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1卢欢

企业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卢欢

摘 要: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开始日益完善,而高等学校的投资渠道也在逐渐扩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固定资产数量、价值以及品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时代发展步伐的影响下,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导致新旧管理方式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此种形势下,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展开分析与研究,提出完善其管理体制、增强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闲置资产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实行部门所有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高校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采用的是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设备处是学校授权管理固定资产的归口单位,其主要职责在于采购、分配固定资产,同时做好该项资产的清查以及监管工作;学院是学校授权使用实验室、教学器材等固定资产的部门,其主要职责在于:保管与维护固定资产。但事实上,使用部门往往只按照本部门的盲目购置固定资产,引发资产结构失调、资金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部门有限人力资源的影响下,其科研课题数量也有限,致使固定资产长期得不到有效使用。在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形下,固定资产倘若长期搁置,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造成资源浪费。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体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按照类归口原则,推行的是帐物分管模式:由学校财务部门对财务核算与监督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则主要由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全权负责,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由校长、副校长等领导进行分管,缺乏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和综合管理部门。此外,虽然有多个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但这些部门未形成协调的管理模式,且不属于频繁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而教学、行政以及科研等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较多的部门,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固定资产保护与维修环节,造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理的现象。此外,由于在购入固定资产后,部门通常享有其使用权,而学校行政未合理调配固定资产,对保养维修、处理报废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偏低。

(三)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当前,高校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其学历、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加之很多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士,而是属于兼职性质的教师,他们日常都忙于教育类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提升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了该项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一)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高线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各管理部门的关系,有效消除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等现象,推行统一管理固定资产制度。成立以校长负责,其他领导协调办公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模式。此外,可以将管理使用固定资产部门的权力授予副校长;设立监管学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监察审计部门。由该部门全权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负责监督其他部门的执行效果。在学校设立统一管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国资管理机构,明确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职能,推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协调各部门关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给各个管理部门配备专业性的管理人员,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好日常事宜,观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各职能部门逐步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关系,将财务管理部门的参谋、监管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相比于高校一线教学人员而言,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工作都有所区别,在复杂采购、分配固定资产的过程,财务人员处于有责无权的状态,无法发挥监督、建议职能,弱化了该部门防范财务风险的职能。对此,高校在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重视程度,并将之纳入重点管理工作范畴,同时加强对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力度,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维护学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促使高校固定资产能够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要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建立起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的环节,强化校园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报损、报废环节的管理力度,推行固定资产有偿调拨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管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范畴,统一管理政策,推行有偿使用制度,对经营性房屋、相关设备仪器进行事前评估,将其完整地纳入学校管理工作范畴;可借鉴企业管理资产的模式,维护学校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以此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能力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要针对闲置的设备资产采取强化管理措施,推动闲置的固定资产能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校资产的使用率;推行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健全各种账薄资料,例如,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等等。及时记录固定资产变动情况,有效解决账实不符问题。建立健全清查与核销固定资产相关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实际盈亏,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处理账务,还应完善相关的惩罚机制,严格追究因为工作失误,而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管理人员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私自侵占、挪用或非法交易、窃取固定资产行为;针对造成固定资产出现严重损失的人员,还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消除管理漏洞,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浪费非法转让等现象;完善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例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好账务核销环节。

(三)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更新管理方法与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效果,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出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整体规划范畴,并对其管理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学校在建设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过程,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选取一批思想进步、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与廉政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让他们明确依法办事原则。(1)业务精:借助多种的培训方式,培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管理水平。(2)制度严: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制度,奖惩分明。(3)效率高:积极引入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固定资产网络管理方式,推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不断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有效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效果。

结语:高校固定资产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科研与管理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推动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过程,属于比较重要但又相对复杂的内容。对此,高校首先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以此达到提升高校综合办学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鲍学曾:新编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 赵春荣:对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3(4).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
探讨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