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领学生在古诗词中沉潜涵泳—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回归

2015-03-17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胡鸿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5期
关键词:涵泳沉潜中学语文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 胡鸿杏

中华民族是沐浴着诗歌的光辉成长起来的。古诗词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诗词言简意丰,字短而情长,字里行间总富有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这就需要反复沉潜涵泳,用心去领会其中特有的“空灵美”。但可惜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对古诗词教学重视不够,只为了应付中考,不是背就是默,根本不屑或不想带领学生在诗歌中涵泳,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中考毫无帮助,可事实确实并非如此,它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在对诗词的沉潜涵泳中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可以滋养学生性灵,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在古诗词中沉潜涵泳的。

一、“读”字当头,读中品味记忆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读,应以“读”字当头,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多读是走进古诗词的最直接途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念、诵、吟、唱、背多种形式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念就是用口语读,是读中门槛最低的,是读的第一步。只要能读出来,读准字音即可,这是诗词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都离不开的基础朗读。

诵要求更高些,是艺术化的念,用于高低、抑扬的腔调朗读,强调语气情感,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诵读先入于眼,后出于口,再进于耳,最终了然于心。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以“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领会作者的情感,所以诵读必须在教学古诗词中坚决贯彻。

吟有音阶,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吟诵是古诗词教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古诗词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在古代,文人即诗人,诗人即音乐家。所有的诗文在吟诵这里都是入乐的,而且很多都可以唱出来的。背诵是我们完成古诗词教学后,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也是面对中考那10分必须要做到的,当若能在念、诵、吟、唱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那是水到渠成的事,自然不用刻意而为之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可以达到的。

“读”字当头,多形式结合,这是我们对诗歌沉潜涵泳的基础。

二、发挥想象,提高鉴赏水平

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要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之于诗歌,犹如文字之于语言、文学、想象是诗歌的基础,诗歌离不开想象。著名的诗人戴望舒说过:“诗歌是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东西,缺乏想象力是难以从诗歌欣赏中得到美的感受的”。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中有一句名言:“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作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当时的意境,只有发挥丰富想象,才能对古诗词进行有效、高效的鉴赏。

在古诗词的鉴赏中,想象是很重要的,不少诗歌,单从表面上一点也读不出诗意,而加诸一下想象后,或者说联想一番,我们就能在某种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意外的惊喜,从这个层次上说,想象也是古诗词鉴赏的基础要素,是领会诗词意、生华主题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进行古诗词鉴赏离不开想象。

三、学会“补白”,提升写作能力

古诗词语言凝练、概括、跳跃,为了让人有审美的追求,古诗词中常常会“留白”,(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进到画面中。艺术虽有不同门类,但彼此之间往往相通,作为古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更甚。既然古诗词作者“留白”了,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去“补白”,这是与“留白”相反的手法,就是把诗词人要表达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咀嚼诗句,领略意境,紧紧抓住古诗词中“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引导学生反复玩味,感悟探讨,激情投入,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笔墨去填补、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最终深入到诗词作者内心深处,与他们产生共鸣。缩短学生与诗词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正确透彻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教学的留白不是随意设置以哗众取宠,也不是执教者疏于备课导致的遗忘的角落。古诗词教学的留白是精心设置的慧心所在,如绘画一样,云气蒸腾处看似“无”,看似白茫茫一片,但那“白”不是空白,更不是笔墨遗漏处,那里是作者精气神的汇聚,是千林万壑,是千山万水,是无声处的惊雷,是尺幅向外拓展的世界。留白必须要预设,它期待苦心经营后的生成具有丰沛的生命。

通过写作训练对诗词进行艺术“补白”,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写作运用之间搭起一座智慧的桥梁,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训练”和“感悟”的比翼双飞,最终成就阅读古诗词的无限精彩。

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诗词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摒弃只要学生能背诵默写就行,让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是劳而无功的思想,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初中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最终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古诗词,能在古诗词中沉潜涵泳。

猜你喜欢

涵泳沉潜中学语文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沉潜冷梅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