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03-13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215637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郭 娴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215637)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郭 娴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215637)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语言和素材,才能更好地写作。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探索,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或者是一首歌、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迅速进入阅读情境中。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新奇、有趣、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再次,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配上文字、声音,图画、视频等,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的景色,让学生整体感受颐和园的美,再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说说景物的特点。这样,课堂教学生动具体,学生不再感到课文枯燥无味,更容易理解课文。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与阅读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和技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认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还要使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等。二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其次,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要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阅读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精读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地读,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学生精读时要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更快,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以精读为主,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后,根据文章特点,这几种阅读方法可交叉使用,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同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三、以课文为基础,课内外结合,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还要注意课外拓展阅读,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外求发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应以课文为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句优美、思想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以及学生的阅读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课外读物。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结合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读物。比如,学生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生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书刊。总之,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有益书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多交流、展示读书成果,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责编 张文娟)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