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2015-03-14刘淑悦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天性理念儿童

刘淑悦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曹庄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刘淑悦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曹庄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自然教育”是一个边缘概念,主要指利用教育资源的自然性,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基于此,可以确定农村幼儿教育应该树立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即农村幼儿教育应该以自然为摇篮,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天地。作为一种资源利用和优化的思路,农村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自然天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幼儿教育;本文以下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基本理念

一、农村幼儿自然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更要在现实的环境中实现这一点,文化和自然,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两大层面,都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在现实中的幼儿教育发展中,更多的被学术性的内容所代替,文化层面的要求很高。事实上,相对于文化而言,自然对儿童的影响更加明显。农村儿童本生活在最纯粹的自然环境之中,有与自然良性互动,达到心灵与自然内在平衡与和谐的天然条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前教育撇开了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开始实施以城市生活为导向的农村学前教育。这一方面违背了儿童生活在当下、在自身经验和自然之中的教育真谛;另一方面,农村良好的自然教育资源未被有效利用。

农村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农村学前教育与自然教育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以身处丰富自然环境中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农村学前教育,应该建立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坚决避免“小学化”与幼儿教学倾向,将大自然作为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增进幼儿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活教材。

二、农村幼儿自然教育的理念运用

(一)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农村的环境是原生态的,这是城市中模拟所不及的地方,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如同如种子在土里发芽,幼儿是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生长发展的。大自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它赋予幼儿无限的生机活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自然对于儿童而言,是天性释放的最佳场所,也是学习的最好场所。

1.让幼儿不断丰富自然的认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感官是其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大自然正是新奇、形象、直观、可感知的,其绚丽多姿以千变万化的形态展现在幼儿眼前,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去发现、探索和感悟;相对应地,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感知形成的知识是其进行任何一种认知和活动的基础。

2.让幼儿在自然中提高身体素质。数据显示,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特别是城市儿童的肥胖症、体能缺乏等问题,多因缺乏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长期缺少行走、日晒、寒热刺激所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身体活动的范围、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都有赖于良好的身体,因而身体锻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让幼儿在自然资源中充分感受。农村自然环境广阔,可资利用来锻炼幼儿身体的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感受空间。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儿童郊游、游戏,可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撒野田地,运动量大,利于幼儿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孩子的饮食欲望;事实证明,经常在室外活动的儿童身体素质更强,可锻炼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各种有害影响的抵抗力。

4.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知识。以自然为师,就是要反对将孩子们“囚于”室内,学习拼音算术和识字,而要更多地将孩子带到真实的大自然中,让他们徜徉于山水草林之间,认识万物,体验万物;自然资源中有很多书本上或者教学中没有的内容,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顺应天性、尊重规律。

“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人们知道给幼小的植物和动物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用暴力干扰它们,以便它们能够按照其内部规律完美地发育和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尽管人与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而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

教育的第一原理是自由,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自由表现他们的游戏、涂鸦、探究与好奇等。天性是指人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及其生长发展的规律。孩子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融进大自然的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现其天性。

卢梭说: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我们周围事物的影响。可以说,我们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们感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是不是方便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随着我们的感觉愈来愈敏锐,眼界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就愈来愈明显。但是,由于受到了习惯的遏制,所以我们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见解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内在自然又被卢梭称为“原始倾向”,儿童的教育就是要遵循这种原始倾向,也就是儿童的天性。

(三)实现儿童的幸福感。

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上,尊重并善于利用周边自然条件,同时以儿童的天性为基础,顺应其自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幼儿的幸福生活。一项对儿童幸福观的调查显示,儿童对自身幸福的认定往往以生活中经历的开心快乐的事情为对象,以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自然感情和感受为依据。在儿童的生活中,只有激发幼儿内心的自然情感,使之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儿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也就是说,正是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成长,周围事物和人物在顺应儿童内心的自然感情体验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真谛。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应该崇尚投身自然界的理念,让孩子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建立起充满灵气地理解和创新文明的基础。

[1]孙伟峰. 浅析农村幼儿教育问题[J]. 大众文艺,2012,01:232-233.

[2]皮军功. 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19+25.

[3]张玉堂,周倩倩.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9:41-42.

[4]唐淑. 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 学前教育研究,2005,06:38-40.

[5]王冬岩,司志本,勾晓铭.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思考[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2:56-59.

G610

:A

:1671-864X(2015)10-0054-02

猜你喜欢

天性理念儿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或许,只因为天性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