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张掖

2015-03-08虞向军

今日中国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张掖生态

文|本刊记者 姚 贝 麦 高 图|虞向军



绿色张掖

文|本刊记者姚贝麦高图|虞向军

高台县沙漠边缘的农田

“鉴于张掖特殊的生态地位,我们提出了‘利于生态、行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置于首位,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经济,使我们的城市成为既可挣钱又能安家的地方。”黄泽元市长介绍说。

中国西北地区历史名城—张掖,占地4.2万平方公里,拥有130万居民,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要塞。其名来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顾名思义,张掖曾是中国张开双臂面向西方敞开的门户,迎接来自西方世界的商贾和文明。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途中,曾在一个叫做Campichu(甘州)的城市停留过一年,这个城市就是张掖。《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

当然,这些都已是过往的历史。今天遵循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张掖市政府4年前就开始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体育、文化产业,以及会展经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等低碳环保、安全有效、污染较少的产业,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生态要地

在张掖并存三大生态系统: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和荒漠戈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张掖的生态保护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

祁连山是划分中国地形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分界线,以南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2800米-4000米之间;以北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再往东则进入中国地形的第三台阶华北平原。绵延1000公里的祁连山北坡有700公里在张掖境内。北坡造就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孕育了戈壁沙漠中张掖这片绿洲。另外三条河流石羊河、疏勒河、党河则分别滋养了武威、酒泉、敦煌这三座城市。这四块绿洲的水源地都在张掖境内。张掖的生态如果遭到破坏,向南会影响祁连山和青藏高原的生态以及河流,造成中国水源地的退化。向北张掖是阻挡内蒙古高原沙漠侵袭的自然屏障,可防止沙漠南移侵蚀青藏高原。因此,张掖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因地处海拔高、内陆缺水的沙漠地带,生态非常脆弱,给张掖市政府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挑战。

“鉴于张掖特殊的生态地位,我们提出了‘利于生态、行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置于首位,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经济,使我们的城市成为既可挣钱又能安家的地方。”黄泽元市长介绍说。

预计到2017年底,张掖将新增造林面积53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7%。仅2015年上半年就已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5.62万亩。除大规模开展人工植树造林,为减少传统能源带来的污染,张掖非常重视可替代能源的发展,规划开发300万千瓦水能能源、700万千瓦风能资源和1300万千瓦的光热资源。

天然氧吧

位于张掖城北、黑河东侧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46.02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0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北内陆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被誉为张掖的城市之肺和天然氧吧,也是195种植物和116种动物的休养生息的家园。园中不难见到野鸭、天鹅、丹顶鹤,甚至还有秃鹫、雪豹等大型动物出没,从西伯利亚、中亚和南亚等地迁徙至此的数十种飞禽会在此停留觅食。

2009年3月,公园启动建设,先后疏浚水系18条23公里,围堰堵坝11道7.2公里,退耕还湿3163亩(约210公顷),疏浚南湖、北湖、如玉湖、福池等水面景观1000多亩(约66公顷),形成自然水面3200亩(约213公顷),建成栈道8.2公里,电瓶车道20公里;开发了漂流、油船、垂钓、溜冰等旅游项目。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湿地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体现了张掖生态文明还利于民的政策。园内蓬勃生长的芦苇,也被开发利用成为房屋建设的新型环保材料。人们从湿地收益越多就越乐意主动加入湿地保护的行动中。

湿地公园是张掖的城市之肺和天然氧吧

节水灌溉和循环经济

198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又批准设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由此成为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

高台县是张掖市所辖一区五县之一,它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在这里延伸,为周围的耕地提供丰富的水资源。然而,高台县被沙漠包围,生态系统脆弱。

“沙漠不断扩张是一个让人担忧的因素。”高台县宣传部副部长田玉龙告诉记者,为保护湿地,高台县政府不仅考虑大面积植树造林,同时也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事实上,在周边的耕地中已开始推广滴灌系统。“以前传统的灌溉方式,每亩(0.06公顷)耗水量120立方米,现在只需20立方米。”田玉龙说。

改变作物的品种是另外一个节水方式。比如,在高台近30万亩的耕地上只栽种玉米、葡萄、棉花、西红柿以及各种供牲畜食用的豆类,已不允许种植水稻,因为水稻耗水量非常大。

湿地保护的同时,张掖工业也面向更多元化的低碳领域发展。

甘肃泽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张掖市亚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草药的生产和销售。2012年公司投资4600万元建设了超过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基地,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临泽小枣、枸杞、沙棘等作为原料精深加工高品质饮品,质量都达到了药品级标准。公司还计划建立“红枣文化博物馆”,不仅开发产品,也推广文化。

“污染企业绝对不能落户张掖”,黄泽元市长对张掖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有明确的原则。

甘肃泽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破解难题

张掖的适度发展是不容轻视的议题。对于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黄泽元坦言,“这是一个让我也十分困扰的问题。我相信,这两方面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在一个区域、一个阶段必定是有矛盾的,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黄泽元说,法国也曾经历过一段生态和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发展阶段,但现在成为世界上倡导生态保护、应对气体温室效应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今天法国已经走过了对物质增长需求极高的阶段,基本进入稳定期,人口增长不快,物质已经基本能满足人口的基本生活,节能减排主要不在扩大生产的领域,而是在生活领域。比如,怎么能少坐汽车多骑自行车等。而我们目前还处在迫切需要物质生产增长的阶段,许多基础设施还没搞起来,许多人的生活还不富裕,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形势。”

如何跨越“政府的环保意图与老百姓的经济发展诉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是摆在黄泽元面前的最大难题。“一方面,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破坏了,不仅张掖没法生存,而且影响全国的生态保护的大局,所以,我们愿意采取相关措施。但另一方面,对于老百姓现在的物质需求来说,还存在非常强烈的开发和扩大生产的冲动。”

面对难题,黄泽元认为,首先要从国家的顶层设计上实行生态转移制度。“比如这10年,我们给额济纳旗调用了150亿立方的水,张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把内蒙西部的生态改善了,减少了沙尘对北京的威胁。我保护了这个生态,是全国受益的,那么中央财政应该给与补助,中央财政的补偿,就可以较好地抑制老百姓的开发冲动。”

此外,就是转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比如以前的放牧是漫山遍野的放,对草场破坏很大,现在我们鼓励牧民改成圈养,这样就可以把草打回来喂养,也可以利用秸秆等制成的饲料来喂养,就可以减少对天然草场的破坏。”

猜你喜欢

张掖生态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生态养生”娱晚年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