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03-11任喜琴

企业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任喜琴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组成机构,责任重大。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康、有序运行,对单位成本管理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其顺利运行。本文全面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系统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有两个含义:一、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二、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1]。因而,行政事业单位既担负着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行政责任,又起着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满足社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的作用,可谓责任重大。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靠国家财政生存,因而,成本管理方面一向比较落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样的成本管理模式更呈现出诸多弊端,这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还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运行。面对目前经济形势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改革成本管理模式,对单位财务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运行,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格。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单位财务成本的管理和利用,只单纯地向国家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完成规定的项目,由于单位本身缺乏严格、标准的成本管理制度,致使申请的资金出现滥用、浪费现象[2]。此外,即使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有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单位领导、员工并不重视,致使成本管理制度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行政部门申请下来的项目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久而久之出现成本管理松散,资金滥用,浪费国家资源等现象。随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力改革,这样缺乏制度的成本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单位改进和有效运行。

(二)成本管理观念不强,员工参与率低。控制成本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依旧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控制也主要从行政人员自身开销上出发,并没有从行政对象的需求上去考虑,这将对行政关系的长期发展有严重的逆向作用。由于单位领导、员工成本管理观念不强,对有效降低成本管理方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致使成本管理力度不够,成本管理环节相当薄弱。此外,大多数员工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因而参与成本管理的几率相当低,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普遍出现“少部分人在管,大部分人不理”的现象。

(三)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新意。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多种,如标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这些方法需要合理利用,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成本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多都采取以前的管理方案,墨守成规,致使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大打折扣。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缺乏创新意识,许多新科技、新技术、新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成本管理不全面,缺乏新意。由于成本管理方法因循守旧,在成本核算方面出现单一、误差较大现象,这与现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要求不相符,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有序、健康发展。

(四)成本管理没有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考核主要包括德(思想素质、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能(履行职责的能力)、勤(工作态度、责任心)、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及产生的效益)和廉(廉洁自律)等五个方面,而重点考核“绩”,即员工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这些工作给单位带来了多大的效益,以此来评定员工工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员工取得的成就所花费多少成本并不重视,考核时也不将其作为一个参考项目,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打着“工作需要”的旗帜随意浪费国家资本,导致国家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被滥用,没有实现最大价值。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创建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成本管理不仅仅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持久管理、算而有用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创建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将核算方法与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精确总结核算方法及资料,然后对单位成本的对象、归集、分配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其中“九宫格”是一种理想的成本管理模式,它能明确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使审计人员的责任更明确,操作更准确。此外,应建立“九九分”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对成本管理的约束,从而达到减少成本管理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对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 “三公经费”是指国家政府部门人员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三公经费”本来是国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正常开支,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却出现诸多问题。例如部分行政人员打着“工作需要”的幌子以权谋私,随意挪用国家经费等,从而大大增加了我国不必要的行政费用开支。针对这样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管理:一、公开“三公经费”的开支。二、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三、加强公众监督。四、将控制“三公经费”的主体落实到党政领导干部,严厉打击浪费、以公谋私现象。

(三)创新成本管理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大胆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提取精华,去其糟粕,巧妙融合标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全面、精确策划单位资金收入与支出,对之进行合理分配与管理,让每一份资金都发挥其最大作用。应多采用新技术、新科技、新方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注入大量新鲜元素,成本核算力求多样化、精确化,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此外,要着力加强行政人员的竞争、效益、效率观念,提高其成本管理意识,让单位所有员工都自觉、主动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主体队伍。

(四)将成本管理融入到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中。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也只有与行政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使之关系到员工的切身才能真正引起员工的重视,达到全民重视、高效管理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措施,让员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注意对行政成本的控制,以避免出现滥用经费,以权谋私、拿钱不办事等现象。单位应对具体的项目事先要做好合理预算,通过定额标准来控制成本,切记出现糊涂账。若单位短期内财政波动较大,一定要对之进行合理核查,对于经费严重超支的项目和人员,给予批评警告,或将其记入行政工作人员到年终考评中,给予相应的惩罚。

结语:行政事业单位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而行政事业单位要顺利运行,财务成本必不可少。要使行政事业单位成本得到有效利用,使国家行政部门下拨的每一分资金都能发挥最大价值,加强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管理单位财务成本,构建健康、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同时促进其健康有序运行,发挥本身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丽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成本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25):150-151.

[2] 栾艳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3(06):140.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