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

2015-03-18成汹涌

外语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俚语语言

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郑州 450001)

○引进与诠释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

成汹涌

(河南工业大学,郑州 450001)

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尤其在美国,俚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炙手可热的交际工具。但是,许多人对俚语存在偏见,认为俚语是一种粗俗的语言变体,不宜登大雅之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任何语言形式均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别。所以,只要是语言,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切不可盲目排斥或否定。本文以美国俚语形成的 “共聚量” 、“自我”解脱及弥补规范语言空缺等功能分析入手,对美国俚语这一特殊语体的修辞、语言、语用和社会心理等特征分别作具体的论述和解读,并最终得出结论:美国俚语的作用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加强,继续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美国英语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国俚语;特点;共聚量;自我

1 引言

美国俚语原本是美国人在茶余饭后用来减轻、释放工作压力的调侃语,但如今它已经进入正式传媒工具中,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报刊杂志都在大量地使用或转载俚语,人们随处可以听见美国人用五花八门的俚语进行别有一番风趣的交流和调侃。(果笑非 2012)。《牛津英语辞典》(1989)这样定义俚语:一种极通俗的语言,低于受过教育人的标准语,往往是含有某种特别意义的时兴话。Mencken认为, “俚语的本质在于分布广泛却又处于公认的语言标准范畴之外” (Mencken 1936:79)。俚语的这种非规范性确立了它在美国英语体系中的附属地位,使其区分隐语、行话、切口等限于特定语域内使用的语言变体成为可能,进而确立俚语在美国英语体系中的地位。(Ayto,Simpson 2001:89) 同时,俚语又是一面反映其自身与所在社会之间特殊关系的镜子。(刘金梅 2005) 目前,许多学者对俚语情有独钟,甚至有些知名学者和政界高官也渐渐喜欢上俚语以达到亲民的目的。(郑立信 1988:103) 显然,美国俚语已今非昔比,它超强的语言表现力变得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研究表明,任何语言形式的出现都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抛开语言形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其做更进一步剖析显然不现实。(李娜 2012) 因此,本文从俚语形成的 “共聚量” 、“自我”解脱及弥补规范语言空缺等功能分析入手,解读当代美国俚语的语言、语用、修辞和情感等特征,使读者对美国英语、社会和文化有一个全新立体的认识。

2 美国俚语的功能

2.1“共聚量”功能

跟任何语言变体一样,俚语在表现其使用者的特殊社会身份方面凸显它的重要性。(赵彦芳 2003) 为进一步了解俚语这种维系其使用者之间某种特殊关系的语言变体,本文先概述社会语言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权势量” 和 “共聚量”。前者表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之间社会地位差距的大小,社会地位低者其权势量就低,社会地位高者其权势量相对就高。后者虽然也能体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社会距离的大小,但更侧重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各自社会背景、社会经历、宗教信仰、职业和年龄等社会条件的契合点和相同点。(徐大明 1997:249) 所以, “权势量” 和 “共聚量” 之间互为反比关系,即语言 “权势量” 大,其 “共聚量” 就小,反之亦然。(Holmes 1992:151) “共聚量” 寻求言语社团成员之间的一致性,是形成 “言语适应”的前提和基础。(徐大明 1997:251) 在人与人之间正常交际中,交际双方会不自觉地改变或调整各自语言内容或风格以谋求与对方和谐统一。(唐金燕 2011) 要想成为某个言语社团的成员,使用该社团的语体形式便成为加入该社团的必备条件之一,以此体现与本言语社团同时拥有 “共聚量”关系,为自己赢得社团成员资格而融入该语言社团中去。(张爱容 2012) 这种融入显示说话人跟该语言团队之间的“共聚量”关系,通过达成心态上的融合产生一种归属感,美国俚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果笑非 2012) 俚语的使用是在社团成员之间,所以它体现社团成员之间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显示各成员共同的身份地位,是社团成员之间约定俗成的行话和标志语。

