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堂教学改革下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5-03-17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美术德育

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邓 斌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如何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能明了做人的道理,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呢?如何做到学业与德育两者兼顾呢?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下,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点看法。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上,同时开放的格局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产生了冲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校也不再是一方净土,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影响着学生,给学生的身心成长以不良的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令人担忧。于是“书难教,生难管”也成为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精神意志脆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低落,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因此,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是带领学生徜徉于艺术的海洋,让一篇篇古今中外精美的优秀作品浸润孩子们的心田,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让孩子掌握知识。这些课文内容跨越古今中外,样式多样化,这就使得美术课堂具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课堂生动活泼,并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美术课堂上的重点,所以,美术教学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公式化,不会枯燥乏味。它是把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美好情操和优秀品质,这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美术教学要求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均反映了工具性和思想性并存这一教学理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以感性教育为主

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多媒体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作品,不论油画、雕塑,还是素描和国画都是作者情感的产物,其中都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与理性颇强的政治教材区别甚大。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或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其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

(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

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讲欣赏外国美术作品这一课时,当我说到珂勒惠支《面包》:场景解读一位无助的母亲站在寒风中用背对着两个孩子,在给其中一个孩子分享不知在哪里得来的一块面包场面时,而且还是掩面背着另一个孩子塞进另一个男孩口中。一个女同学在课堂上竟情不自禁的失声痛哭起来,后来经过了解,原来她的妈妈因病已经去世了,课文中的情景使孩子想起来自己的妈妈。我就趁机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的父母,想一想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教育孩子们要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并且把具有同样情感的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这一课放在一起教学,增强学生对这一情感的体验,并适时布置作业: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或对父母说一句话,通过第二天的反馈,证明效果十分理想。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共鸣是美术教学所要达要追求的目标,理解了作者的绘画意图和情感的表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跳出课本,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品德教育

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资讯更新速度快并且人们了解资讯的途径广,学生们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疏导,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点评实事,弘扬正气,让正能量引导孩子。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美术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内在品质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感悟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思想能够得到升华。并且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提炼自己的思想精华,用纯美的的心灵来完成作品的创作,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