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降耗 让能源利用更高效——访山西省节能监察总队冯建英

2015-03-07顾宇春

大众标准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能效管理体系

● 本刊记者 顾宇春



节能降耗让能源利用更高效——访山西省节能监察总队冯建英

● 本刊记者 顾宇春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能源消费总量大、强度高,尤其煤炭、钢铁等重工企业较多,节能工作尤为繁重。近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节能监察总队监察一室工程师冯建英。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山西企业节能工作的现状。

冯:十二五以来,我省企业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节能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机构,提高认识,强化节能管理工作

(1)领导重视,亲自挂帅,组织协调、研究部署节能重大工作。省千家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领导组织机构,确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节能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节能工作负总责。

(2)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节能管理工作。省千家企业基本上都设立有节能管理机构,如节能办、节能科等,确定有能源管理负责人,机构职能明确,相关部门分工清晰,使节能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2.采取各项措施,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水平

(1)规范数据填报,掌握能源消费情况。省千家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能源消耗数据统计制度(包括能源统计台帐的建立、数据的分析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等),将能源统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合理用能和开展节能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实时掌握各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消耗实时监测系统,个别企业还建立了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了能源消耗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以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用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2)引入新机制,驱动节能技术改造。省千家企业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推广应用重点领域的节能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既解决了企业在节能技术改造前期资金投入问题,又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和能效水平。

(3)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节能项目实施。经过几年的节能工作,省千家企业普遍意识到技术节能是企业节能的重要及关键措施,企业在利润非常有限甚至亏损无利润的情况下,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确保节能项目的实施。

(4)加强节能评估,严控能源消费增量。省千家企业基本上能够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的相关要求,委托有专业资质的节能服务机构对新、改、扩建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并严格按照程序上报节能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按照通过审查的节能评估报告进行设备采购、实施建设,并进行竣工验收。从源头上杜绝了能源浪费,合理控制了新增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倡导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省千家企业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扩大非石化能源消费,降低煤炭、石油等石化能源消费比例。

(6)细化节能管理,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十二五”企业节能工作的新举措和重要抓手,通过采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来规范企业的能源管理,对企业在节能技术、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考核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开始准备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

(7)开展能效对标,提升企业能效水平。能效对标是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效水平的重要举措。部分企业按照节能主管部门或公司总部的能效对标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工作实际,成立能效对标活动领导组,组建能效提升团队,制定对标实施细则,落实对标内容。

(8)淘汰落后电机,促进电机能效提升。省千家企业按照省经信委的要求,对在用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进行了自查摸底,并依据山西省《电机能效提升淘汰路线图》的时间要求,安排专门资金,逐步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全面提高了电机能效水平。

3.宣传普及法律,增强意识,营造节能社会氛围

省千家企业结合每年“节能宣传周”,围绕节能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开展“低碳体验日”活动,倡议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同时公共场所(走廊、卫生间)停开照明一天,倡导低碳意识。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为切入点,弘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从点滴入手的思想,并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十二五工业节能专项规划》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活动,普及了节能知识,增强了资源危机意识,树立了节约能源意识,营造了全员参与节能的环境氛围。

记者: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冯:考核发现,大部分企业节能管理体系较为健全,节能制度较为完善,能够完成年度目标并按照计划实施年度节能工作,集团公司也能够按照要求建立各项制度、落实年度节能工作并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性材料,但个别企业特别是新纳入企业节能负责人节能意识不强,节能管理基础薄弱,数据提供不全面,节能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标分解针对性不强。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但是对于年度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的具体过程中,有些企业指标分解不细致,仅有年度分解目标而没有分解到具体车间班组的目标,有些企业指标分解操作性不强,没有结合车间班组生产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能耗指标,不能有效地应用于生产,使得这一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地考核。

二是能效对标工作理解程度不够。不少企业在年初都制定了能效对标计划,但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对能效对标理解有误,将能效对标仅仅理解为对照标准,认为能效对标就是与能耗限额值的比较,而实际并未真正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对标仅是横向比较,在行业缺乏可比标杆或者指标较为先进时,便认为无法开展此项工作。

三是节能监测工作开展不到位。企业对于重点耗能设备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监测工作开展不到位,仅有少部分企业能够开展自测或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对耗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四是对节能评估政策把握程度不够。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于能评政策理解不到位,对于大型新建项目能够按时制作节能评估报告并申请评审,但是对于改建和扩建项目,还有一些对只需备案登记和编制评估报告表的能源消费量较小的技改项目,不少企业相关负责人并未认识到也应该进行评估和审查。

五是部分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积极性不强。一些企业虽然有节能领导机构组,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整体节能管理机制不完善。还有一些企业频繁更换领导组成员或能源管理负责人,导致节能工作不能持续有效推进,这种现象在一些兼并重组或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如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潞安集团一缘矿公司,这些企业数据提供不够全面,资料收集不充分,对现场核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记者:有什么解决办法或改进措施吗?

冯:1.强化年度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企业申报先进集体、申请节能项目资金、审批新建项目、享受税收优惠和预警调控等政策的前置条件。对省管企业,国资委要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到企业业绩考核范围,作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的企业领导进行问责,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节能目标完成率不高的市、县、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对节能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逐级进行约谈,暂停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节能评估的审查。将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次或拒绝考核的企业列为下一年度重点监察对象。

2.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各企业要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充实节能管理人员,保障节能工作经费,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增加必要的化验、能效测试设备,提高自身的能效评价能力,将能效监测贯穿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发挥企业能源管理机构的作用,让其真正参与到节能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新上项目的前期咨询到生产工艺设备的采购,再到项目实施后节能措施的采用和节能效果的评估,到最后的企业绩效评价考核,每个环节都要重视节能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意见和建议作为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体系整改依据,使能源管理体系全过程控制形成闭环的循环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

3.加快能评竣工验收制度的推行和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可有效遏制高耗能项目的盲目上马,是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能源,推动企业合理用能、提高能效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有些企业存在把能评仅仅作为获得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的错误指导思想,而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能评报告中提出的节能措施,能评报告形同虚设。建议按照《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晋政办发〔2011〕13号)第二十条,完善能评验收,充分建立包括前期审查、过程监管、竣工验收和违规处罚在内的全过程能评管理机制,使能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节能培训工作。在对全省千家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全面系统的能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每个行业的能源流向特点进行细化培训,做到每个企业在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核算各个环节的问题得以解决。大力推进能源管理师试点制度的运行,落实节能管理岗位持证上岗制度,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制。

5.加大节能法规、政策、标准的宣贯。针对考核中发现的对能效对标、节能评估等政策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节能主管部门在新法规、政策、标准等实施后要及时组织宣贯;另一方面,节能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向企业相关人员传递新政策,帮助新纳入企业建立健全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其他节能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监察人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能效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关注能效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欧盟:LED照明能效标准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