2.2 “自我”解脱功能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和“超我”在人格结构中几乎永远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大部分时间在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有其充分独立自主性;“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在外界的影响和干预下形成的一种自我道德判断(王佐良 1992:406)。自从社会分化出阶级和等级之后,社会人的“自我”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伤害。俚语在这个时间出现无疑是人治愈自我伤痛的良药。(焦妮 2011) 同时,俚语还是确保“自我”在不过于受制于“超我”的前提下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策略,也为“自我”最终战胜“他我”获得“自我”的真正释放充当最后一道屏障(王佐良 1992:407)。譬如,俚语在美国校园非常流行,其原因是今天的美国学生普遍承载着来自各方面过重的心理压力,如社会、学校及家庭等,他们的“自我”很难得到充分展示。(彭元峰 孙佩捷 2003)如果学生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矛盾冲突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缓解压力,释放激情;若用他们自己独有的校园俚语,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雷春英 1994)

2.3 弥补规范语言的空缺

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新生语言的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规范语言体系相对稳定,难以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因为一个新词从诞生到进入正式语言体系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周期。(朱文俊 1994:203) 在这种情况下,俚语的出现恰好迎合社会对语言不断更新的要求,因为俚语固有的时尚、前沿、随意等特点为其成为语言创新先锋提供了物质保证。(冯建 1990) 特别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为俚语的产生提供温床,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如今,很大一部分网络用语已成为俚语,被广泛使用。如,knowbie(大虾)指知晓一切的“大侠”级的人物,newbie(菜鸟)指学识短浅、做事不够熟练的“新手”。当然,这中间不乏有一些不雅之词,如kiss ass (拍马屁),blah-blah (喋喋不休说个不停)等等,它们常会给听话人带来某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或刺激,这是标准语无法做到的。(刘金梅 2005) 可见,俚语可以弥补规范语言语用功能的某些空缺。

以上对俚语社会语言学功能的分析为诠释俚语是规范语言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这一论断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往针对美国俚语的研究绝大部分侧重阐述美国俚语产生的原因、分类依据等,忽视对俚语形成的人文因素的深入探讨。为进一步认识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对交际的影响,下面就美国俚语的语言、语用、修辞及情感等特征作详细的解读。

3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

3.1 语言特征

美国俚语的表现手法多样,内容丰富,寓意风趣,其语言特征在语音、词素和词汇层面上表现最为突出。

3.11 语音层面

俚语使用者常采用押尾韵的方式将俚语幽默化、形象化,以便说时朗朗上口;听上去节奏明快,有美感,既能促进交流的顺畅,又便于记忆,因此非常受欢迎。(李娜 2012) 如chit-chat (聊天),dilly-dally (吊儿郎当),ding-dong (交替领先的),razzle-dazzle (令人眼花缭乱的)等等。这种押尾韵的方式使美国俚语得以普及,又给规范语言的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3.12 词素层面

词素重叠是美国俚语的又一特点,以上所列举的押尾韵俚语词均能体现这一特点。具体来讲,这种押尾韵的俚语词两个词素中或者有一元音不同或者有一辅音不同,而剩下的音素及其组合结构则大同小异,非常相像。

3.13 词汇层面

采用缩略形式是美国俚语很重要的特点。如果从俚语层面分析缩略语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不仅可指“光说不做”(=No Action,Talk Only),来讽刺真实的NATO,而且可指谈恋爱初期阶段的“只谈不越轨”等,其幽默效果可谓一箭三雕。(雷春英 1994)

美国俚语中大量涌现出的新词或给旧词换上新义,均能体现美国人一贯的吐故纳新、标新立异的民族特点。(李娜 2012) 如jazz原本是新奥尔良的民间“爵士乐”,因其豪迈、奔放的特点而被赋予 “疯狂”、“热忱”、 “奋发向上” 等新意。同时,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国家,不断涌入的移民带进他们各自的语言,为俚语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唐金燕 2011) 如burger源于德语,butt(香烟)原为荷兰语,calaboose(监狱)源自西班牙文,hoax(玩笑)源于拉丁文……

