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2015-03-14

学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习题习惯效率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王双艳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刘古泊小学 066699)

新形势下学生的“减负”问题已成了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而要做到“减负”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就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教学效果

现在的教育教学都讲究效率,只有效率提高了,教育质量才能提升。本文将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面做一些切入性研究,旨在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有准备充分、各环节巧妙设计的教案,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还要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难易得当的习题,以及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让数学课沿着正确的出发点引领学生合理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于课堂的发展起着统领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觉到有所收获,努力营造让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课堂环境。

(二)深入研读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保障,因此在钻研教材时应当做到整体把握教材,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从而理顺教材,形成知识体系,更好地找准要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解《圆柱的侧面积》时,在学生明确圆柱侧面是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后,就可联系圆的周长知识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准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三)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有针对性地备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出配套的例题、习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层次的问题,争取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要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得到更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如:在“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只要学困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优等生则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优等生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不能只是对知识单纯地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使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不应该只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优化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投影、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的使用能让学生视、听器官同时并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课堂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与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习题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盲目过多的习题却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呆滞、死板,阻碍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使题目既有针对性又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少而精,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进行分层分级的练习过程:最基础的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基本运算→看图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拓展练习,这样才会使课堂中的习题环节得到最大的优化,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每一堂课有不同的教学任务,要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好的方法。

数学课堂中能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进行同学间的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甚至是小组竞争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归纳与练习的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参与者,这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真心爱护每一位同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有一种崇敬和模仿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时又在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对他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坚持教学民主,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学生关系,把平等和尊重、自由的课堂还给学生,以此争取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在现阶段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今后学习、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应使学生养成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①养成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总结、复习的好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长的督促下对第二天要讲的新知识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做到“每日小总结,每周大总结,章节知识全总结”。

②养成课上积极与教师、学生互动的好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上做到四个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动,调动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

③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规范学生做题过程,使学生养成做题严谨、思维缜密、过程简洁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间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我们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去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一个能把这两方面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师必然是一个课堂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学成绩理想的好老师。

(责编 齐真)

猜你喜欢

习题习惯效率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