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权不能任性”

2015-03-12

南方周末 2015-03-12
关键词:南方周末依法治国法治

南方周末记者 刘昊 钱昊平

发自北京

受访者

吉明江 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

李建春 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

吴蔚荣 浙江省台州市委书记

邓本元 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

梁建勇 福建省龙岩市委书记

侯凤岐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孙 潮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谭君铁 广东省梅州市市长

艾学峰 广东省韶关市市长

向红琼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州长

周建琨 贵州省安顺市委书记

南方周末:你如何理解依法治国?

吉明江:更加规范公民、行政人员的行为,所有公民和组织必须在宪法框架内活动,做到每个公民都遵守法律、敬仰法律。

吴蔚荣:党员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全面依法治国,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领导干部,也要主动当好“关键少数”。

李建春:一把手是关键。

邓本元: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做人、做事,党组织也要在法律框架内活动。

梁建勇:大道之行,大道至简。

侯凤岐:要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保证,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限制。

孙潮:法律人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们相信公平正义是存在的,是可以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的案件中的,人们不管其身份、地位、收入、民族,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南方周末:你对依法治国有什么体会?

吴蔚荣:法治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思维,自觉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让法治精神铭刻在各级干部的心中。

吉明江:规范权力行为,有权不能任性,公权必须公用。

李建春:任重道远。法律体系需完备,法治意识需加强。

梁建勇:用权不能任性。

南方周末:你如何评价你自己的法律素养?

吉明江:不好自己评价自己。

谭君铁:这个不好说。我自己还是能够绷紧这根弦的,作为公民要守法,更何况还是个公职人员,更要敬畏法律。但是敬畏法律是不是所有法律的东西都要懂呢?不敢说这个话,不懂的赶紧请教人。我们现在政府的政策在公布前基本上先过法制部门,确保守法性。起码可以说,在广东吧,到了市一级的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都还是蛮高的。

向红琼:还需要提高。

南方周末:你如何评价普通公众的法律素养?如果满分100分,能给他们多少分?

吉明江:不好用分数评价,但现在大部分群众能守法,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履行权利和义务,整体是好的。

李建春:不能用百分评价,但不能过高评价,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还是太淡薄,当然领导干部也没起好带头作用。

邓本元:三明的老百姓的法治意识还是很强的。

梁建勇:普通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在觉醒,知道如何走程序讨公道了。

侯凤岐:老百姓心里有条法律基准线,一个是法律,另一个是自己的利益,比如拆迁补偿时利益可能就占上风。

吴蔚荣:我们台州的老百姓民主意识、法律意识都比较强,民主恳谈、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参与式预算等都是台州的创举。

向红琼: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首先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的现象,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作为我们州来说,关键是要加强普法,提高公民素质,政府要率先垂范,诚信、法治。

南方周末:你觉得现在人治还存在吗?

侯凤岐:目前还有人治色彩,有的部门还很浓,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改变的。现在要从人治到法治过渡。

南方周末:你有没有给别的部门——特别是法院、检察院——批过条子,或者收到过上级部门批的条子?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谭君铁:有的人会对下面的部门给一些原则性的意见,但绝对不会干预。我们对法院、对检察院没有领导权,我们更多是合作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如果有人给我递条子或者让我批条子,我会委婉给他解释,不能做的事情如果硬是做了,那肯定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果我跟你关系好,你就更应该来保护我体谅我。

艾学峰:我们都是按程序来办事的。

孙潮:我很高兴,没有人给我打招呼。如果有人找我,我知道该怎么办。

周建琨:现在不会。你如果还不明白在这么一种新常态下,你在做什么,你就不称职。

南方周末:纪委书记改由上级提名后,是否会影响对纪委的领导?

吉明江:不会。

李建春:不会影响关系,党委承担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纪委承担监督责任。

邓本元:没有影响。

梁建勇: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没有问题,领导同级纪委依然会很顺。

南方周末:这次修改立法法,设区的地级市有立法权了,如何保证不让地方利益变成法律?

梁建勇:地方立法首先不能跟上位法冲突,不能跟基本国策有抵触,不能把地方保护主义、超过地方发展的诉求当成法律,只能在上级法律没有顾及到,没有细化的地方作些补充。中国这么大,各地差异性太大,需要地方立法。

谭君铁:梅州也正在启动让省人大授予梅州地方立法权的工作。我相信不会有地方保护色彩很强的法律出台,因为地方立法要服从上位法的要求,上位法不允许你搞地方保护。我们地方立法更多是侧重于立城市管理、规范地方的人与人之间利益的法律。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依法治国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