3.2 俚语的语用特征

美国人的精力充沛、性格耿直、活泼开朗及超强的创新意识等品质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印证,美国俚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美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人急需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表达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而规范语言又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大量俚语的涌现正好满足了这种特定的需求(李娜 2012)。

3.21 简练、便捷

人们习惯用规范语言谈论严肃的话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复杂情感只靠规范语难以表达出来。俚语因其便捷、明快、生动、幽默的特点成为美国人宣泄复杂情绪的工具,使具有相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能产生共鸣。(彭元峰 孙佩捷 2003) 如banana(香蕉)是美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它不含连缀辅音和复合元音,发音急促紧张,其起伏的特殊音色效果若再与go连成一体韵律感十足,让人容易联想“发狂”的情形。(张爱容 2012) 同时,出于banana的“体貌”特征:黄皮白仁,美国人将其跟置身白人体制并持白人价值观的东方人联系在一起,称他们是“香蕉人”。这样的俚语既能助推美国俚语的普及度,又给美国人紧张的工作、生活带来乐趣。

3.22 新颖时尚,更新迅速

如果我们把美国英语词汇区分为俚语词和非俚语词,不难看出它们中大部分兼备两种属性。美国俚语词多半都打上时代烙印,其使用寿命往往取决于人们的 “新鲜感”。它们一旦被频繁使用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渐渐被淘汰或被后来产生的其他俚语代替。(张爱容 2012) 当然,美国俚语的使用寿命及演变的过程不尽相同,因词而异,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如peach (= girl),skidoo (= depart),skirt (= lady)等俚语词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但像cop (= policeman),fan (= addict),guy (= fellow)等俚语词却一直被广泛使用,有的已经转化成口语的一部分,如have a ball (= enjoy oneself),have had it (= suffer enormously)等。即使大家非常熟悉的OK一词最初也是由俚语演变而来,后来渐渐入了标准词的行列,现已成为人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3.3 修辞特征

美国俚语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与其幽默的修辞手法密不可分。(李群 2004) 比喻、拟物、委婉、夸张等是美国俚语最常用的修辞格,它们为俚语的诙谐风趣增色不少,给使用者带来乐趣。因为 “司空见惯的词似乎常常由于过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换上一个生动逼真或者怪诞可笑的隐语,平铺直叙的枯燥语言就会变得生动,趣味盎然”(彭元锋 孙佩捷 2003:64)。

3.31 比喻

比喻的使用使美国俚语少了机械的语体限制,多了说话人的智慧,这也是美国俚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李群 2004)如lay an egg(= drop a bomb)喻指“投掷炸弹”像鸡下蛋一样;chicken heart (= tunnel vision),喻指像鸡心那样小的“狭窄视野”;pie in the sky (= unrealistic plan) 喻指不切实际的幻想像“空中落下的馅饼”等。这些生动形象的俚语给美国英语增添幽默感,使原本枯燥无华的表述变得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焦妮 2011)

3.32 拟物

拟物是根据拟人修辞格而来,它将人的某种特点与某物进行对比,以人拟物,合二为一,表达准确,寓意丰富。(胡家英 2003) 如You can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意指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Every dog has its day,指“凡人皆有得意日”。

3.33 委婉

为了回避大家忌讳的话题,人们总是习惯用含蓄、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以免普通词过于直白而引起当事人反感,这就是委婉修辞格。(Spears 1981:69)如有关妇女怀孕的俚语就举不胜举: in the family way,in a certain condition,to be expecting等。再如,to kick up one’s heels委婉表示“死亡”,以 to go for a slash 表示“去撒尿”,kiss somebody off表示 “解雇某人” 等等。

3.34 夸张

夸张是一种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读者明明知道你是在有意夸大事实,却能完全接受和认同。(胡家英 2003) 这种修辞不仅能加深读者或听者对这种夸大描述的印象,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夸张修辞犹如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漫画,不为写实,但求神似。许多俚语之所以流传广泛正是得益于其夸张用法。如在说到一位风度翩翩深受年轻女子爱慕的“高富帅”时,美国人喜欢用 lady-killer,意指迷倒女人的男子;(唐金燕 2011) 在表示疲倦至极时,美国人喜欢说 I could sleep for a year.

