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探析

2015-03-14张晓寒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边区根据地

张晓寒

(河北省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探析

张晓寒

(河北省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组织原则,对繁荣根据地经济、保障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根据地;合作社商业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根据地人民集体投资组织商品交换的一种集体所有制商业,由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及综合性合作社的商业活动组成。合作社商业是经济需要相同的人们以平等互助的精神、民主的原则组建起来的,在活跃市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经济需要,减少中间商盘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抗战时期根据地合作社商业的建立与发展、组织原则及其历史作用进行简要探析。

一、合作社商业的建立与发展

抗战时期,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商业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合作社商业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抗战初期根据地的财政还很困难,暂时拿不出资金来发展实业,但是组织合作社商业,通过集资的办法却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很好办法,对增强抗战的经济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发展合作社商业有利于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困难。由于边界不固定,商业没有组织,对零零散散的小商人无法严密监督,因此唯利是图的商人,因无利或者利小,便不肯将根据地剩余的土货输出去;有利或者利大,就不惜将禁止入口的外货运进来。结果农民生活痛苦万状,抗日部队的供给非常困难,要克服这种困难,其中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合作社商业。第三,发展合作社商业是对敌经济斗争不可或缺的形式。抗战时期日伪对根据地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他们一方面掠夺根据地的战略物资,另一方面又向根据地大量倾销其过剩的而根据地又不需要的奢侈品,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奸商和投机商贩也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企图控制根据地商品市场,趁机发“国难财”。因此,为了反击敌人对根据地物产的掠夺,就需要在经济领域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增强对敌经济斗争的力量,而发展合作社商业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基于对发展合作社商业必要性的认识,抗战一开始,根据地政府就大力提倡和奖励合作社商业的创办和发展。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就号召人民集资兴办合作社商业。平山县农会响应边区政府号召,发起组织了边区最早的农民合作社,是为边区合作社商业的发端。同年初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边区合作总社,同时决定各县建立县联社,作为各地消费社的领导机构。1939年中央财政经济部为各根据地拟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暂行条例示范草案》,对根据地合作社商业的性质、任务、业务方针以及组织机构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同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出推行合作社商业的第一号通令,制定了《晋察冀边区合作社暂行规程》以后,又颁布了《各县合作事业促进会组织办法》与《晋察冀边区奖励合作社暂行条例》。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与巩固华中新根据地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各抗日根据地要“开展合作运动”。由于边区政府大力提倡合作社商业,使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很快发展起来。1939年,晋察冀的平山县已有各类合作社588个,主要的村庄都有了合作社,社员达33792人,股金达45000多元,每月营业额达到10万元左右。唐县农会也于1938年3月,在县城附近组织了农民合作社。在平山、唐县的带领下,其它县的合作

社也先后建立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39年底,晋察冀边区有22个县建立了合作社,共办起1307个合作社。[1]1940年仅北岳区的合作社就增加到6033个,其中属于合作社商业的组织占27%,达到1628多家。1941年前后,鄂豫边区开始在信南、应城、汉川等少数地区首先试办合作社。1942年在边区二十几个县、区、乡普遍地兴办合作社。1943年以后,随着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合作社在边区普遍发展起来了。1943年以后,由于大生产运动在各根据地积极开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而又推动了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如1944年陕甘宁边区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增加了634个,其中消费合作社增加到281个,占总数的44.3%。

二、合作社商业的组织原则

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合作社商业的方针政策,保证合作社商业的健康发展,陕甘宁、鄂豫边、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合作社商业的章程、条例或规定,对合作社商业的组织原则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主要内容有:

1.坚持自愿原则。

由于合作社商业是群众性的集体经济组织,因此各根据地在创办合作社商业时始终坚持自愿的原则,如陕甘宁边区在关于消费合作社章程中明确规定,社员享有入社和退社之自由权;鄂豫边行政公署在《合作组织章程》中规定“合作社以群众自愿组织为原则”等。

