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为媒 创意前沿

2015-03-11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面桃花重瓣情色

陈 默

桃花为媒 创意前沿

陈 默

桃树属蔷薇科植物,落叶小乔木。原产中国中部、北部,产量居世界第一,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在3月。由于其艳丽的色泽和暧昧的意蕴,故被附会许多情色之意。而龙泉桃树栽培,在1610年(明崇祯年间)以前已经开始,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也是中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桃花为媒,创意前沿,是我为第二届“回望桃花源”龙泉驿桃花故里艺术之旅活动的基本定位。理由有三点:缘于文史,缘于艺术,缘于创造。

文史方面。《颂古》卷十二成枯木颂,有诗曰:“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国人家喻户晓的是魏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名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流传甚广:“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袁枚《题桃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陆游《泛舟观桃花》:“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明代唐寅的《把酒对月歌》 ,看破红尘,借花发泄满腔悲愤:“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才子佳人媲美,温情佳句喷涌。历史悠悠,文脉秀秀,追昔抚今,诗意缠绵。其意蕴朦胧,情感恍惚,成为与艺术结伴的上佳媒材。

艺术方面。艺术史上画桃花的艺术家有不少记载,明代唐寅曾对桃花咏诗作画,清代汪士慎传世有《猫石桃花图》,周春芽的笔下的桃花系列为业界传颂,排除委婉虚拟,直奔情色主题,人面桃花,春情萌动,悲喜癫狂,醉人迷香。而吴冠中的《桃花》,曾于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相当于人民币475.7万元的价钱成交。凡此种种,说明桃花的多情意蕴与艺术的模糊飘逸之间,有着一种纠缠不清的文化情结。面对艺术,桃花展现千般妩媚娇态;面对桃花,艺术亮出百变表达手段。相得益彰,蓬荜生辉。同时,作为“川军”的大本营,成都展示着越来越强大的业界影响力,艺术成都,唱响当代。

关于创造。此番桃花故里艺术之旅活动,已经超越通常所说的“写生”概念。提出将艺术家工作室延伸至景区现场的命题,是弱化对象,强调创造使然。曾几何时,太多的“采风”活动,让雷同化、习作化的不良现象蔓延成为借口。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本无可争辩,但在呈惯性延展的意识形态化的文艺现实中,平庸化的作品大行其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力图在艺术活动中,强化创造与表现,不管是在室内工作室还是在户外景区,这种诉求没有质的区别。因此,外延化的工作室和始终如一的创造追求,将成为大家一致的目标。通过展览将优秀作品集中亮相,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陈默,批评家,《大艺术》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人面桃花重瓣情色
韩国认定“重瓣金光菊(幼叶与茎)”为新食品原料
单瓣榆叶梅育苗和重瓣榆叶梅嫁接及整形修剪技术
人面桃花相映红
荷兰特矮重瓣大花向日葵
你好,春节
人说人面桃花(外一首)
唐代如何规制情色贿赂
余华小说的情色动机
人面桃花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