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知名文史学家朱葆瑨

2015-03-16林卫国

文史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顾维钧太原

林卫国

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瑨,英文名Paochin Chu ,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家,研究中国史的权威。

1928年8月5日,朱葆瑨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朱葆瑨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瑨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6岁时,朱葆瑨就读于太原国民师范附属小学。“七七事变”前,其父调任屯留县审判官,朱葆瑨随父母前往屯留县生活。

由于战乱,朱葆瑨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二战难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进犯晋东南,朱葆瑨一家避难于晋南稷山县小阳村,他只好在当地就读于设在古庙之中的私塾。随后,其父就职稷山县审判官,驻吕梁山区清水峪乡的马家沟,朱葆瑨又随家人居于距马家沟5里外的马跑泉。山区教育本来就比较落后,加上日伪军又经常搜山,他和家人终日颠沛流离,惶恐不安,根本谈不上读书学习。

于是,经父母安排,朱葆瑨与二姐朱宜祥于1939年赴陕西宜川乡下,加入“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该团学员多为二战区失学难童,采取军事化管理,边学习边军训,实行公费。这段经历,给他一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身份,他自称为“陕北难童”。

1942年,朱葆瑨从“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由赵宗复任校长的山西进山中学。当时正值抗战,条件艰苦,学校驻晋西隰县城外2里地的天宁寺,全部公费,亦是实行军事化管理。

3年后,日本投降,朱葆瑨随学校迁回太原,继续学习。太原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记忆。以至于在多年以后,他仍能说满口的太原话,对于太原的风物、习俗能够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孜孜学子

1948年6月,朱葆瑨中学毕业,由亲戚资助赴北京报考大学,被私立辅仁大学录取。但他因经济窘迫,无法上私立大学,遂南下就读联勤兵工学校应用化学系。1948年冬,随学校迁至台湾花莲港。1950年,他从该校退学,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因入学成绩在前10名,曾获书卷奖金。在台大学习期间,他生活依然艰苦,白天念书,夜间教补习班以解决学习费用,1954年完成台大学业。

1957年8月,求学心切、渴望发展的朱葆瑨参加台湾“教育部”主办的自费留学考试,获得赴美留学机会。他变卖一切,并向同学借款凑足旅费,远赴美国。

到纽约以后,朱葆瑨到处打工,攒下一点学费,便赴费城入宾州大学文理研究院,攻读国际关系,多选外交史及远东国际关系课程。课余依然坚持打工补贴学费。

1962年,朱葆瑨获硕士学位,1966年通过博士资格考试,1970年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法文考试,获宾州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教授

此前,朱葆瑨已由论文指导教授康诺介绍,到圣迭戈州立大学就任历史系助教。获博士学位次年,即晋升为副教授,并获永久常任资格。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1年晋升为正教授。系亚洲研究协会、美国历史协会理事。对于昔日的二战难童来说,朱葆瑨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嬗变。

朱葆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大力开展文史方面的研究,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在该领域是开创性的,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国际关系方面,他于1981年推出英文力作《顾维钧传》,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多年研究“顾维钧与中国外交”的心血结晶。

顾维钧(1888-1985)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原籍江苏嘉定,早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顾问、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担任过驻美、英、法、墨西哥、古巴等国大使,曾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国际联盟代表大会、联合国成立大会,并曾出任海牙国际法庭副庭长、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在国际舞台上,他争国权,雪国耻,均有杰出表现。但由于他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期间争取美援,1948年12月被列为“战犯”。朱葆瑨摈弃“成王败寇”的世俗观念,从民族大义出发,对顾维钧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作了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评价。在1965年至1966年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研究的题目就是“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他乘担任海牙国际法庭副庭长的顾维钧每年夏天回纽约度假的机会,以一个年轻留学生的身份,对顾维钧进行当面采访,竟得到顾氏的热情接待,两人晤谈多次。朱葆瑨聆听顾氏的讲述,忠实记录,此后二人保持联系达10余年之久,终于出版了《顾维钧传》。

此外,朱葆瑨还出版了《中日战争史(1937-1945)评论》、《从巴黎和会到满州里事件》、《1957-1982美国对中国的观点:一位中国出生的中国专家的个人经历》、《中国外交和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研究》、《李鸿章和清末的外交政策》、《同盟国时期的中国外交》等一系列著作和论文,均有独到见解与精辟论述。

在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方面,朱葆瑨曾发表了《内战的影响:蒋家王朝的灭亡》、《“五四运动”的先驱──傅斯年》、《日军占领时期的大汉奸──周佛海》、《蒋介石军统局的头目:戴笠》、《上海黑社会的头目杜月笙》、《中国末代皇帝傅仪》、《天主教将军冯玉祥》、《少帅张学良》、《中共早期的法国支部》等作品。

在文学领域,朱葆瑨也有不俗的研究成果,他曾发表《京剧名角──张君秋》等作品。他喜欢京剧,在加州倡导成立圣迭戈京剧社,亲任社长。1996年5月底,他率领京剧社7名成员,不远万里到北京拜师学艺,并集体加入中国戏迷协会。

朱葆瑨还是个促进中美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热心人。1988年,他与大学同仁组建圣迭戈大学中国研究所,亲任首任所长,得到联邦政府教育部的资助,聘请许多中国专家学者和文艺界名家到美国讲学、交流。2009年3月,圣迭戈州立大学与中国厦门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

只要有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弘扬,有助于增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朱葆瑨都努力去做,义无反顾,万难不辞。他认为,民间文化交流可带动两国官方交流,中美两国友好有利于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

思乡游子

朱葆瑨一家定居在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市(亦翻译成圣地亚哥)。这是美国加州第二大城市,气候温暖,海滩连片,碧水蓝天,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他生活舒适,家庭和美,但在他内心深处,有着无尽的眷念和牵挂。特别使他难以忘怀的是他的生长之地——太原,尤其是教育和培养他成长的母校——太原进山中学。进山中学的师生说:“朱教授是身处异地他乡,心系中华家园。”朱葆瑨经常拨冗回中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应聘担任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院校的访问教授和客座教授。他每次回国,总要回到太原,到母校进山中学走一走,探望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或召开座谈会,或做学术报告。改革开放初期,朱葆瑨第一次回国探访母校,就赠送给母校一台彩色电视机和一套先进的电教设备。进山中学率先实现电气化教学。之后,他还为校友奖学金基金会捐献8000美元;将《交流时报》发表作品所得的稿费全部捐献给校友奖学金基金会;把自己所有著作捐赠母校,陈列在进山中学校史展览室。这些对于进山中学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和巩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朱葆瑨曾将在国内出版的中文著作《从陕北难童到美国教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专门委托亲属寄给笔者。书中,他情真意切地讲述了自己坚忍不拔与命运抗争的历程。读罢,令人感慨万千,获益良多。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挫折甚至不幸,关键是如何对待:是逃避,还是正视,是畏缩,还是抗争。朱葆瑨选择的是正视、抗争。他的奋斗之路虽然坎坷、曲折,但结果却很灿烂辉煌。通过这本书,我们学习到一种奋斗精神,也学习到一个海外华人的民族气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顾维钧太原
月光枕落橘子海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顾维钧:人生这场盛宴
国家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婚姻四部曲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情史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情史
顾维钧与张学良的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