,而忽视对读者是否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成效如何以及其阶段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效果指标。理论上,活动效果的评价主体应该是读者,读者在这些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获、有所感、有所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这些抽象指标因不易量化,往往成为模糊评价指标。虽然有些阅读推广活动总结中会提到个别读者的感受,但并不能代表大多读者的阅读体验。阅读推广活动评价过程中读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读者实际阅读效果得不到重视,这势必也会影响到读者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热起来

1.深入了解和调查高校读者和读者群的特征与阅读需求

阅读指导服务是一项“知书”与“知人”的高度个人化的工作,需要图书馆人与读者的深入交流,根据读者特定需求来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为不同阅读需要的读者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是阅读推广活动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手段。在了解读者群体阅读需求的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和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沟通方式;另一方面,图书馆人也可开设个案指导馆员、个案咨询点深入了解高校读者及群体的特征与阅读需求,进而“按阅读需求和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制定实施不通过的阅读推广方案”,有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挖掘有创意的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新型阅读推广活动形式,是吸引读者广泛参与的根本。

2.多渠道吸纳读者参与活动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要让更多读者自觉走进活动现场,就需要开通多样渠道,在横向与纵向上最大限度吸纳读者参与。

横向上:尽量吸纳院系读书协会或兴趣小组参与到活动策划、组织与宣传,让他们在活动全程有更多发言权和自主权,他们的参与能让活动内容和形式更贴合学生需求。

纵向上:加强读者交流平台构的建设与管理。高校图书馆设立交流专栏、阅读交流专门场所或web虚拟空间等多种途径,给予读者足够的交流讨论空间,在彼此尊重阅读差异的基础上,让他们的阅读感悟与阅读素质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得到提升。设立交流专栏:为读者自由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好书等提供贴心服务;建立交流专门场所:建“小说讨论区”、“时政热点讨论区”等场所,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传递彼此阅读体会;建立阅读推广网页:搭建专门平台,展现读者对经典图书或新书撰写的书评、随笔等。除了建构多样化的读者交流平台外,还需加强管理,让平台有序、高质、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3.建立以读者为评价主体的阅读推广评价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包括学校行政部门、图书馆、院系师生全员参与的工程,活动效果的评价理应避免评价主体的单一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化;另外,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读者从中受益、阅读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读者的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应占相当比重,唯此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对阅读推广实践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当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方向杆转向以读者为评价主体,把读者的实际阅读成效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内,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计划与组织过程中给予读者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空间,那将势必是图书馆与读者的“双赢”局面。

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努力的方向,扎实地把阅读推广至个体、至全体读者朋友,让读者真正成为图书馆阅读活动的主体,建立“以读者为本”的阅读推广模式,图书馆便将拥有巨大的读者基础,其吸引力将会大增,担心没有读者参与活动也将不再是头疼的事情。

[1]杨婵.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反思与重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2).

[2]聂英,杨秀敏.阅读推广——让图书馆服务更走近读者[J].科学视界,2012,(30).

[3]陈亚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9).

[4]苏海燕.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2).

[5]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速略[J].图书馆论坛,2010,(6).

[6]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

2095-4654(2015)05-0113-03

2015-02-09

G258.6

A

猜你喜欢

冷板凳群体图书馆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冷板凳”是什么板凳?
什么样的板凳叫“冷板凳”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图书馆
赵忠贤: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战成名
去图书馆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