2.坚持统筹兼顾、公私兼顾原则。

鄂豫边行政公署在《合作组织章程》中规定:“生产运销及供销合作社之社员均得以劳力或原料折合作股金”,盈余分配规定“提公积金20%;提优抗公益金20%,提职员酬劳金5%-10%,余额作为社员的红息”。[2]陕甘宁边区的消费合作社也有类似的规定:社员入社时每人须认购一股。盈利的分配,按社章规定,以30%提作公积金,除弥补损失外,不得动用;以20%提作公益金,以发展合作教育及其它公益之用,以5%作理事及职员奖金;余额为合作社红利,按股分红。虽然各根据地对合作社商业盈余进行分配的比例不太相同,但大体上都包括公积金、公益金、职员酬劳金和社员红息几个部分,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公私兼顾的办社原则。

3.坚持民主办社原则。

根据地关于合作社商业的章程、条例等规定,合作社商业的社员的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社员是合作社商业组织的主人,为保证合作社商业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而设立的理事会、监事会等,其成员由社员选举或通过社员代表大会罢免,有关合作社商业的方针、实施计划、业务等,由社员代表大会决定。正是由于实行民主办社的原则,所以合作社商业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4.坚持“民办官助”原则。

为了促进合作社商业的发展,根据地政府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扶助。1939年5月,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在《关于普遍推广合作事业的通知》中指出,合作社“实有需要地方政府实力资助者,尤当妥予协勉, 以符政府奖励掖进之意。”[3]1940年底以前,晋察冀边区政府共计发放了300万元的合作贷款,用于发展合作社商业。1942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毛泽东肯定了建设厅年初提出的消费合作社“民办官助”的方针,1943年边区政府指示物资局及所属各企业应努力帮助消费合作的供销工作,同时拨出300万元专款,作为物资局调剂合作社供销之用。

三、合作社商业的历史作用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合作社商业得到比较普遍的发展,在繁荣经济、保障抗战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

合作社商业作为群众性的经济组织,是为全体社员谋福利的,采办货物以供给群众需要为原则。因此,当时的合作社商业经营的大多数是群众生活所必须的日用品。合作社商业组织把从敌占区长途贩运来的日用品,以低于当地市场价卖给社员,减少了中间商的盘剥,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并通过分红、利用季节差价等方式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比如1940年冀中供销合作社调剂了粮食10万多石,售价低于市价五分之一,使 250万灾民受益。1940年5月至7月短短3个月中营业额达1300余万元,盈余达390余万元,每一股分红即超过原股,不仅满足了群众需要,还增加了群众收入。[4]

2.为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合作社商业除经销日用品外,还担负着收购和推销土特产、为工厂购进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任务。比如陕甘宁边区的消费合作社,在货物缺乏及土特产太多时,社员有优先购买及出售权。每年春耕到来时,消费合作社为群众购买犁铧、耕牛、种籽等,帮助部分农民克服了生产资料不足的困难,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工业方面,从1938年至1939年6月,帮助各工厂收买各种原料如羊皮5000张、羊毛8000斤、猪羊油1500斤、生铁12000斤等,为促进根据地工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合作社商业是打破敌人封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的有力工具。

抗战期间,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所需生活用品的购进比较困难,山货土特产的输出也时常遇到障碍。合作社商业普遍发展起来后,就壮大了对敌经济斗争的力量。同时合作社商业组织还经常地协助政府到敌占区或国统区购进边区的必需物资,并积极从事土特产品的收购与推销,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晋察冀边区每年从敌占区运来的必需品、向敌占区输出的山货土特产,其中约有一半是由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组织经营的,[5]从而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谢忠厚、肖银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252.

[2]鄂豫边区财经史编委会.华中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鄂豫边区、新四军五师部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392.

[3]魏宏运.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733.

[4][5]魏宏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稿[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2:149,252.

K265

:A

:1671-864X(2015)10-0123-02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边区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窗台上的妈妈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马锡五:抗战时期边区民主司法战线上的模范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