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大佬的“大佬之路”

2015-03-17张云龙杨智奇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大佬社会化用户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杨智奇

IT大佬的“大佬之路”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杨智奇

IT大佬创始人任铮。

IT大佬(IT新媒体)成立于2012年10月,是面向IT行业企业,业内人士的资讯平台。IT大佬研究IT企业财报并购案件,资本动态,职场讯息,资讯八卦;同时也关注企业级服务,云计算,大数据,SaaS应用,移动互联等。宅是专注在企业移动应用领域的IT新媒体平台,包括:IT大佬公众账号(覆盖近20万IT用户),IT大佬网(覆盖百万用户),IT大佬微博平台,IT大佬电台,IT大佬粉丝社群,SaaS学堂社群。

如今,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作为一家独特的IT新媒体,IT大佬在社会化营销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就由IT大佬的创始人任铮给我们谈谈他的真知灼见。

《现代企业文化》:IT大佬网是怎么吸引到这些来自外企以及部分国企、民企和互联网公司内部员工的?成立这个网站的最初想法是什么?主要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任铮:在2012年的时候,IT大佬只是一个简单的公众号和自媒体的形态,也没想把它做成一个媒体并且商业化。IT大佬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外企的中、高管,只是希望通过一个自主便捷的宣传渠道,可以在上面发发声音,娱乐娱乐,这是最初的想法。在逐渐运作后我们发现,凡是对企业吐槽的,对企业财报,裁员的情况以及企业职员发展方向的东西,都特别受人追捧。

因此我们专注在这个方向进行了深度地筛选和编辑。所以这个公众号从零开始,增长到3万、5万的关注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当然,当时也是因为伴随着这样一个公众号及微信用户剧增的巨大浪潮),到现在已经有了近20万的业内用户。这也就是我成立网站的最初的想法。

说到关注的领域,之前更多是关注企业的职场以及企业的资讯,比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合并裁员等方面的内容。而到如今的关注点慢慢转向了企业级服务、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企业移动服务这一块。

《现代企业文化》:IT大佬网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增加了很多的网站流量和注册用户,现已覆盖了众多IT人群,您觉得IT大佬网在营销中的运作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任铮:在营销运作方面,首先,独到的地方就是采取社群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最开始时,我们从每个大的IT企业里都会选出3—5个人。他们本身就是IT圈的职员,可能也是相互认识的朋友,他们会发起各企业内部的群。你会发现企业内部的群都是在这一两年内建立的,当然微信也是才发展两三年。

群建立好后,群主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像在戴尔、惠普、华为这些大的公司里,这些企业级的群都是我们IT大佬的伙伴建立起来的,当然他们不是IT大佬的员工,但却是我们很好的伙伴和朋友。

这些群就是我们非常好的渠道和入口,比如当我们发表一篇关于惠普的评论文章时,当这篇文章传播到惠普的内部员工群里后就会发现,无论是它的流量还是传播速度,都是瞬间的骤增。

这就是精准用户的好处,以一敌百。我觉得这是我们做得最独到的地方,我相信任何一个媒体都没做到这件事,就是到企业内部去建群。

其次,我们采取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我们在全国各地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如读书会,行业研究会,都是我们的成员在其中进行了积极地组织。这样的互动,对我们发现新的行业资源,发现客户以及传播我们的文章都会有很大的好处。还有一点,我们是100%开放的,能和所有人合作。不管是IT自媒体,还是其他媒体,或是企业,我们会有积极接触,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社会化媒体的互动特性可以拉近企业跟用户的距离,这是网络媒体相较传统媒体的一个明显优势,在这方面,IT大佬网怎么发挥其所长?您怎样看待互动所带来的巨大魔力?

任铮:实际上,光有一些用户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我们有很多企业员工在订阅,这对IT大佬的价值增长从收入层面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挥长处吸引客户? 我们会用很新很新的形态来做这件事。比如说我们会绘制漫画图和编段子,对大佬的专访也不是写软文,而会更加深度地去述说内心,谈一些诸如家事,情感等。在这一块去做一些差异化的处理,与那些一本正经的传统媒体区分开。

关于如何看待互动。的确,互动可以带来活力。普通互动可以分成几种:第一种,用户发来一个信息,我们进行回复、留言;第二种,做各种各样回馈活动。而我们也有两种不同的互动方式:首先,我们会用不同的身份参与到各种互动活动中,比如我现在是IT大佬的创始人,但我在北大是投资协会的会长,在投资圈是弘人资本的合伙人。

每个人的身份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圈子。我鼓励我们的员工、粉丝、合伙人在不同的圈子去推广IT大佬,去和不同类型的人探讨交流,这是一个我们做得独具风格的互动。然后,还有一种互动是技术层面上的互动。

