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标准:万变不离“忠实”

2015-03-17任薇张轶前

关键词:泰特译作严复

任薇,张轶前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准绳,是指导译者进行翻译活动的标尺。切实可行的翻译标准对于译者提高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论一直都是翻译理论界的核心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标准。

一、严复的“信、达、雅”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在国内影响最广,接受程度最高的应该是严复的“信、达、雅”。但是这一标准一直以来也饱受争议。“‘译事三难:信、达、雅’,是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的,属于翻译感言、翻译经验谈一类,其理论性与科学性值得商榷”。(刘云虹,许钧2010:13)也许正是由于严复没有明确把“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提出,也没有详细的阐述这三原则,所以,对“信、达、雅”三个字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后人一般把“信”解读为忠实于原文本意,“达”为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优美。严复自己在解释这三者时说到“信”就是忠实于原文,可以理解为直译;“达”就是达旨,即准确传达原文思想,就是意译;而“雅”指的是“尔雅”,追求文字古雅。“据说严复自己在翻译实践中追求译作语言的‘古雅’,甚至力求采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使译文同时成为上等的文言文,以登大雅之堂。他认为为了不伤‘雅’,宁可失真。可见,他所追求的还不仅仅是要求保持原文的本来面目而做到‘雅文雅译’,而是把所谓文雅和优美作为一般的原则提出来的。这样,如果原作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不算高,译者片面追求译文的‘雅’,实际上就很难保证对原文的忠实了。”(罗新璋1984:136)

严复自己对于“信”和“达”的解释其实能用“忠实”一词概括。不论是用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出文章原意,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忠实于原文的体现。至于“雅”,则要看原文本身的文字是否优美典雅,如果原文不是阳春白雪,却硬是要按阳春白雪来翻译,那不也是损害原文思想感情,不忠实于原文和原文作者的体现吗?所以“达”和“雅”之于“信”,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之于主要方面的关系。译文失“信”便如人失去灵魂,即便有再光鲜的外表也不能称其为人。

从严复的“信、达、雅”,到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再到许渊冲的“信、达、优”,都是翻译的“三元标准”。许多学者坚持翻译三元标准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译文还是应该既“达”又“雅”的(此“雅”非严复所指的力求使用“尔雅”中语言文字)。但这是因为大多数原文是既达且雅的,而不是因为达、雅反映了翻译作为原文本再现的本质特点。我们不能片面的将“忠实”理解为忠实原意,其实“忠实”也包含忠于原文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旨思想。“达、通顺”也是风格因素之一,‘雅、优美’只是风格的一种。因此,如果把风格也作为应该“信、忠实”的一个方面,就把多数情况下译文应该既达又雅这个要求包括进去了”。(彭长江2010:65)“三元标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元标准,即为“信”,也就是“忠实”。

二、泰特勒的“三原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

西方翻译界比较著名、影响较大的翻译标准要数泰特勒的“三原则”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泰特勒的“三原则”为:1.译作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的通顺。(Lefevere 1992:128)其中前两条“完全复写出原作思想”与“风格和手法与原作统一”就是“忠实”的两方面体现——忠于原意和原风格。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叫“动态对等”,“动态”一词表明两种关系的对等。原文接收者对原文,与译文接收者对译文的感受是相同的,这是动态对等也是功能对等的基本原则。功能对等既包括语言、功能上的对等,也包括形式上的对等。比如原文是口号标语,那么翻译过来也要是口号标语。如果原作是一首诗,那么翻译的时候也要尽量成诗。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就是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所以泰特勒和奈达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以“忠实”为前提。

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读者反应论。他认为翻译是为读者服务的,评价翻译优劣的标准就是读者的反应。但是,“读者的‘反应’如果离开对原作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主观、唯心的东西。读者的反应可以作为评价译品的参考因素,但决不能成为评价译品的参考标准。不联系原作的纯主观的反应是评价不了译品优劣的。评价译品必须首先看是否忠实于原作”(钱霖生1988:43)

三、翻译标准万变不离“忠实”

不管是国内推崇的“信达雅”之类的三元标准理论,还是在国外翻译界影响广泛的“泰特勒三原则”和“等值论”,都无一例外的将“忠实”标准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文学翻译,也同样适用于科技翻译、传媒翻译等非文学翻译。翻译不是创作,不能按译者的想法信马由缰,脱离于原文的流畅和文雅就像一幅失真的自画像。

“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吕博1998:7)需要指出的是,“忠实”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译文要忠实于原作内容。原作内容包括作品中传达的信息、事实、情境和原文的思想、主旨。译者要客观的转达原意,不得随意篡改和增删。然后,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作者不能用自己的写作风格取代原有的风格,就是前文提到的,如果原作非“达、雅”,那么译作也不能故作“达、雅”。其次,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体裁形式。即原文是散文,那么翻译过来也要为散文。原文是小诗,那么译作也尽量为诗。但是有时译者为了兼顾原意而不得不损害形式,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义忘形”。“不拘泥于原作的表面形式,舍弃表层的‘形’,抓住深层的‘意’。”(吕博1998:8)

翻译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原文的文本性质、翻译目的、委托对象和译入语社会文化、语言规范和读者反应都是译者需要考量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看,翻译的首要标准还是“忠实”。即使做不到绝对忠实,也要尽量忠实。这就需要译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翻译水平。翻译容易,译好不易,且译且学习。

[1]Lefever,Ander.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2.

[2]刘云虹,许钧.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支点——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实践再审视[J].中国翻译,2010,(5):13-18.

[3]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吕博.也谈翻译的标准和原则[J].中国翻译,1998,(3):6-8.

[5]彭长江.翻译标准多,何以断是非[J].外国语,2000,(5):62-68.

[6]钱霖生.读者的反应能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吗?向金缇、奈达两位学者请教[J].中国翻译,1988,(2):42-44.

猜你喜欢

泰特译作严复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谁说非洲野犬不流泪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SOME汉译初探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