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改善Ⅱ期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探析

2015-03-07王宜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恶心依从性

王宜尊

护理干预在改善Ⅱ期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探析

王宜尊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Ⅱ期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79例Ⅱ期肿瘤患者,按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护理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9例)。B组仅予以化疗治疗,A组则在围化疗期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化疗期内生活质量评估情况,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围化疗期内,A组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及精神健康(MH)等生活质量评分(SF-36)指标分别为(60.7±3.3)分、(74.4±3.5)分、(42.6±2.5)分和(62.3±2.6)分,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化疗期内,A组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11例,冷汗2例,头晕眼花10例,除心动过速外,其余不良化疗反应均明显低于B组,以恶心呕吐症状尤甚,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化疗期内对Ⅱ期肿瘤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Ⅱ期肿瘤;围化疗期;生活质量

化疗是当前普遍应用的肿瘤临床治疗方案,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破坏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即便如此,化疗副作用依旧困扰着患者及研究人员,如何有效减轻化疗后不适反应、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成为该领域研究者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次研究为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Ⅱ期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选取79例Ⅱ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9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美国癌症联合会肿瘤Ⅱ期分期标准[1,2],其中男48例,女31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3.4±4.1)岁;肿瘤类型:胃癌25例,食道癌16例,直肠癌18例,乳腺癌30例。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护理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肿瘤诊断标准者;②肿瘤Ⅱ期患者;③治疗或护理依从性较强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化疗禁忌证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③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B组仅给予化疗治疗,A组则在围化疗期内同时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干预:肿瘤患者常在认知该疾病致死率及相关信息后,对治疗有效率、健康情况及治愈率等产生担忧、恐惧、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依从性,不利于医患关系构建。对此,医护人员应连同患者家属,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出示本院历年临床治疗有效率数据等方式,助患者构建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以获取更好地治疗效果;②用药指导:按时给药,对围化疗期内恶心、呕吐症状剧烈患者予以特殊给药指导,在医嘱及用药规范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不适症状,于午睡前30 min给药,以减缓吞咽活动及胃肠蠕动频率,减轻呕吐感。静脉化疗可在餐后3~4 h进行,此时胃肠充盈度较低,胃内压力较小,可有效抑制恶性呕吐情况发生;③饮食及作息干预:治疗期间戒烟戒酒,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瓜果类,注意营养搭配;培养患者正常的作息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1.4 评估标准

1.4.1 SF-36评分标准 以PF、BP、GH、MH等4个维度为判断标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4.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化疗期内生活质量评估情况,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化疗期内生活质量评估情况对比分析 围化疗期内,A组PF、BP、GH及MH等SF-36指标分别为(60.7±3.3)分、(74.4±3.5)分、(42.6±2.5)分和(62.3±2.6)分,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围化疗期内不良化疗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围化疗期内,A组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11例,冷汗2例,头晕眼花10例,除心动过速外(P>0.05),其余不良化疗反应均明显低于B组,以恶心呕吐症状尤甚,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围化疗期内SF-36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1 围化疗期内SF-36评分情况对比(±s,分)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F BP GH MH A组 40 60.7±3.3 74.4±3.5 42.6±2.5 62.3±2.6 B组 39 45.8±3.0 52.7±3.0 28.8±2.4 47.8±2.6 t 20.98 29.55 22.23 24.78 P<0.05 <0.05 <0.05 <0.05

表2 围化疗期内不良化疗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

3 讨论

本研究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围化疗期内Ⅱ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不适反应发生率的影响,选取79例肿瘤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的A组患者围化疗期内PF、BP、GH及MH等四项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分别达到(60.7±3.3)分、(74.4±3.5)分、(42.6±2.5)分和(62.3±2.6)分,明显高于未给予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说明于围化疗期内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及用药指导,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对增强其治疗舒适度与满意度等具有积极意义。郝美秀[3]也在其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此外,本研究还针对两种方案下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发现A、B两组患者除心动过速症状对比无明显差异外,A组围化疗期内恶心呕吐、冷汗、头晕眼花等发生率分别为27.5%、5.0%和7.5%,均明显低于B组。这一结论说明围化疗期内护理可通过用药时间调整、清淡饮食给予等方式,减轻其部分化疗不适症状,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有效性,对患者远期预后质量的提高等意义重大。陆惠琴等[4]研究者也证实上述言论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围化疗期内对Ⅱ期肿瘤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不良化疗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1]刘裔莎,魏兵,杨雯娟,等.美国癌症联合会乳腺癌分期(第7版)简介.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787-790.

[2]陈龙奇.食管癌国际TNM分期第7版解读与评价.中华肿瘤杂志,2010,32(3):237-240.

[3]郝美秀.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80-81.

[4]陆惠琴,邱珍珠,姚继平,等.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减轻围化疗期患者的恶心呕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15-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49

2014-11-03]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恶心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69》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题出的太恶心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