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5-03-18李志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试验区安徽省上海

李志婷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前言

2013年9月29日依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我国经济中心上海挂牌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政府根据地方法规在地区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即某地区在辖区内划出的作为市场来发展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区域,在该区域内政府本身对经济活动不做过多干预,而是由市场发挥主要作用。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体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

安徽省与上海市邻近且经济往来密切,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肯定会对安徽省的经济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安徽省如何借力上海自贸区改变本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激发经济活力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之一,就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至少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总量指标居中

国家数据网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度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9 229.34亿元,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处于第十四位,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为45 518 969千美元,位居第十四位,地方财政收入为1 520.22亿元,处于第十三位,经济总量排名居中。

(二)人均指标靠后

但是与此同时,安徽省2013年末常住人口有6 030万人,排在全国第八位。在庞大人口基数的影响下,安徽省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不佳。

(三)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经济外向度较低

通常人们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经济外向度,它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本文以全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全国经济外向度,在当前人民币与美元兑换率下以安徽省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安徽省的经济外向度,其数值如下表所示。从经济外向度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安徽省的经济外向度在逐年提高,但是数值仍然很低,与全国经济外向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反映出安徽省与国际经济联系不紧密,对外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9—2013年经济外向度数据

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给安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政府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其对周边地区的扩散、辐射效应和经验推广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为地处上海市周边的安徽省改善经济发展现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产业转移

所谓产业转移就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某些产业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经济过程。区域经济学家在弗农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产业转移,既可以使转出地摆脱包袱利用有效空间发展其他优势产业获得比较优势,也可以带动转入地经济的发展。

在上海自贸区内被政策红利吸引过来的大量企业、资本、人才的集聚增加了对于要素的需求,造成该区域内资源紧张,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以上海自贸区内的写字楼租金为例,自贸区成立前写字楼的平均租金仅为每平米每天2.1元,而到今年的第三季度,写字楼的租金已经涨为每平米每天4.2元,仅一年多的时间涨幅竟然达到了100%。自贸区内骤升的成本压力迫使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上海周边地区迁移。我省在地理区位上与上海接近,劳动、原材料等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因此,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安徽省完全可以借助上海自贸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浪潮,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制造业。

(二)扩散效应

佩鲁的“增长极”认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者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者地区传导的,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特定地区作为经济的增长点,使其充分实现规模经济,然后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增长极理论的两大核心内容就是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其中,扩散效应是指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会通过辐射和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边经济体,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长期来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会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企业、人力资源的集聚,当这种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规模经济作用下这些要素又会向周围地区扩散,使得周边经济体获得信息技术等高端资源的扩散和资本、投资的辐射效应。因此,自贸区的建设可以为安徽省带来政策红利的辐射和集聚与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信息、贸易、技术、制度、交通等各方面的便利,为安徽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示范和带动作用

李克强总理一直密切关注着自贸区的发展情况,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指出政府要建设好、管理好上海自贸区,要在自贸区的基础上形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体制机制。从总理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建立的一大使命就是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新模式,形成可以在全国复制和推广的体制机制,服务全国经济的发展。自贸区在投资监管、贸易监督、金融改革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做出的大量制度创新为安徽省改革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给安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回波效应是增长极理论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回波效应指出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初期,发达地区对附近地区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负面的。因此,虽然自贸区的设立会对安徽省产生不少有利影响,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贸区对安徽省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自贸区的建设对安徽省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国内的金融中心上海,又是中国首个自贸区,其具有的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优势,在短时期内会导致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企业、信息、技术向区内集聚对周边地区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不利于安徽省招商引资

自贸区内推行了与国际接轨的“负面清单”制度。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指那些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要求不相符的管理措施,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措施,都要在清单上列出,而对于清单上没有列出的外商投资项目则创新性的采用了备案制。这一举措实际上是降低了外资进入市场的标准,激发了外商在境内投资的热情。会吸引大量外资在区内集聚,导致安徽省招商引资更加困难。

(二)造成省内优质企业的流失

在自贸区内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括“单一窗口”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等等。再加上上海自贸区内基础设施完善、资金供给充裕、政府管制宽松,这些创新性的改革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便利了货物通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贸易成本,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会吸引安徽省内的企业纷纷入驻或者将部分职能部门设立在自贸区内。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底,自贸区已经吸引了24 597家企业在区内投资(挂牌后新设1 621家),其中有16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306个项目,同时也吸引了超过28万的从业人员在区内就职。安徽省相对上海自贸区而言政策支持不足、制度配套不完善、资本回报率低,从而在与自贸区针对要素、高端人才以及优质企业等的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压力。

四、安徽省应对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对策建议

自贸区建设对安徽省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政府和企业均应结合自身特点趋利避害,以实现本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习借鉴自贸区的改革经验,深化本地区制度体制改革

自贸区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措施为安徽省的改革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5年4月25日,安徽省政府在第4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安徽省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安徽省将在2015年全面推广35项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创新金融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事项。改革方向是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加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激发经济活力。这是安徽省主动吸收借鉴自贸区制度体制创新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重要表现。现阶段,安徽省应贯彻落实这35项改革措施,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更加优化的制度体系,以期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为承接区内产业转移做好准备

随着自贸区内对要素需求的增加,资源短缺,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小化时不得不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但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指出,如果两地之间技术差异较大,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配套产品和服务不完善,那么两地之间产业转移的承接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安徽省除了充分利用地理位置邻近和交通物流便捷的优势之外,还应该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一是要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交流与合作,完善配套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提高资本、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要素等在两个地区之间的流动性。二是要加快省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这方面安徽省不能只单纯注重企业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主要目标。

(三)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从2013年的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在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上与邻近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外贸易相对落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境内关外的特点,其建立一方面简化了通关程序便利了国际贸易,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拉近了本土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距离,降低了安徽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有利于企业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开拓海外市场。因此,安徽省应充分认识自贸区建立对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影响,积极主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省内企业以自贸区为新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国际贸易。

[1]朱华友,孟云利,刘海燕.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J].社会科学家,2008,(7).

[2]郝洁.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探析[J].商业研究,2013,(3).

[3]高熙照.增长极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7,(9).

[4]崔今丹.嘉兴市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运作的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4,(31).

[5]王海梅.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影响及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6]王海梅.上海自贸区对江苏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经济观察,2014,(1).

猜你喜欢

试验区安徽省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成长相册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上海之巅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