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生态位战略”构建

2015-03-17刘满芸

关键词:新建群落物种

刘满芸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教育部于1998年启动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型为大众化办学模式。十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数量激增,招生专业不断扩充,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我国新增普通本科院校数量达308所(不含新增的313所独立学院),新增专业无数。站在新的平台与高度,新建本科院校这支庞大的生力军以饱满的精神与斗志,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与985、211、老本科院校相比,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飞翔的翅膀依然过于沉重,难以在高强林立的高等学府天空自由翱翔,其生存环境与发展困境不断显现:“没有走老路的资本却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却急切跨越发展、没有深度的融合却追求学校的‘形式上位’”[1]。眼下,面临我国新一轮、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新建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内涵是一种战略选择。本文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思想出发,就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内涵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希冀能够推动此类院校翻译专业的转型跨越与个性发展。

一、生态位理论的生发与渗透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生态学概念,也称小生境、生态区位、生态栖位或者生态龛位。美国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Grinnell在1917年最早使用了这一术语,旨在表明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功能地位。这一概念描述的是生物物种之间的空间关系、资源分布及功能作用,即生物物种生存与进化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与资源条件总和。生态位的生物表征是物种对资源及环境变量的利用状况,但却深刻揭示了“生物个体、种群、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2]。生态位现象也被称为“格乌司原理”或“价值链法则”,它阐释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时空处境、资源条件、生态功能及生存竞争与发展规律,即每个物种都有适应自身生存的时间、空间环境或生态条件,都能发挥各自的功能,并随着有机体的发育,改变着自身的生态位。生态位现象解释了一切生物竞争与进化的普遍特征与规律。从跨学科视阈看,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生存、竞争与发展都存在着“生态位”的现实问题,也正是生态位现象的强大解释力与渗透力,才使其广泛渗透到生态学以外的社会、经济、教育、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等各个领域,并逐渐演变成了强有力的社会系统理论分析工具与实践指导方法。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生态位分析

从生态位视角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生物群落,一所大学的生态位就是“该大学在整个社会环境和整个高等教育群落中,以自有的资源禀赋为条件,通过办学过程能动地与社会环境以及与其他高等教育群落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相对竞争优势”[1]。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典型的新兴有机群落,社会发展环境与教育行政政策为其提供了有机整合与生态改良的条件,内部管理机制与质量工程建设保障了其顺利运行与快速成长。像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群落一样,新建本科院校经过不断整合、优化自身的生态条件,显著提升了自身在高等教育群落、乃至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与影响,这也是每所大学竞争生存的形态与方式。

作为一个新的有机生命体,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在自身原有的时空环境与功能条件之上,具备了改变自身生态位的条件,才得以优化了自身的现实生态位;然而,面对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群落的激烈竞争,而且深受“制度依赖、政策调控、资源分配、观念习俗、文化传统等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态位发展战略“注定不可能是一个‘按图索骥’的静态行为”[1],相反,必须是一个充分适应各类生存环境、积极改善自身生态机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身基础生态位的动态过程。必须承认,与985、211以及基础雄厚的老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动力与后劲明显不足,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群落中的“高、大、全”,新建本科院校所占据的生态位宽度(一个有机体单位所能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具有生态资源泛化特征)不足而导致生态位的特化(生态资源选择性固定而狭窄),甚至其同类院校中的生态重叠度现象严重,即相同院校在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或者说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对资源位的共同利用和功能地位的趋同,比如,培养目标、规格、模式、专业的重叠或同质化现象。生态位狭窄与生态位重叠意味着资源共享紧张,同类竞争激烈,面临优胜劣汰、生态位被边缘化等危险。一个大学的生态位是各种资源结构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巩固并优化自身的基础生态位,就必须认清自身所处的空间与环境维度以及现有的资源占有与发展能力,通过各种战略来加强自身与外部空间环境及资源条件的互动与联系,努力推动自身生态位的泛化、优化、特化与固化,以保障学校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现实生态位分析

与大学群落相比,大学里的各个专业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群落。像新建本科院校的弱势处境一样,其内部专业的现实生态位也遭遇着同样的尴尬。随着国内社会与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型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很多传统而单一的专业已拓展为多元同步的类专业,例如、以语言学、文学为主的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目前已扩展为英语、商务、翻译三个类专业。根据教育部2012年统计,我国1448所本科院校中设有994个英语语言文学点、146个商务英语点、106个翻译点[3]。同商务英语一样,翻译是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甚至比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还要晚一些,还是新生事物。与本院校其他老牌专业相比,其基础生态位还相对薄弱;与外语院校及重点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更是无竞争力可言。由于各类学校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生来源、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经费划拨、区域环境等生态因子的巨大差异,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生态位弱势显而易见:

