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英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配置评析

2015-03-08

关键词:多元文化

何 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世界英语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配置评析

何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世界英语与文化多元化发展对我国英语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近十多年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套大学英语教材阅读素材的文化区域归属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仍存在英美文化权重过大、本土文化边缘化、其它国家文化缺失等问题,重新审视与探讨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配置方案是符合世界英语发展潮流与我国国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世界英语;多元文化;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配置

在数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托其跨国公司、名牌商品以及影视媒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与同化,这种强大的经济文化入侵对发展中国家的语言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造成了人们对英美语言与文化的盲目崇拜。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长期维持着极高的热度。而英语是英美为代表的ENL(English as National Language)国家语言的单一性归属认知导致了英美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在长期的英美文化熏陶下,许多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甚至超过了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如今的中国大学生谈起英美节日、影视作品多能说上一二,有的甚至如数家珍,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却知之甚少,有学者将此类现象称之为“母语文化失语症”,英语教学对英美文化的过度依赖是母语文化失语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自然离不开目的语文化输入。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思维模式、价值观、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伴随英语语言教学对英语学习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Pennycook等多位语言学家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输出称为“语言殖民”[1],B.Kumaravadivelu认为单向接受英美语言文化极易造成扩展圈及外围圈国家,即:以英语为第二语言(ESL)或外语(EFL)国家的语言文化边缘化与自我边缘化。他从现代、后现代主义及全球化过程中的身份建构角度提出了英语教学变革的要求:“应打破对西方知识体系的依赖,打破对英语核心国(ENL)的教法、教材以及文化的依赖。”[2]

那么,我国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是否需要打破以及如何打破对英美文化的过度依赖,是否需要体现以及如何体现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是英语教材编写者以及英语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世界英语变体发展与多元文化背景

英语原为英格兰地区通用语,最初起源为赛尔堤语,经由安格鲁撒克逊语、维京语以及法语的融合发展而来。先随大批英国移民至北美及澳洲大陆,结合部分当地土著语,发展成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第一语言。后随大英帝国殖民扩张而传播至尼日利亚、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现成为其官方第二语言。经过数十年的扩张,世界范围内英语的使用与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语在往外扩散传播过程中,各地地方语言文化对其影响难以避免,尤其在ESL国家,英语已成为普通人群内部使用的通用语之一,有限的ENL教师资源,根深蒂固的本土语言文化,对英语的语音词汇句法都产生很大影响,于是,具有其独特地方特色的英语逐渐形成,典型代表有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尼日利亚英语等等。

如今,伴随国际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扩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国家与使用者日益增多。据粗略统计,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ENL)人数约3.8亿, 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ESL)人数约2亿,而英语为外语的国家(EFL)人数则接近10 亿,后两者的人数总和大大超过了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口总数。仅亚洲就有超过3.5亿人不同程度地使用英语,几乎等于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人口的总和。因此,我们在国际交流当中遭遇到的不仅仅有英美澳加等国人群,更多的可能是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人群,接触的英语不仅是英式或美式英语,还有融合其他国家语言文化因素的各种英语变体。英语不再是属于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专有语言,而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通用语。有语言学家称如今的英语为 English as lingua franca(ELF)(中介语);也有学者称之为English as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IL)(国际英语)、Global English (全球英语)或者 World Englishes(世界英语)。

无论称其为中介语也好,还是全球英语、国际英语或世界英语也罢,尽管名称不尽相同,其实质十分相近,多体现以下主要特征:首先,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 既指在全球范围内用来进行国际间沟通的英语, 也指在某个国家本土内用于双语或多语交际的英语;其次,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与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不再紧密联系;第三,英语作为在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第四,英语作为在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3]。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世界英语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的发展意味着英语所承载的文化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配置数据统计与分析

表1 大学英语精读阅读素材文化归属占比及代表作品

英国课程论专家Lawton从社会学角度对课程进行界定, 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4]。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推进,英语课程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作为英语课程载体的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除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以外,各教育机构与出版社在自主编写出版教材方面各施其能,百花齐放。其中大学英语自编教材中影响较大的有《大学英语》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版),《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版),《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新编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版)等等。

笔者按出版时间先后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997版《大学英语》修订本精读[5]、2001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6]、2002版《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7]以及2004版《新编大学英语》[8]四套教材,将其阅读素材的文化归属进行了数据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近十多年来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英美文化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享有50%以上的绝对优势,而非英语国家、中国文化以及比较文化占比均在10%以下,有的甚至为0,非英语国家以及本土文化边缘化现象仍十分明显。

三、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选择方向及配置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2007) 提到的更高要求之一为“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9],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的最新汉英翻译内容已在评测领域体现了这个要求,这一切引导着大学英语教学从介绍引入西方文化向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向转变,而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近十年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配置显然还没有跟上这样的变革需求。因此,无论英语的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还是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都要求大学英语教材在文化选择与配置上做出一定的调整。

首先,增加英文版的中国文化阅读素材,比如:难度适宜的国内代表性英语报刊杂志如ChinaDaily的报道文章以及英文版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节选。听说教材则可节选部分CCTV国际频道新闻与文化节目以及国外机构录制的英文版中国文化视频。在英语与中华文化结合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规范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普及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近些年来,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比如“dama”(大妈),“guanxi”(关系),“chuanggui”(双规),“geilivable”(给力)等等频频出现在国内网络甚至国际媒体,可以说已经融入了世界英语大家庭。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高度评价,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可喜的混合体[10],据此,我们将中国新闻及文化媒体中出现的中国英语引入教材,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场合规范使用中式英语,加强学生将英语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表达能力,争取早日实现利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愿景。其次, 通过网络和语料库收集英语为第二语言以及英语为外语国家的英语阅读与视听素材,让典型的世界英语变体与多样的英语口音进入英语课堂。同时,增加比较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多元文化意识与语言适应能力。

四、 结语

历史证明,无论语言还是文化,多元并存是延续繁荣的前提。大学英语教材只有将更大比例的包括本国文化在内的其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素材或比较文化素材吸纳进来,而不仅仅局限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与鉴赏丰富多元的世界各国文化,同时增强本土文化自豪感以及多元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批判、选择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在世界英语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不仅需要展现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也需要涵盖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国家的英语与文化,更需要容纳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这样才能适应英语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潮流,为培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助力。

参考文献

[1]Pennycook A.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Singapore: 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ers Ltd,1994:20.

[2]Kumaravadivelu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hledge,2012: 16.

[3]Smith L .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 [J]. PELC Journal, 1976, 7(2):38-43.

[4]Lawton D. Curriculum Studies Planning [M].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83:5.

[5]瞿象俊. 大学英语(修订本)(1-4册)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李荫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 (1-4册)[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4册)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应惠兰. 新编大学英语(1-4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张意轩,张乃馨,方艾青. 中式英语风靡全球 语言贡献彰显国力[EB/OL].[2013-08-23]. http://edu.people.com.cn/n-0828/c1053-22719559.html

A Cultural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English

HE Yan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hich poses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figuration of four series of English textbooks reflects such problems as Anglo-American culture orientation, the marginaliz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lack of ESL/EFL cultures. A new cultural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variations of English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glish cultures is to be expected.

Key words:World Englishes; multi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cultural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5-0049-04

作者简介:何艳(1973-),女,浙江义乌人,讲师,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Y201430578)

收稿日期:2015-03-25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5.009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