你如果去看IT大佬的公众号,你会发现它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同样关注IT大佬公众号的其他的粉丝。一般来说,你关注一个公众号,你永远不知道还有谁和你一样关注过。

但我们通过技术的手段,能让你看到还有谁也关注过IT大佬,这就产生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得用户之间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对接与了解。这是技术的魅力。

《现代企业文化》:社会化营销的影响主要在链接影响和口碑传播方面,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两方面的影响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任铮:链接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口碑的传播对于我们这种新媒体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口碑方面,是我们塑造和保持的关键之处。其实我们也发生过一些问

题。之前,在自媒体群里,他们在我们这里发稿,我们帮他们传播,偶尔因为编辑的问题,发现稿子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过了,会出现不好的影响。

但我们在这一块特别小心谨慎,IT媒体圈很小,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一定会及时的道歉以及商量对策,从而保护我们的口碑。

《现代企业文化》:对一般品牌来说,做内容的难度较大,加之企业社会化媒体ID为了保持活跃度对日常内容的量要求较多,因此更需要创意来整合内容,使常规内容尽可能做到有趣、有关、有价值。请问您如何看待创意的重要性?

任铮:我们每天都会对我们的稿件进行更新,除了微信的五条之外,每天我们都会保持10—15篇文章的更新。在这一块,如果要我们的编辑去写10—15篇的文章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天最多就能写1—2篇文章,所以更多的来源还是在于投稿和合作用稿,通过用户产生内容。

从用户中诞生出丰富的资源素材,由我们的编辑进行加工润色,才可以达到我们每天的更新量。

再讲到创意,这就是所说的编辑的魔力,编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们能把一篇看似广告的文章改写成一篇真正对行业有所思考,对模式有所创新,对读者有帮助的文章。专业的编辑在此处特别重要。

《现代企业文化》:IT大佬经过近3年的发展,在业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您对IT大佬将来的发展会做出怎样精致的规划呢?今后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还有什么好的点子可以给我们分享?

任铮:IT大佬作为一个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业务我们将继续往下面延展。但是,我们会向两个分支方向去发展。

第一个方向就是走资本对接的道路,我们背后有一个由北大发起的基金,这个基金会支持我们对一些初创的,或者一些发展较好的,跟IT密切相关的企业提供资金,所以在这一块IT大佬将在投融资领域进行布局。

这只是其中一项探索,很多新媒体都在走股权众筹的道路,但真正走出来的暂时还没有,这是一条特别新鲜的道路,充满未知,所以更多的人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第二个方向,就是走互联网产品的路线,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互联网产品,这个产品还是跟IT、营销和公关服务有关的产品,目前还未推出。但我们会坚持做这个事情,落地到一个具体的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让一个创业企业,只需要点点手机,打几个勾,就能完成对一个公关的需求,实现企业营销。

至于社会化营销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它一定是跟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的,你永远无法想象出明年的社会化营销会呈现出怎样多姿的风貌。之前可能呈现在电脑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转到了手机上,APP上,将来也会到智能硬件,家电平台,可穿戴上去。所以把握好发展的节奏就一定要紧盯技术层面上的质的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传播和发布资讯,就社会化营销而言,请您谈一谈它的利与弊?您认为成功的社会化营销的条件有哪些?

任铮:谈到利的方面,就社会化营销本身而言,它天生的基因就是让它有利于传播,所以一开始它的传播速度会非常快。它的利就在于数量众多以及速度飞快。

而它的弊也很明显。它缺乏公信力,质量良莠不齐。个体很强,没有以集体整合的形式出现,现在说人人都是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其能力范围仍然是有局限性的。自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有一个大瓶颈摆在面前,再往上走就会举步维艰。

所以只有形成一个优秀的媒体品牌,才会真正突破瓶颈。如果个人特色太鲜明,喜好和厌恶都会表达出来,但不一定符合别人的胃口,则这个态度是不中立的。

成功的社会化营销的条件,我认为首先要看执行的人。社会热点很多,成功案例也很多,但能让营销案例长期成功的团队凤毛麟角。这不代表成功率低,在一定的影响力下,成功把时间传播到理想的范围就算成功。

社会化营销有几种模式,或者说事做得好,或者说人有魅力,这都能带动社会化营销。其次还需要具备联动的机制,这会让你快速反应,碰到一个大事件,你就会自动反应出相关的东西,再用一个优秀的团队去把它完成。

最后,要学会发散,去大力传播,事情越大越好,不要总试图去控制一件事。

猜你喜欢

大佬社会化用户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雅典学院》:大佬的聚会
商界大佬对“20年代”的忠告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车界大佬谈心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