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为纲,文言文翻译有法可循

2015-03-13李雪松

求学·理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点词类动用

李雪松

应对文言文翻译,理解是基础,得分的关键是翻译好采分点。而采分点大部分都涉及特殊的文言文语法现象,因此,熟悉语言的运用法则对考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结合2014年高考真题来谈一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一、锁定谓语,按照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来确定谓语的词性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也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词语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在文份言文的句子表达中,什么成分都可以省略,唯独谓语动词不能省略。所以我们解释实词的时候,就可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思。

例1 (2014年天津卷)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解析】句中“条”和“上”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判断出“条”和“上”这两个字在句中作动词,因为它们后面分别接了宾语“利弊”和“巡抚张公”。

【译文】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例2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解析】“罪己”“规过”两个词的翻译是关键采分点。只要稍加琢磨,考生一般都能够将这两个动词定位在“罪”与“规”。再用联想法和组词法,可知是“归罪”“改正”之意。

【译文】大禹、商汤归罪于自己,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二、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通常是不带宾语的,带宾语一般就是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带宾语是词类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 (2014年山东卷)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解析】“活”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句中却带了宾语,因此可以判断是词类活用。“活”的词类活用在《鸿门宴》中也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考生只要牢记这个判断标准,对这个字的使动用法的翻译基本上不成问题。

【译文】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的手下没有能人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三、借助同位置词义相互呼应的关系来推测词义

为了强调表达效果,在文言文表达中常常将意思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呼应关系。

例4 (2014年天津卷)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解析】“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这个字考生容易理解,是“失误”“过失”之意,根据呼应关系,考生就不会将前一句中的 “治”简单理解成“治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

【译文】因此,地方上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任用他们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利。

例5 (2014年湖南卷)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解析】这个句子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小。首先,这里的“木”“土”涉及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这一点可以通过语法规则推断出来。其次,句子中“颠”这个字对考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最好借助同位置推断这个方法。句子中“病”这个字是现代汉语中“生病”的意思,那么“颠”与它意思接近,再加上“木”是“树木”的意思,据此我们就能推测出它的意思为“跌落”。

【译文】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则会生病。

四、特殊句式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翻译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熟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这四种特殊句式。考生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翻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

例6 (2014年四川卷)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解析】“见”是被动的标志,“见重”意为被看重。“当世”是修饰谓语动词“看重”的状语,位置应该在“看重”之前。

【译文】王筠天性宽宏敦厚,不因为拥有技艺才能而自视清高,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和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例7 (2011年广东卷)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解析】“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有判断句的明显标志“者”“也”,因此翻译时一定要译成“……是……”。

【译文】王甲得知能为自己申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以上是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设置的采分点,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以强化,不断增强对采分点的敏感意识。另外,考生还应注意,翻译后的句子在语法上要通顺、无语病,注意书写工整、清晰,这是许多老师在阅卷中的真切感受。

猜你喜欢

分点词类动用
来自低谷的你
定比分点之换底分点伸缩法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浅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简析高中英语学习中名词动用的十种常见类型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