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

2015-03-18孟庆权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服务管理工作

□孟庆权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科研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十三五”规划注重科技发展的全链条和一体化设计,高度重视高校的科研发展,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广泛引进各行业优秀人才,实施科技计划体制改革,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实力和地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科研项目和各类计划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且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高校的科研管理与服务部门应该建设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不仅要适应当前的国内外科技改革趋势,而且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科研状况,统筹各类科研力量和资源,引导科技改革目标,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做好战略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带动全体科研人员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加快高校的科研发展,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1~2]。

一、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要求

(一)笃实的职业道德精神。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是各行业人员的精神支撑。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积极学习国内外各类科研体制及文件,深刻领悟解读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熟悉各类项目的组织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效组织各类科研研讨和学习活动,深入其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相关政务机关等学习借鉴,不断反思总结,注重战略研究等工作。综合繁杂的各类事务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需要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有较强的事业感、责任心和耐心,须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笃实的职业道德,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较高的理论素养。高校的科研管理与服务人员要求具有理工农医和文史哲法等专业背景,本身的专业知识应比较过硬,作为组织管理和战略咨询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优秀的科研管理与服务者需要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外的科研管理状况,熟悉相关领域和产业的研究水平和应用前景,洞察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政策及导向,结合高校的实际科研状况,提出阶段性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为学校的决策者及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咨询,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科学化开展。

(三)全面的专业能力。优秀的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有综合广博的知识[2],且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自身需广泛学习,打通各学科的知识局限或壁垒,学会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需要具备公文、通知和函件等处理及传达的行政政务能力,撰写通知、公文及各类报告等的书写能力,精通日常办公软件的基本业务能力,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演讲讨论和沟通交流等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随机性和突发性的工作,应具有应变能力,能迅速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并能高效执行,对于保密工作的内容,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保密规定,负有保密的责任和能力[2]。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政务管理与服务趋势,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四)先进的服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务和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格局。作为新时期或未来科研事业的管理与服务者,必须摒除官本位思想,改变以前的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坚决抵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做”和“人难处”等不良作风,理事不是管人,应勇于担当,热情服务。管理就是服务[3],管理和服务是一体化的,管理事务就是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服务,服务他人和社会既是对事务、关系和局面的有效疏通管理。先进的服务理念不是卑躬屈膝地谄媚,矫揉造作地逢迎,应是高效积极地处事,公正廉明地做人,不仅工作中要体现服务理念,重要的是要在心里要具有坦诚的服务意识。

(五)完美的团队精神。优秀的个体如果不能凝聚成一个整体,其作用效果也是很微弱的,高校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仅是单兵作战,更多是团队的协同攻关。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或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局面,都需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保持与同事、领导等有效沟通交流,注重信息共享,把握学校和部门的各阶段奋斗目标,坚持团队的集体协作,把各类资源和力量发挥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

(一)职业与事业。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端正工作心态,作为高校管理与服务工作者,不是听候指令的机器人,更不是具体事务的麻木执行者,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和灵活处事的个人,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同时个人也是学校和国家科研发展的重要的一分子或贡献者,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者熟悉一线科研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了解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掌握很多科研信息和资源,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团队或人员中发挥很好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应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二)深广式学习与专业化培养。作为优秀的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需要下功夫。一方面,深入学习行政管理与办公服务知识,熟练处理工作中的各类事务;学习使用各类办公软件,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掌握国家、地方和学等校等有关项目实施、人才计划、基地评审、平台设立、奖励申报、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经费使用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知识,熟悉学校的学科发展状况,掌握各学院、研究所、系、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等科研条件及工作状态,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应有自身的思考、判断和研究。另一方面,广泛了解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发展动态,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管理机制、科技导向、应用前景和研究热点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礼仪,做到待人接物恰如其分,不卑不亢。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沟通协调、组织规划、决策执行和协作创新等各种能力。以上的学习内容需要部门的统筹组织、指导和监督,可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学习和培训,以部门、处、室等为单位灵活开展,但必须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限,做好监督与评价。

(三)制度化建设。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需要有合理且科学的制度作保障。在相关法律范畴内,学校或科研管理与服务部门需确立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或条例,构建校、院、所、系等之间的科研管理与服务网络[4],确立日常工作规范制度,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完善评价与监督制度。让制度引导并规范个人行为,约束集体或单位科学运作,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因工作业务和社会发展等需要,可由集体讨论决议对其修订完善,应以人为本,全面加强促进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

(四)奖惩与激励。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和培养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奖惩与激励机制。一是每个成员应按照集体制定的规范从事相关工作,对于表现优异者,应该予以嘉奖,可树立学习的榜样,体现引领带头作用;对于未按要求工作或未完成相关任务的人员,可依据规定进行相应批评和惩处,但一定要辅以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其恢复信心,促其提高,凝聚团队。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内容和手段可以多样化[5],同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对于考核优秀的成员,可视情增加奖金,表扬鼓励,提供提拔和晋升等机会,实现有劳有得、多优多得,不断促进团队健康积极地发展。

(五)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协调。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的建设和个人成长紧密相连。对个人而言,通过团队的熏陶培养和工作实践的锻炼,综合素养得以加强,职称职位有所提升,日后可堪大用;对团队来说,凝聚融合了优秀人才资源,不仅能高效处理各类具体事务工作,而且能实现科研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团队的凝聚和提升进而反哺个人的成长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加强团队建设,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结语

总之,高校建设专业素养高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需要培育合格的个体成员,同时应采用多种方式锤炼打造优秀的团队。高校或科研管理与服务部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确立目标导向,建立培育、学习和激励等长效机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计划有策略地组织实施,形成制度并需要长期坚持,个人和团队应在学习中提升,工作中锻炼,总结中完善。高校建设优秀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团队,能高效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和任务,深化科研管理与服务理念,继而能持续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扩大高校的影响力,集中凸显高校对社会的贡献,促进国家科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夏仕武.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J]. 江苏高教,2003,6

[2]董燕妮.关于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

[3]张芳玲.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思考[J].科技信息,2010,3

[4]陈平.创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J]. 科学与管理,2014:79 ~80

[5]谢文峰,管颖超. 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3:90 ~93

猜你喜欢

服务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不工作,爽飞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