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2015-03-18□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民办高校能力

□袁 清

在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数量和规模向质量和内涵转变的影响下,民办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内涵建设,而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主力军,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尝试着寻求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路径就成为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民办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院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民办高校相对许多公办高校而言,发展时间较短,学校的文化底蕴很难与公办高校抗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广大青年教职工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使他们愿意用更强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教学水平。在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进步中,才能不断夯实文化底蕴,促进学院的内涵式发展。

1.1 研究对象 45~50岁广西百色山区偏僻村寨祖辈3代以上父母双亲均为壮族绝经妇女379例,没有内脏器官(心、肝、肺、肾和脾等)疾病,没有内分泌疾病和妇产科疾患,也没有服用雌激素类药物,以雌激素受体-β的Rsa I酶切和Alu I酶切所得等位基因型:RR、Rr、rr、r、R和AA、Aa、aa、a、A进行分组。

(二)有利于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学院稳定和跨越式发展。青年教师虽然缺乏一定的经验,但却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有利于稳定学生思想,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从而逐步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民办高校的突破式发展。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面临新的考验。如今大部分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实践,他们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多,也同样存在着不愿吃苦和付出、敬业精神不足等问题,一些青年教师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不能顾大局、识大体,将师德抛在脑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使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发生了一定的偏差,甚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广大师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混乱,社会责任不足,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也会因此面临新的社会考验。

(三)民办高校学术氛围不够浓郁,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因为民办高校缺乏国家的财政供给,一般属于自筹经费的社会力量办学,这往往导致很多民办高校为节约经费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但会身兼数职,而且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学术氛围明显较弱,青年教师还要面临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工作,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实践能力较差。如今大部分的民办高校是高职院校,即使升格为本科也是应用型本科为主,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向社会输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那么就需要大量既懂教学,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而这些却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所缺乏的,职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与青年教师所学知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很多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能否适应民办高校教育的需要仍待研究。

(1)水资源消耗对自身的冲击作用最大,所以我国各地区应加强对公众节水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针对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应当提倡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针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应该加大对用水总量“红线”的控制力度,杜绝浪费水资源,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消耗。

(一)加强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在职期间的师德培养。由于生源质量较差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对民办教育科学的认识,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放松要求。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明确民办高校是国家整个高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在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并建立一套体现教师师德高低、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正面、积极的宣传教育和考核评价,来提高整个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打造一种团结、进取的教师品德。

三、民办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路径

(四)民办高校的诸多困难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培训学习和继续深造。由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许多教师在面对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时,总觉得“底气不足”和“难以应对”,急需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所以,在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强烈愿望下,继续深造或者到企业进行参加顶岗培训成为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的经费限制导致无法承担青年骨干教师足够的深造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传帮带机制,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因此,一是要按照专业选择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专业的带头人指导青年教师,或者与青年教师结合成师徒对子,建立良好的传帮带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民办高校的教学以及尽快进入科研状态。二是民办高校要加强教师间的工作交流,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多种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经验和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条件成熟的民办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项经费为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良性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应长期开展各类说课、讲课、科研等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代训,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并设计相对应的权重来评价青年教师的综合表现。通过考评、推优等方式选拔出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并采取多种途径给予培养、支持和鼓励。如,提供学习进修、参与学术研讨、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在职称评定和科研经费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等。此外,民办高校要注重青年教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有计划地将一些重要的教学工作交给青年教师去做,不但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还可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活力。

由于大部分孕妇未进行血清中弓形虫检查、风疹病毒检查、巨细胞病毒检查、单纯疱疹病毒检查,因此,不作比较研究。

(四)创造条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趋于在深化校企合作中锻炼和提升,达到培养理论、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目标。民办学校可以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设立见习职位,帮助青年教师“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还可以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学习锻炼,缩短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请进来一批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实际操作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打造一批强有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1]王越.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师队伍建设研宄[J].教育与职业,2008,12

[2]康广荃.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3]赵联果.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民办高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