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从“树人”开始

2015-03-17重庆市九龙坡区铝城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5期
关键词:树人城乡职业

重庆市九龙坡区铝城小学 马 俊

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着力解决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国家环境战略的需要。

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培养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为先。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须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与利用城乡教育资源,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奠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建设人才。教育首先应该更好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作出智力贡献。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教育城乡差距太大,如果城乡教育不平衡,城乡文化的再生产必将使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使城乡社会冲突加剧,阻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城乡的和谐交流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农村教育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构成城乡差别的基础性原因之一。统筹城乡教育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业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

第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就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受教育者为本,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受教育者得到公平教育。应该说,我市场的基础教育已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目前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而教育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于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推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难以实现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就难以为全市老百姓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

二、对策和措施

第一,把教育投入的重心放在县乡村一级的基层。

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应把加快乡村基层点多面广的小教育机构、小培训机构的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点范围,提高社会公益资源的覆盖面与公平程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根本上要靠财力的支持,政府必须要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认真落实以区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依法确保教育经费增长。以较强的财力,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二,优先发展面向镇乡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受教育的年限。

义务教育对于城乡发展来说是最大的公平,而职业教育又是最大的效益创造。在发展非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要优先发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挥重点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

二是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又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城乡统筹成功的关键。

农村教师流动主要分两类:一是“职业间”流动,即离开教育岗位转做其他工作;二是教师“职业内”流动,即仍然当教师,只不过是改变工作环境,调往城市学校。

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和正常的,这不仅不会影响农村教育,反而还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但如果农村教师大量的不利的单项流动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会直接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数量的短缺及其教学质量的下滑,也使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缺乏根本保证。

要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就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配合强师工程方案,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行动方案,除安排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外,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镇中小学挂职见习,尽可能地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办学舞台,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贡献。

第四,重心向弱势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确保教育公平。

重心向弱(低收入群体)倾斜。教育弱势群体包括残疾儿童,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下岗职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农村失地农户、“五保户”、低保对象和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育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一方面要对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采取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及外来民工子女就学的多种形式,努力办好民工子弟学校;同时要为残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他们提供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助金。

猜你喜欢

树人城乡职业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职业写作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我爱的职业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