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

2015-03-17黄爱旺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锥栗树冠砧木

黄爱旺

(福建省建瓯市水源林业工作站 353124)

锥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

黄爱旺

(福建省建瓯市水源林业工作站 353124)

进行锥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接换种的锥栗成活率达80%~91%,树冠面积达3.39 m2,雌花量大,比实生苗提早5年挂果,第5年单株产量达5.5 kg。

锥栗;高接换种;成活率

锥栗属壳斗科栗属植物,是我国南方著名干果与木本粮食树种。锥栗果肉(种仁)营养丰富,含淀粉51.88%、蛋白质7.63%、脂肪7.17%、水溶性总糖13.58%,还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1]。锥栗果实既可以鲜吃、炒食、清炖,也可以制作成糕点等副食品,市场前景广阔,种植锥栗是林农增收的好途径。锥栗在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前锥栗种植管理较为粗放,锥栗栽培技术水平低,平均产量不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提高了经营水平,但品种良莠不齐,增产缓慢。笔者于2010年3月开展锥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旨在为山区锥栗低产林改造、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的西北侧,位于东经118°42′至118°57′、北纬27°01′至27°12′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 mm,是锥栗生长的最适宜地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水源乡上坑村123林班6大班2、7、9、12、13小班,面积11 hm2。试验地林分树种为锥栗,品种杂乱,树龄20年,平均株行距4 m×4 m,平均胸径13 cm、树高7.5 m,单株锥栗产量仅为2 kg。为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量,于2010年3月开展锥栗大砧高接换种试验,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对比试验,样地面积0.44 hm2。

1.3 嫁接技术

1.3.1 接穗选择 接穗从采穗圃中生长健壮的采穗母本树的结果母枝或1~2年生节间短、组织充实的发育枝上采集,接穗来自锥栗优良品种油榛穗条。接穗采集后,先将接穗剪成一定长度,顶端保留有饱满芽,然后用工业石蜡将其蜡封起来。具体方法:将工业石蜡放在铝锅或盆子等容器内加热熔化,温度控制在100~105℃为宜;蘸蜡1次可处理数条接穗,先拿住接穗一端,蘸蜡后快速取出,换另一端再行蘸蜡。接穗一般随采随接,采集后最好在1~2 d内接完。

1.3.2 嫁接方法 采用枝接法中的多头高位插皮接,砧木高度1.0~1.2 m。砧木枝干横径5~10 cm,1个砧木一般接2个穗条。具体方法:首先选择砧木枝干的平滑部分先于砧木横断面皮层垂直纵划1刀,深入木质部,长4~5 cm,接着用竹片或刀口把砧木皮层稍剥开;然后把接穗剪为长10~15 cm,正面削去皮层(带少许木质部),形成长4~5 cm的大削面,背面皮层不削,仅将下端斜切削尖,将接穗自砧木剥皮口处向下垂直插入[1]。接穗插入的深度必须掌握在砧木横断面以上0.2~0.3 cm,使接穗正削面上端稍露,以利砧穗接合部愈伤组织形成良好。所有接穗接好后,用薄膜带绑缚。砧木横断面与接穗削面露出的部分涂抹接蜡,或套上塑料袋。

1.4 嫁接后管理技术

1.4.1 除萌和解除绑缚物 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去除砧木基部、接穗以外生长的萌蘖枝,以免与接穗新梢争夺养分,一年要连续进行多次。当接穗新梢长到一定长度时,应将捆绑的薄膜带松绑后再重新绑过,做到松紧适度,以利于接口部位的生长。同时要立支柱,将接穗新梢固定在支柱上,以免被风吹裂,折断新梢,造成死亡[2]。

1.4.2 摘心 当接穗新梢长到30~40 cm时,应进行第1次摘心,以后每次副梢长到25~30 cm时摘心,1年可进行多次。这样能明显增加结果母枝数量,快速形成较大树冠。

1.4.3 抚育管理 低产低效锥栗林高接换种当年,由于林内几无树冠遮蔽,光照强度加大,很容易滋生杂草。因此应适时做好除草松土工作,并结合施肥进行。这样既可消灭杂草,又可防止表土板结,同时能够促进树体生长[3]。

1.4.4 病虫害防治 高接换种当年,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主要有栗炭疽病、白粉病等,可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代森锌8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金龟子等,可用90%敌百虫乳剂1000倍液进行喷杀[2]。

1.5 调查方法

从2010年5月开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嫁接林进行调查,抽取的试验样地分别为5、11、14、18、25号。在抽中的试验样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边长为25.82 m的方形标准地进行调查,方形标准地的4个角点埋设水泥桩,以便固定样地边界。调查内容:成活率、树冠状况、开花情况。2012~2014年进行产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嫁接成活率

通过调查,5个样地的锥栗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表1)。

表1 嫁接锥栗成活率

2.2 树冠生长

通过修剪,锥栗营养枝增加,平均每株有枝条骨干枝节14.0个,最少有6.0个,当年萌发枝有3~4个;树冠形成较快,冠幅大且开展,平均树冠面积达3.39 m2(表2),能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为早期结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2.3 开花结果

样地每株平均有雌花23个、雄花142个、结果数20个(表3)。雌花最多的样地每株平均雌花数达到31个、结果数达到28个。雌花数量多,结果数多,表明树体养分供应充足,坐果率高。

表2 嫁接锥栗树冠生长情况

注:调查品种为油榛,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

表3 嫁接锥栗开花结果情况

注:调查品种为油榛,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和9月。

2.4 产量情况

对样地2012~2014年的产量(表4)调查表明,单株产量逐年增加,2014年平均单株产量5.5 kg,比2012年增产41.0%。

3 小结与讨论

大砧高接换种是锥栗低产林改造、品种改良的有效措施。采用大砧高接换种的锥栗成活率在80%~91%之间;且便于管理,节省投资。由于砧木树体贮存大量养分,根系发达,供应的养分和水分能够满足幼树生长的需要,可减少施肥,从而减少管理工时;高接(嫁接砧木高度1 m左右)降低了主干高度(3~5 m),嫁接2年平均株高2~3 m,使树体矮化,便于整形修剪,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结果期早,由于砧木健壮、营养足,新梢生长迅速,树冠成形早,嫁接后3年可挂果,比一般的实生苗提早5年左右挂果;产量高,通过2012~2014年调查,单株产量逐年增加,2014年单株产量平均达5.5 kg,比2012年增产41.0%。

表4 嫁接锥栗产量

[1]江由.锥栗栽培新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黄志敏.锥栗苗木培育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5):33-34.

[3]张跃林.板栗大砧低接换种试验初报[J].中国林副特产,1996(1):15-16.

(责任编辑:林德梓)

Top grafting test of Castanea henryi using big stock for changing new varieties

HUANG Ai-wang

(ShuiyuanForestryStationofJian’ouCity,FujianProvince353124)

A top graft test ofCastaneahenryiusing big stock was carried out for changing new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p graftedCastaneahenryihad 80%-91% of survival rate; the surface area of tree crown reached 3.39 m2with large amount of female flower; could bear fruits earlier than seedling plants by five years and obtain yield of 5.5 kg per plant in the 5th year.

Castaneahenryi; top graft for changing new varieties; survival rate

2015-07-01

黄爱旺,男,1972年生,林业工程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5.11.009

猜你喜欢

锥栗树冠砧木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捡锥栗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打锥栗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锥栗飘香
锥栗栗瘿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