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大学幸福班级的思考

2015-03-18□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者班集体民主

□陈 蕾

幸福,是人内心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内尔·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提出,幸福是教育与生活的目标。可是并非所有教育都能够给予人们幸福的感觉,唯有幸福的教育方能铸就幸福的人生。这进一步说明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构建幸福班级从而达到幸福教育的至关重要性。幸福班级是用智慧营造幸福的班级,它的提出是以德育和智育取得的成绩为背景的。众所周知,教育最本质的落脚点是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学习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建设大学幸福班级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让每位大学生都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快乐、个性的发挥、能力的提高、班级的骄傲及学校的和谐,都拥有精湛的学业、优良的品质、精神的归宿与幸福的源泉,实现自己最美丽的梦想及人生价值。

一、幸福班级的内涵

幸福班级既是和谐、民主的班级,也是公正、平等的班级。它的实施策略有很多,如:合作小组,它变个人发展为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变自由独立为集体荣辱,变周末无为为个性展示,变无序前进为测评促进,变个人目标为集体比较。幸福班级既要求服务意识、参与意识,也要求集体意识与进取意识。幸福班级的测评策略形式可以分为组间测评和个人测评,小组测评和小组汇报等。如果班集体颓废、言行不一、不入群体、只顾个体,可以说这个班集体不是一个幸福班级,这正是班级集体意识与进取意识的意义所在。

幸福班级的建立固然离不开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把幸福观逐渐融入到学生心目中,用心去关注学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心去经营班级,营造良好的幸福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

和谐与民主可以说是幸福班级的脊骨,它不是单靠班集体中的某个学生或某位老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它体现在班级建设的各方面。学习上,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大家相互勉励、共同奋斗;班级建设上,大家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尽心尽力把它创建得更加温馨舒适;班级的荣辱感上,它的荣耀是班集体所有人的自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构建大学幸福班级的意义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实践理想和实现价值的锻炼平台,是培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幸福感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指标,良好的幸福感是不断创新和创造的源泉。幸福班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无穷创造力和巨大潜力,使大学生在学业进步、能力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不断创造辉煌。幸福班级的建设能够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成才的氛围与环境,是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优质土壤。幸福班级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个目标,因此,构建大学幸福班级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呈现,也是建设美丽和谐新校园的实质所在。

三、构建大学幸福班级的途径

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规定,打造特色、正能量的班级精神力量,是幸福班级建立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班风学风、具有向心力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建设班级文化,丰富班级特色。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班级工作的内核,要按照文化的自省、自觉、自信这一策略推动班级文化的发展。班级文化的范畴很广泛,不仅包括组织的各项活动、班级集体意识,而且容纳班级凝聚力、班级精神等,班级文化包含了有利于实现班级和谐民主建设的深层次内容。其中,班级精神在班级成立之初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形成,逐步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使之成为根植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凝练,而不是强制性地让他们认同。

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也可以使大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班级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班级活动。一般而言,活动有两种,一是班级内部的活动,指的是在班级这个小范围内开展的一切活动;二是班级外部的活动,如学院活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等。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小组讨论、班级辩论会、班级演讲会、班级歌唱比赛等,这些活动需要班级每一位大学生的参与,他们互相之间是竞争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鼓舞其斗志,而且能够加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班级外部的活动,一般都需要班级这一整体一起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之间情感的培养,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有利于通力合作能力的提升和班级集体观念的强化。

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在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下产生的。根据过往的经验,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并且很好地体现班级凝聚向心力的事情是需要每一位同学都参加的大型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各司其职,努力做好自己,由此,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为班级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发挥学生“三自”作用。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即实现“三自”功能。教育者则作为一个宏观掌控的引领者,在充分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按劳按需分配各自的职责。相比之下,原有的角色定位下的班级管理,大部分学生都扮演着“群众”的角色,自我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这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可以弥补之前的不足,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而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这种班级管理机制不仅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也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它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储备足够的知识资源,也要求他们具有开拓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它会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因此,学生“三自”模式的班级管理机制为和谐幸福班集体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

(三)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奠定班级幸福基础。积极进取的班集体,一定要有优良班风学风的引领,而优良班风学风的打造离不开舆论导向的正确营造和班级纪律的严格执行。积极的舆论导向不仅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内心深处敢于拼搏的激情,也有助于班级幸福氛围的缔造。在班级的管理上,既需要制定班级公约,也需要建立德育量化管理体系。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纪律的重要意义,遵守纪律是营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前提,通过纪律约束使同学们达成共识,形成班集体良好的教育气氛,使班级建设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四)用心交流沟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育人工作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育工作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核心,要与大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要用打动他们的真情去赢得他们的真心,要用心和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对老师不再是畏惧而是尊重和钦佩。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增加他们对老师的信任、理解,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惑,点拨教导,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民主管理决策,与大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对每个人都持有相同的态度,公平公正地与他们平等相处。每位学生在班级都是唯一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自己特有的角色,只要教育者用心去观察,多去发掘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他们都能成为璀璨的“工艺品”。在班级的有效管理中,教育者应该坚持民主原则,果断地把班级的组织和管理权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吸取失败的教训,找到他们真实的自己,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独立性,以实现自身价值。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关键,同时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它可以通过教育者的民主管理、平等相处、贴近学生、加强沟通,积极适应由“指挥者”向“监督者”的定位变化而实现。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以前“决策者”的想法,成为落实班级事务的“引导者”,以谦和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教育、将心比心的交流、无微不至的关怀贴近大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度,减少他们展示自我才能、参加班级工作的顾忌,让大学生成为班级工作的主人。

(五)关爱特殊学生,共同创建幸福。教育之为教育,因为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被教育者的心灵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而不是一块不毛之地。因此,对于特殊学生,教育者的责任是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爱心温暖,及时引导他们直面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的心态,引领鼓励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只有不断去关心关爱他们,他们才能感受到幸福班级的力量。

(六)关注幸福指数,增强班级凝聚力。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所以他们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也存在差异。在班级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幸福指数不同,而学生幸福指数的高低对班集体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在班级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班级工作自然会有序进行,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让每个学生都热爱班集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班级贡献力量。

(七)及时总结成果,点亮幸福人生。班级的每一项成果与每一次成功无不凝聚着班集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心血与汗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班级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总结成功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不仅能够起到总结提炼的作用,而且能够鼓舞激励同学们不断进取,争取更大进步,点亮自己的幸福人生。这也正是激励机制的一种体现。

四、结语

构建和谐民主的班集体,建设幸福的大学班级,是高校教育者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当前高等教育班级建设中的新观念。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心去经营好大学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中的和谐与民主之美去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班级的灵魂,让大学生在班级这个幸福的大家园中快乐成长,健康成才,开启美好的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在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大学幸福班级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1]蔡继娥.创建幸福班级之我见[J].职业,2014,8:45 ~46

[2]龚毅.构建班级文化,打造幸福班级[J].文教资料,2014,3:105 ~106

[3]徐艳.建设幸福班级让学生健康成长[J]. 贵州教育,2015,9:8 ~9

[4]张鲁宁.论班级民主管理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来自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5 ~18

[5]王疏影,梁捷,黄有光.竞争、压力与主观幸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95 ~103

猜你喜欢

教育者班集体民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爱我的班集体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