(一)生态位竞争力弱

生态位竞争(niche competitiveness),即两个或以上的物种因生态位空间或所需资源出现重叠而引发竞争,并最终迫使竞争力弱的物种的生态位移动或分离,滑向群落的边缘。大学里,一个专业的生态位是其在本校内所有开设的专业群落中、在横向院校的同类专业群落中、甚至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力的体现,也是竞争的结果。一个专业的竞争力或其生态位优势体现在多个生态因子当中,比如,社会需求、政策导向、区域环境、设备资源、经费划拨、师资水平、入学生源、专业特色、培养规格、培养质量、社会声誉、社会效益、学生就业、行业收入、发展前景等等。与英语类其他专业、甚至与英语类之外的许多专业相比,翻译专业有社会需求、政策导向、发展潜力等优势,但新建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在许多生态因子方面并无优势可言:其一、学校的区域环境、综合实力、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等方面缺乏横向优势;其二、与重点院校及外语专业院校中的同类专业相比,在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入学生源、社会融合、跨专业合作等方面缺乏同类间竞争优势;其三、其内在发展动力不足、自我内涵欠缺。比如,课程体系或不完整、或不科学、或不平衡、或无特色等,师资问题突显(结构、水准、培训、可持续等层面),翻译工具单一、教学设备滞后、教学内容与方法窠臼等等,都不能满足自身中长期发展。

(二)生态位宽度狭窄

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指一个物种在与其它同类或非同类物种经过长期竞争所获取的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内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大学里一个专业的生态环境大到国际、社会与市场,中到同类、行业与职场,小到同校专业群落内部的竞争,总之,在环境、空间与资源等层面的竞争十分激烈。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专业课程幅面不广,专业特色强度不够,综合资源利用度不足、专业与社会、市场的关联度弱等等,这些都是生态位宽度狭窄的特征显现。

(三)生态位重叠度大

生态位重叠(niche overlap)是指不同物种所占据的空间环境或可用资源出现了重叠,并由此产生资源匮乏或激烈竞争。也许正因为如此,大自然中各个种群在群落中都有各自的生态位,且总能避免种群间直接的竞争,保证了群落的和谐与稳定;而人类却时常违背自然所赋予的生存智慧。我国高等教育群体庞大,各级各类院校数额多,且严重依赖政策调控、经费划拨、资源分配等。很多同类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版本、教学模式、师资水平等同化现象严重,属于“同位相类”,这不仅是资源上的极大浪费,就连培养出的人才也具有“相同的知识背景、能力倾向、思维模式,甚至连知识与能力缺陷都大同小异”[2]。这种生态位重叠现象在许多毫无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群落中尤为严重,不仅遏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也使他们走出校门即可能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这极大地阻碍了此类院校生态位的提升与跨越。

四、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生态位战略”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生态位建设任重道远,翻译专业的“生态位战略”构建应具内涵性、全局性与前瞻性,必须切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逻辑。

(一)生态位泛化战略(niche generalization):实现“人”与“才”的全面培养

一般而言,一个专业生态位的宽度越大,可利用资源的幅面就越广,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也就是说,一个生态位可以有多个维度。维度越多,与相同生态位的物种重叠度就越小,越能避免激烈竞争。与外语院校、重点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弱势明显,且“同位相类”,要避免自身生态位被边缘化、甚至被迫退出与同类群落的竞争,就须竭力拓展自身的生态位维度,比如:紧抓区域维独特优势、挖掘专业维潜力(拓展专业课程体系,并使其具有开放性与适切性)、寻求广维合作(校校、校市、校企、跨专业等多元而动态的生态位共生战略)、拓展专业教育实践维(校内模拟与校外实战,比如:校内外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企事业单位见习等)、创设动态专业服务维(社会翻译实践、市场实用翻译)等等。总之,只有灵动地调整、优化、扩展自身的生态维度,不断强化、巩固自身的基础生态位,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生态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代表人物、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指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系统必然发生质的变化,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多样化[4];而教育的多样化意味着人才培养的层次化与个性化,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发展“个性”应努力契合我国高等教育所赋予的任务,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应建立在其通识能力的基础之上,“才”的塑造首先要具备“人”的素质。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只是翻译技能的问题,更要建立在语言、文学、文化及相关知识体系的修养之上,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即Gardner将之细化的五种基本素质:学科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尊重之心和道德之心[5],然后才是“技能的便携能力”,即问题认知、知识实践、人际交往等社会与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院校的生态位教育战略不仅要体现使受教育者适应工作与生存环境的价值,更要尊重受教育者追求与感悟人生意义与境界的权利;所以,翻译专业生态位的战略规划必须注重“人”与“才”的完整教育,即注重学生的跨科知识结构、伦理道德修养、双语基本技能、翻译理论与方法、综合翻译实践、未来职业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全面知识体系的培养和训练。

