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2015-03-14朱爱红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办园幼教幼儿园

朱爱红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望都镇辛街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浅谈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朱爱红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望都镇辛街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我国教育整体上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各方面,城市教育要比农村教育占优势,教育水平也比较高。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不断的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领域,有了很大的改变。

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历程;现状;策略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必须着重为工农服务。发展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先取得经验以发展农村幼儿园),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的教养问题。

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托儿所、幼儿园的发展方针是“合理规划,加强领导”和“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举办幼儿园的力量,使幼儿园得到了逐年递增的发展。

1958-1960年,全国各行各业都处于大跃进年代,幼儿园也一哄而起,混乱失控,盲目发展。1958年比1956年幼儿园增长42.4倍,人园幼儿增加27.1倍,其中民办园增长4.28倍,人园幼儿增加27.9倍。由于高校师生纷纷下乡办学,还编辑出版了一些农村幼儿园教材、农村幼教师资培训教材以及农村幼儿园办园经验汇编等书籍。

从1961年开始,我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幼儿教育方面,有条件的就整顿保留,没条件的则撤消,使幼儿园经过整顿得到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至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农村幼教事业经历了由逐步发展到大起大落到回复发展的历程,全中国初步奠定了农村幼教的基础。

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时期。农村幼教随着农民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事业蓬勃发展,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该《意见》强调: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小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应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发展幼儿教育,首先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同时逐步创造条件接收3-5岁的幼儿人园(班)。

(一)幼儿园的曲折发展。

2O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全国幼儿园数逐年递增,稳步发展,保持在17万至18万万处。农村幼儿园的增长也较快,如由1982年的9.18万处增至1992年的11.10万处,增长率为20.9%。农村幼儿园在全国各类幼儿园中占大多数。如1980年,农村园数占全国园数的84%(其他城市和县镇幼儿园仅占16%);1990年农村园数占69%;2000年农村园数占53%。虽呈下降趋势,但还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20世纪9O年代起,农村幼儿园虽有递减现象,但幼儿人园数却逐年递增,这是因规模办园的需要将零散的村班集中起来的结果,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正常现象。

(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为使占我国幼教主体的农村幼儿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为改善广大农村幼儿生存和学习条件,我国幼教界始终关注着农村的幼儿教育。要提高农村幼教的质量,关键在于农村幼儿园课程的改革。2O世纪8O年代中期,南京师范大学师生们开始调查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清况,发现普遍存在小学化、城市化倾向,注重读、写、算,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或搬用城市幼儿园的教材;教师按人分科任教或请小学老师兼任;幼儿和小学生同样地只有上课、没有游戏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于2o世纪8o年代后期,深人农村幼儿园,决心建构幼教化、农村化的农村幼儿园课程。

该课程以学前一年为重点,以综合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改分科教学为综合教学的形式组织课程,即围绕一年四季和一些重大节日和活动来设计主题,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反映农村的特色,使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使幼儿有目的地、更多地接触周围环境,设计了如“金色的秋天”“可爱的家乡”“美丽的春天”“我快要上小学啦”等主题。经过近2O年的研究和推动,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虽有进展,但小学化、城市化现象依旧存在。

(三)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构建体系。

在探索适应农村实际的、迅速有效地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新途径,使更多农村儿童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该体系包括幼教机构的设置与行政管理、师资培训、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并通过试验区的整体试验研究,总结概括出促进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园条件、建立师训网络、形成管理机制等基本策略,打破了农村办幼教“等、靠、要”思想,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低投人一、高效益的农村幼教体系的实践模式。

自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来,许多地方的农村幼儿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如浙江安吉县强化管理意识,激活发展机制:每年有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形成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办园格局;为全县26个乡镇中心园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1%;两年间建造了巧所漂亮的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人园率达92.6%。可见,只要政府扶植一把,就能引导农村幼儿园走上自主管理和自主办学的发展道路。

三、启示与思考

及管理上的疏漏等。人们认识的提高,政策法规的保证,行政管理的加强,办园方式的多元化。针汁小学化、城市化现象的改革,缺乏适宜农村幼教的本土教材,农村教师缺乏专业,缺乏辅导力量,呼吁全社会关注和研究,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1]王敏.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周玉琴. 青海省湟中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3]李飞鸿. 湖南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李少梅. 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唐淑. 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 学前教育研究,2005,06:38-40.

[6]蒋兴旺. 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针对事业滑坡的调整,出生率的减少,规模办园的紧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法规政策上的不健全以

G610

:A

:1671-864X(2015)10-0068-02

本文结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变革研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趋势参考。

猜你喜欢

办园幼教幼儿园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康乐县幼教事业
爱“上”幼儿园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想念幼儿园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