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血培养标本中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及鉴定*

2015-03-15黄晓春邓安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3期
关键词:勒克全自动乙型肝炎

陈 燕,秦 琴,李 虎,黄晓春,王 靖,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



·案例分析·

1例血培养标本中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及鉴定*

陈 燕,秦 琴,李 虎,黄晓春,王 靖,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

血培养; 非脱羧勒克菌; 分离鉴定

非脱羧勒克菌最早于1962年被发现,1986年正式被命名。先前有文献报道过从腹泻患者粪便、痰标本中分离出非脱羧勒克菌。近年来,临床上非脱羧勒克菌制病的报道也呈日渐增多的趋势[1-2]。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从患者血培养标本中检测出1株脱羧勒克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9岁,汉族,已婚,因反复乏力近20年,间断黑便2年,再发1 d,门诊拟诊断为(1)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阳性中度;(3)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13年5月27日收入院。入院体查: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可见肝掌、蜘蛛痣。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腹部无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4×109/L、中性粒细胞63.7%、血小板计数50×109/L、血红蛋白132 g/L;尿常规:密度1.024、葡萄糖30.0 mmol/L、尿胆原35.0 μmol/L;大便常规:大便颜色褐色、大便转铁蛋白弱阳性、大便隐血±;肝肾功能:总胆红素38.2 μmol/L、总蛋白38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 U/L、钾3.7 μmol/L、肌酐56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6.2 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3、乙型肝炎病毒DNA小于最低检出限1 U/mL;HBsAg阳性(36.23 U/mL)、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0.21S/CO)、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10.25S/CO);甲胎蛋白(AFP)异质体阴性(低于检出限)、AFP2.20 μg/L。5月31日午后出现寒战,继而发热,机查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83.4%)明显升高,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采集血液标本送检。5月31日将送检的血液标本置血培养仪中。6月1日血培养仪器提示标本有细菌生长,外观微浊。图片革兰染色,油镜下为短小的阴性杆菌。立即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再经35 ℃ 24 h培养后,麦康凯平板上生长出圆形突起粉色菌落,无显著溶血,图片染色后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尿培养筛选显色平板为蓝色,靛基质为红色,动力为阳性,氧化酶为阴性。

2 结 果

2.1 梅里埃鉴定仪生化反应结果 见表1。鉴定值为99.00%,生物编码为:6625730042130210。

2.2 Sismens 公司西门子全自动生化仪生化反应检测结果 见表2。MicroScan Walk Away 96鉴定值为51.53%。生物编码为43310232附加试验:非脱羧勒克菌97%-D葡萄糖产气体,86%-多羟基乙醇发酵;产气肠杆菌48.47%,20%D葡萄糖产气体,15%-多羟基乙醇发酵。

表1 梅里埃全自动生化仪生化反应检测结果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无数据。

表2 西门子全自动生化仪生化反应检测结果

续表2 西门子全自动生化仪生化反应检测结果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无数据。

2.3 2台仪器药敏试验结果 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呋喃妥因、氨曲南、帕拉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复方磺胺噁唑、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替坦、厄他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泊肟均敏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均耐药;左氧氟沙星为中介。从两种全自动生化仪结果显示,本次从血培养中分离的非脱羧勒克菌,其形态、生化反应与已有报道基本符合,故可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

3 讨 论

非脱羧勒克菌属于勒克菌属中惟一的一个菌种,此菌属曾暂命名为“肠道菌群41,不脱羧埃希菌、聚团肠杆菌C3生物群”。非脱羧勒克菌在临床上致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趋势,曾经在痰液标本,速冻南瓜泥中报道过[3-5]。也曾经有非脱羧勒克菌在食物中毒者的腹泻标本中检出[6-8]。1986年由田村等提议定名。本研究通过血培养分离鉴定得出非脱梭勒克菌,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非脱羧勒克菌感染患者用抗感染药物为莫西沙星,治疗后体温慢慢下降,血象正常,继而出院。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非脱梭勒克菌有重要意义。

[1]王迁,马金群.从血液标本中分离到1株非脱羧勒克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78.

[2]Hess B,Burchett A,Huntington MK.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in a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J].J Med Microbiol,2008,57(Pt 7):896-898.

[3]陈太基,封幼玲,王为云,等.一株非脱羧勒克氏菌的分离鉴定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7,7(2):120.

[4]De-Baere T,Wauters G,Huylenbroeck A,et al.Isolations of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from a patient with a chronically inflamed gallbladder and from a patient with a chronically inflamed gallbladder and from a patient with sepsis without focus[J].J Clin Microbiol,2001,39(4):1674-1675.

[5]陈伟峰,洪舒音,赵秀玲.速冻南瓜泥中检出罕见的非脱羧勒克菌[J].食品科技,2010,35(12):311-313.

[6]高亚色,李恩.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9):2222-2223.

[7]陈玉贞.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66.

[8]吴尧兰,许俏梅.腹膜透析液中检出非脱羧勒克菌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6):4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282、81202353、81170834、30972730)。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3.059

B

1672-9455(2015)03-0423-02

2014-07-16

2014-09-16)

△通讯作者,E-mail:amdeng70@yahoo.com。

猜你喜欢

勒克全自动乙型肝炎
一粒红色的种子(纪实文学)
——“老旗手”沙勒克江·依明的故事
小院里升起第138面五星红旗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全自动发明机
全自动洗衣机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兴起与未来之路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纪尧姆·勒克音乐像一朵正在开放的鲜花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