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行志愿不能盲目“冲”

2015-03-13肖汉明

求学·理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投档冷门调剂

【专家简介】肖汉明,知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工作十余年,每年钻研高考志愿填报,帮助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区数万名高考生圆梦大学。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技巧中,是不是就应该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呢?

自2003年湖南省率先实行高考平行志愿以来,平行志愿风行了10余年,几乎被全国所有的省市(区)所采用。平行志愿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老师和媒体大肆宣传的平行志愿填报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因为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填报方法加以推广,会导致很多考生输在志愿填报上。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指的是在同一个录取批次中,考生填报的n个院校志愿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行关系,没有前后之分。虽然考生所填报的学校志愿存在前后顺序,但在投档和录取时都享有第一志愿的待遇,不存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之身份。投档录取是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即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投档时,将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然后由计算机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等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就把考生的档案投到a高校供学校录取;如果成绩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被提档或检索完最后一个志愿为止。

为何考生频频“冲”锋陷阵

由于平行志愿中的若干个志愿都被视为第一志愿进行投档,因此考生们填报志愿的胆子比以前大了许多。大家认为老师们和媒体上说的“前面的冲一冲、中间的稳一稳、后面的保一保”非常有道理。只要中间“稳”,后面“保”,前面不“冲”白不“冲”。“冲”了,或许能读到更理想的大学,“冲”不进去又不要紧,反正后面还有几个志愿接着。

这里说的“冲”,是志愿填报的一种策略,即用尽分数,不留余地在a志愿填报稍高于自己实力的高校,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可以看出,“冲”本身是一种冒险行为,带有一定赌的成分。既然是“赌”,那就不可能只有赢没有输。笔者做过社会调查,收集的1000份 平行志愿中,a志愿采取“冲”的考生为846人,失败657人,成功189人,成功率只有22.3%。

成功率这么低,为何每年仍有那么多老师指导学生“冲”锋陷阵呢?原来失败案例中,绝大多数考生填报志愿做到了拉开梯度,所以基本上不会伤筋动骨,他们没有被a志愿提档,却被后面的志愿院校录取了,有大学上也就无所谓失败了。

倒是“冲”击成功的案例中,不少学生的录取结果让人高兴不起来。他们虽然读到了心仪的学校,达到了“不浪费高考分数”的目的,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喜忧参半,有的甚至比失败还更难受,因为他们被调剂录取到最不愿意接受的专业。(具体参见本刊2014年第12期《“不浪费分数”的志愿一定是好志愿?》一文)

冲或不冲,如何选择

其实,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平行志愿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冲一冲”,有的则不适合。此话怎讲呢?请看下面的几个实际案例。

案例一:2013年江西新余文科女生的高考志愿,她考了556分(高出文科一本线24分),填报了兰州大学的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法学等专业,结果几乎踩着提档线被兰州大学录取(兰州大学的提档线为555分)。由于擦着门槛进入这所大学,因此专业得不到满足,被调剂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这个结果,她完全能够接受。她说:“我有心理准备,我的分数不高,能冲进名牌大学,读什么专业都行!”

上面这个考生采取“冲”的办法,成功地读到了“985工程”大学,说明平行志愿“冲”有好处,关键时放手一搏,考生得到的回报是物超其值。

案例二:2014年江西萍乡理科男生的高考志愿,他考了553分(高出理科一本线27分),填报了燕山大学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结果以2分的优势被燕山大学录取(燕山大学的最低录取分为551分)。但是,由于分数没有优势,被调剂到统计学专业。对于这个结果,考生难以接受。虽然统计学不是冷门专业,但考生超级不喜欢。考生的母亲说:“早知这样,我们就不该‘冲,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上面这个考生采取“冲”的办法,虽然“冲”进了填报的大学,但录取的专业与自己想要的相去甚远,考生最后放弃了录取选择了复读,说明平行志愿“冲”有坏处,关键时刻盲目“攀高”,考生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更多。

也许有考生和家长会说,只要专业不服从调剂,不就不会遭遇尴尬的事情吗?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清楚,分数没有优势,填报热门专业,又不服从专业调剂,会遭遇平行志愿中最大的风险——退档风险!一旦被退档,受“平行志愿只实行一次投档,不补充投档”的限制,考生的档案被“冻结”,不能被后面的“稳”“保”院校检索,整个批次的录取会因此而落空。

【老肖有话说】

既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哪种情况可以“冲”?哪些情况不能“冲”呢?

◆可以“冲”的情况:

1.主张学校优先,心仪某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或“211工程”大学),以进某所大学为最终目的。

前提:专业必须服从调剂。后果:有可能被录取到冷门专业。

2.目标院校招生计划里的专业全部可以就读,至少没有难以接受或特别反感不能接受的专业。

前提:专业必须服从调剂。后果:一般会录取到较差的专业。

3.兴趣爱好不明,各门功课成绩既不拔尖也不偏科,给什么专业就能读什么专业。

前提:专业最好服从调剂。后果:有可能读到一般专业。

4.事先填好几个自己能接受的冷门专业,以避免被录取到自己不能接受的冷门专业。

前提:专业可以不服从调剂。后果:大部分人会被录取到自己填报的冷门专业。

5.冲击失败后,退到征集志愿或降到下一批次录取能够接受。

前提:专业可以不服从调剂。后果:有可能遭遇提档复退档风险,掉到征集志愿或跌到下一批次录取。

◆不能“冲”的情况:

1.主张“专业优先”, 特别钟情于某几类专业,以读到这些专业为目的。

如果“冲”,有可能遭遇提档复退档风险,掉到征集志愿或跌到下一批次录取。

2.目标院校《招生计划》里有不能接受的专业。

如果“冲”,有可能遭遇提档复退档风险,掉到征集志愿或跌到下一批次录取。

3.目标院校有身体受限或特殊政策要求的专业。

如果“冲”,有可能遭遇提档复退档风险,掉到征集志愿或跌到下一批次录取。

4.不能接受征集志愿及掉批次录取。

如果“冲”,有可能被录取到冷门专业。

5.高考分数离目标院校提档线相差太大。

如果“冲”,浪费一个填报指标,失去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猜你喜欢

投档冷门调剂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要不要服从调剂?
山西省普通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解读
黑龙江
动物“冷知识”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平行志愿填报,关键把握梯度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