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浅析

2015-03-13关雅君甘肃省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734300

学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关雅君 (甘肃省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734300)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浅析

关雅君 (甘肃省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734300)

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后,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究竟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拿破仑就曾经这样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永远算不上好士兵。他所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直到后来彻底征服亚欧大陆,根本原因便是士兵心中永存的成为将军的那种自信。换句话说,做事情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和是否具备自信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目的就是尽最大能力培养学生,让他们树立充足的自信心。那么,怎样的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我认为,我们经常提到但使用较少的赏识教育,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成人的赏识和认同,通过赞美的许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城堡。

从另一个方面看,赏识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尝甜头的体验。感觉往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体验,也是自身的一种感真实感受。对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了感觉,那么就会意味着没有自信、没有任何追求、心中没有希望、自身没有活力。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了巨人的世界,体质较弱的那种人就会带上心理自卑和不安全感,并且对这个世界就有着深深的恐惧。长大后,他们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以此克服自身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从而使心灵保有安全感。这个给自己的心灵以安全感的过程,就是那种能找到“我能行”体验和感觉的过程。但事实上,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却在不知不觉中冲刷掉了很多学生原本存有的自信心的活力。在我任课的班级中,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在多次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自然也是很多同学羡慕的焦点,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充斥着恐惧感和焦虑感,他的口头禅就是“我不行”“我做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经过调查、谈心发现,同学之间残酷的成绩竞争在他心中是一个沉甸甸的负担,他总担忧,一旦考试成绩落在别人的后面,会遭到别人嘲笑。可见,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行的今天,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一条能让学生迅速找回自信心和活力的捷径,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我能行”的情感体验,就是摆在我们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难题。

一、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打开心扉

罗丹就曾经这样说过:生活从来都不会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教学中也一样,而并不是美好的信息,缺少的是发现美好信息的心灵。有这样一个关于心理学家的故事,心理学家的童年时代,在学校里面很调皮,课堂上也总是不够安分,不是在教师上课的时候随意插话,就是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在教师提问没完就抢先答题。这些行为让个别教师非常看不惯。数学老师就总是不喜欢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声斥责或挖苦讽刺,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但语文教师却对他很是赞赏,经常给他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偶尔还会表扬他脑子反应快,或者表扬他总是能得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当然,语文教师对他的缺点也不总是一味放纵,而是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两种教师的做法看似差别不大,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极大,两种不同的态度也让他的自信飘摇不定。赏识带给他的是自信和动力,这让他的语文学习总是良性循环,从此以后跻身优等生行列,自信满满;但偏见和讽刺带给他的则是恐惧和沮丧,这让他的数学学习总是恶性循环,不仅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成绩也一落千丈。

曾经我在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想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喜欢语文课,尤其是学困难学生,在为什么一栏中,大家的原因基本一致,都是语文教师不歧视每个同学,语文教师经常表扬他们,他们犯了错误,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其实学生给出的这些理由,正是教师通过赏识教育,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让学生因为教师的赏识增加了对其所任学科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班级里还有这样一个女学生,上别的学科都没有精神,唯有上语文课的时候信心倍增,问其原因她说:“语文课能让我找回自信”。也正因如此,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多次名列前茅。

二、借助赏识教育,震撼学生心灵

古语中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为了勉励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但同时也过分强调学习是痛苦的,忽视了学习的快乐感。这种学习模式统一让学生关闭情感闸门,找不到学习的轻松感和愉悦感。而学生如果能喜欢某个教师,就能学好这个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不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觉得学习这个教师的课程困难。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缘故是情感的作用,学习如果能刺激大脑兴奋神经,大脑中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就会感觉学习并不痛苦,而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赏识教育,仿佛在师生之间架了一座无形的桥,通过桥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教师的职责也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把自身的知识快乐地流入学生的大脑,学生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吸收。

三、依靠赏识教育,步入学生的心田

恰如其分地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让教师体验学生的经历,让学生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建立深厚的情感打下基础。在我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别的科目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仅有语文考试成绩经常落后。通过谈话交流,我发现这名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我觉得转变他的语文学习观念比强硬地灌输知识更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对他鼓励较多,还通过批阅周记的形式和他对话,用名人童年失败的经历启发他,用名人成功的事例激励他,让他逐渐找到了语文学习兴趣。通过这些举措,他越来越喜欢在周记中和我分享语文学习的收获和困惑,久而久之,他已经不自觉地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一次周记范读,更给了他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正所谓:“有付出,就有回报”,他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快。

四、运用赏识教育,敲开学生的心梦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在情境教学中,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就会变成没有组织、没有目的的随意活动,学生就会放任自流。所以,在教室里,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协助学生创设竞争机制。通过赏识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具体的问题解决和回答留给学生,让他们交流、探究,科学争辩,对积极发言和发言有新意的学生及时鼓励,主动肯定,即使答案是错的,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从此敲开学生学习的心梦。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个性和特长,有自信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年代已经远去,赏识教育作为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必将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