(二)生态位优化战略(niche optimization):深挖专业办学优势,以质量促内涵发展

按照生态位原理,各个种群在群落中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种群间往往能避免资源激烈竞争,能够长期占据自己的基础生态位,也能保证自身在群落中的可持续成长,这是自然界物种的生态位保护现象。当然,一个物种或群落要维护其现有的基础生态位,必须确保自身在空间环境与资源占有方面的竞争力,并不断改进现实生态位,才能实现其基础生态位的跃升。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从原来的师范、电力、理工、医学、农学、地质、交通、经贸、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工艺设计、影视艺术等专科类学校升格而成,有深厚的专业办学积淀和经验,相对较短的升本期而言,其专业办学的历史生长期更长,是笔相当深厚的财富。比如,长治学院于2004年升格成本科,其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是山西省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几十年间,除普通专科班外,还陆续办有民师班、专、本科自考班、干修班、培训班、师资进修班等各种师范类办学形式,为山西晋东南地区教育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教改、教师、环境一直是本校的工作重心。以英语专业为例,1978年复校初期,英语专业师资雄厚,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学院等老牌大学毕业生回归到本校英语教学岗位,不但保证了教学质量与专业办学水准,而且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杰出发展,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精神导师意识、言行示范意识、敬业奉献意识一直是外语系的“传系宝”,这也是整个学院一以贯之的教育法宝。到现在,该院升本已过十年,十年来,乘着升格成本的东风,本院在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招生专业、招生规模、办学空间、办学环境、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稳固地维护着自身的基础生态位,而且突破了自身生态位的宽度,由原来的“教学、教改为核心”进化为“教学与科研并进”,优化了自身的基础生态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身生态位的跃升。今后翻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更应以自身的基础生态位为本,深度挖掘自身专业的办学优势,以质量促内涵发展,巩固自身原有生态位的优势,维护自身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自己的基础生态位,通过生态位的固化、泛化、优化与特化等战略机制,拓宽自身的专业品牌与特色,多元打造自身综合生态位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从自身基础生态位向更高、更强、更优的愿景生态位提升。

(三)生态位特化战略(niche specialization):专业特色化与人才个性化战略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发展的法宝。在自然生物法则中,若是两个物种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即同处于一个空间或占有相同的资源,那么,其中一个物种就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灭亡。无论一个大学还是一个专业,同样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都须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生态位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关系,依照资源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合理地进行生态位战略调整,只有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自身生态位的巩固、优化与发展,这是生态位理论对大学及其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同构性与适切性所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与外语专业院校、重点综合院校的同类专业相比,在许多生态位维度上并不占优势,如何避强势者之锋芒,挖掘强势者之缺处,以“她强我避、她无我有、她有我特”的特色化、个性化生态位战略,发挥自身生态位中某些维度上的优势(比如:区域维度中的校市联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本土历史文化、本土旅游开发、本土基础外语教育、本土民俗文化外宣、本土饮食文化等),创新利用区域内部空间、环境以及资源优势,推动专业课程的特色化体系建设,增强本地化服务意识,巩固自身适应内部生态环境及资源的能力,并力争使之产生外部影响,使专业化、个性化成为自身生态位的基石。

(四)生态位固化战略(niche consolidation):生态位稳固的战略保障

张庆辉博士认为,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是“大学组织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通过运用战略协调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6]。一个专业的战略谋划也是如此,翻译专业的生态位状况是其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互为作用的结果,外部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综合环境的影响,还有其他高等院校中同类专业的优势压力,也有自身内部的办学生态环境与条件所限制。只有发挥好本专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巩固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生态因子,比如:教学管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知识体系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才能保障其专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健康运行。

五、结语

生态位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物种群落对空间、环境、资源的占有和利用都处于动态的演替过程,或者顺演替(发展、强大),或者逆演替(减弱、衰亡),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物种群落的内在机能,即自身所处空间、环境、资源交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物种群落对环境、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能力决定其自身固化、强化和优化的能力,甚至决定其未来发展的顺昌或逆亡。新建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生态位战略只有注重其基础维度的坚实化、多元化,专业维度的优势化、特色化,管理维度的制度化、前瞻化,才能提高自身在同类专业群落、甚至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逐步提升自身对社会与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并最终实现自身基础生态位的跨越。

[1]谢凌凌.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构建、运行与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1).

[2]彭海、程子卿.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133+330.

[3]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

[4]Trow,Martin.Problem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s of Pos-secondary Education Paris26th-29th,June 1973:63.

[5]Gardner,H.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8.

[6]张庆辉.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战略管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7]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27-133.

[8]张小雁.生态位理论视域下的教育生态系统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4):73-74.

猜你喜欢

新建群落物种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电咖再造新物种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