3.4 情感特征

美国人幽默、自信、非正式、反权威的性格注定他们使用的俚语往往会超出规范语条条框框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说话就随心所欲。(Ayto,Simpson 2001:103) 相反,美国人通常用俚语表达褒扬、憎恶、嘲讽等复杂多变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话语的含义并非表面指称的语义。譬如,You secured some really bad video discs.(你能搞到些影碟,太棒啦!) His new motor is really cool.(他的新摩托真酷。)The actress is a real fox! (那位女演员魅力四射!)上述例句均含有real(ly)一词,使得bad,cool,fox由贬义或中性义演变为褒义,这种词义提升或转移无疑增强俚语表达的穿透力。(张爱容 2012) 可见,美国俚语的多变性给话语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助于说话人表达复杂的情感,这也正是规范英语难以做到的。

4 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形成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功能角度入手,对其语言、语用、修辞及情感特征做了系统的解读。有些美国俚语词虽然生命短暂,稍纵即逝,但作为整体的美国俚语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具有表达直白、幽默、生动形象等特点。人们对美国俚语的成见正在迅速改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视俚语为一般中性语,是约定俗成、比口语更为便捷和新颖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规范语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且充满活力的美国俚语已成为美国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繁荣美国英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美国俚语与规范语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特殊渊源关系不仅能更清楚地把握现代美国英语,特别是口语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能了解美国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最新动态。笔者坚信,作为语言变体的一员,现代美国俚语的作用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成熟。

冯 建.当代美国俚语产生的宏观机制[J].外国语,1990(6).

果笑非.从美国俚语透视美国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7).

胡家英.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学术交流,2003(8).

焦 妮.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1(7).

雷春英.论美国俚语的词义衍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5).

李 娜.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李 群.美国俚语的幽默和自由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刘金梅.美国俚语影射的社会文化心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4).

彭元峰 孙佩捷.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J].东北大学学报,2003(1).

唐金燕.美国俚语特点与等值翻译技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张爱容.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国俚语[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赵彦芳.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探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

郑立信.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Ayto,J.,Simpson,J.OxfordDictionaryofModernSla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2001.

Holmes,J.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1992.

Mencken,H.L.TheAmericanLanguage[M].New York: Alfred A.Knopf,1936.

Spears,R.SlangandEuphemism[M].New York: Jonathan David Publishers,1981.

ANovelProbeintotheCharacteristicsofModernAmericanSlangfromthePerspectiveofSociolinguisticFunctions

Cheng Xiong-yo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s one of the unique forms of language,slang is playing its indispensable role in American people’s everyday communication.Nevertheless,slang is always perceived as an undesirable and vulgar speech variety due to its informal nature.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all languages are equal in nature.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lang,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linguistic,pragmatic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s of “solidarity”,“self-ego” relief and the fill-in of the gap of the regular language.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paper attempt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e functions of American slang do not diminish but rather become reinforced,which would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glish.

American slang; characteristic; solidarity; self-ego

* 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大学英语教师对‘中介角色’的态度及其在课堂实践中的障碍研究”(2013BS067)以及河南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介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启示研究” (2014SKJJ03) 的阶段性成果。

H313.3

A

1000-0100(2015)03-0066-4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3.013

2014-05-07

【责任编辑陈庆斌】

猜你喜欢

俚语语言
关于天气的趣味俚语表达
语言是刀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街头俚语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