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5-03-11李东侠

企业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双师型高职院校

李东侠

摘 要:本文从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两个方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并从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引进方案、培养方案、教师专兼结构、企业参与培养、培养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来促进培养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一、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所谓培养体系,就是把培养项目细化和分解,分级别进行管理,各部门各负其责,按照下一级的目标完成任务,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在一起,完成整个培养项目所要求的功能。高职学院的领导层负责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中下层则负责提供建议并保证学院战略的正确实施。按照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及培养过程,我们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分为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两个方面,每个模块下有子模块,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级财政的支持。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1) 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应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出台相应的考核制度及考核细则,系统考查教师的双师能力。(2)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方案。可以从三个方面引进:一是引进博士、硕士等高校毕业生,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梯队;二是引进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三是少量引进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培养模式。(3)完善教师聘用制度。高职院校在教师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管理。让“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成为教学骨干。(4)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开展一系列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培训。(5)健全“双师型”教师专兼职结构。首先要加强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其次,健全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兼职教师聘任程序。(6)与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行业共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中来。同时,政府鼓励各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结成“合作发展联合体”,学校、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如组建职教集团已经成为校企深度、广泛合作的发展趋势。(7)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以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是制定符合高职发展的职称评审制度,使职称评审更合理化;二是制定教师学历进修及培训制度,鼓励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攻读博士、硕士等学历提升,改善教师的学历水平,要求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知识的培训,以保证专业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三是制定教师挂职锻炼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不少于一定的工作日,以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升“双师”素质。(8)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自身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考核要建立动态的机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而更新。要对“双师型”教师的原有认定标准进行不断更新,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适应知识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不仅考核其常规教学情况,还要考核其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9)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政策,激发教师自身的潜力,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增加“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在课时津贴、评优评先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物资激励。同时,要给予精神激励,在评选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时,将是否具备“双师素质“作为参选条件之一,带动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洪娟.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多元保障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2] 周新源.浅谈教学层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双师型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