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

2015-03-16本刊评论员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村三农美丽

文/本刊评论员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发展

文/本刊评论员

春节前夕,省委今年一号文件正式下发,这是省委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备受关注的省委一号文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给广大农民和广袤田野送去了春的信息。

去年,我省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扶贫攻坚都取得明显成效,“三农”发展成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也应看到,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农业转型发展面临深层次制约;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压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较为突出。农业农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板”。新常态下,“三农”工作既面临着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强起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农村美起来。

做强农业要有新举措。农业要强,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必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经营权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加快由单纯依靠耕地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把农业发展从依赖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转到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来。要注重优化调整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农民增收要有新成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助农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支持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多元化增收。要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辟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务工收入增收渠道。要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新农村建设要迈出新步伐。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四川。要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抓手,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日益美起来。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新村建设要综合发展,而不是单项突进;要各美其美,而不是千村一面;要“人”的新农村,而不是“物”的新农村。要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深化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改革。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农村更加活起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农村改革主攻方向,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寻求新的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关键在“三农”。各级党员干部要主动肩负起振兴“三农”的重任,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挑战、新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实现“三农”发展新突破,再创“三农”发展新辉煌。

猜你喜欢

新村三农美丽
中国画《林涧·新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