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3-17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拉岩村小学索彬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拉岩村小学 索彬坚

语文是掌握语言、提高交际能力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言的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形成的,离不开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 教师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文化修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授课技能的提高。

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

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

2.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授课技巧

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加强知识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课技巧,不断的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等。

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

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可塑性强,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培养了学生阅兴趣。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3.鼓励学生质疑,激活发散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于无疑处有疑。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自动探索,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灵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只身临其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并记忆深刻,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学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鸣的好方式。

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

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引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包括培养自主意识和传授自主阅读方法。

1.建立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授以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使其摆脱过分依赖心理,从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形成创新思维。

四、 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