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5-03-17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四中潘秋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学会心理健康心理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四中 潘秋梅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面队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冲突;面对学校里师生关系偶现的不谐音符,同学朋友间的摩擦,学习的难题,考试的失败;面对社会和网络不良现象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不平衡等种种情绪时,难免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焦虑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必然会产生心理疾患而不自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郁闷、自卑、偏执、孤僻等,许多学生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在校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这些都向我们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语文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决定了语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激浊扬清,扶正压邪,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端正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的重要手段。因此,面对这样一个急需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粗浅看法。

第一,我们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压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方向。然而,从目前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却并不乐观,就目前学校的师资、场地而言,似乎不太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况且,师生的教和学的任务已经很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而增加了师生的心理负担,这就与心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在各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各学科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个人魅力的影响作用。

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为此,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其次,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然后,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最后,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

第三,语文教师要利用教材和美文,无声潜入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未到位,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尤其是中学生难以接受自己心理不健康的现实。即使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主动去咨询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教师如何把抽象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寓教于乐教育呢?语文教材可以以其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第四,语文教师在语文课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营造宽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能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师生协调配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当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了能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也达到情境感染的效果。

其次,要拓宽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能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等,丰富学生发展的内涵。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首先须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报刊等,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

再次,要指导好写作,为心理健康打好”预防针”。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周记本上在作文中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教师能倾听到他们的心声,能切实把握学生心理脉搏。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并尽可能的帮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因为老师帮助学生把心理压力排解了,打了“预防针”了,又何来“心理隐患”?

最后,搞好语文活动课,给学生提供轻松的说话机会。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较为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提倡仍较多停留在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上。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每个单元的《综合训练》中多给学生说话机会,鼓励他们在公众场合大胆表达,这对其排除心理障碍,形成开朗的性格、调节人际关系、培养集体合作心理都有促进作用。

综合上面所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特点,语文教学将会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

猜你喜欢

学会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