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七点管理经验

2015-03-07口述唱吧创始人陈华

创业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陈华中层大雪

口述/唱吧创始人 陈华

我的七点管理经验

口述/唱吧创始人陈华

这是陈华十余年职业与创业生涯的最重要心得。

编者按

唱吧创始人陈华曾创办过酷讯,也在微软和阿里供职过。参考各种公司治理办法之后,他认为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并不完全适合初创公司。在黑马营10期毕业典礼上,陈华以亲身经历,详解了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管理方法论,希望创业者们少走弯路。譬如,唱吧团队如何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怎样激励新老员工做出更棒的业绩;又如何用“下大雪”模式激发新员工?

以下是陈华课堂分享实录。

早期创业公司碰到的很多问题,不是大公司的管理方法能用得上的。今天,我管理公司的很多经验都是自己积累出来的,希望对大家能有启发。

用好中层员工

什么是中层团队?今天你说休假一个月,可以放心地去休,回来发现公司仍然正常运转,那就恭喜你了,你有一批非常了不起的团队。中层很难培养,一方面空降进来的人,他对公司的忠诚度、信心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第一天跟着你长大的人,能力上可能不够,这两个是矛盾的。

当你只有几个人的时候,跟你一起打江山的人,他们可能是对公司最有感情的人,但同时也是报怨最多的人。公司大了肯定有很多问题,这些人对公司忠诚度最高,意见最多,但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长期待在这家公司,如果有一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任何人理,可能就会离开。但是,这些人对企业发展目标的感受最深,他们知道什么事符合公司的利益,什么事伤害公司的利益,而且也最有动力去维护。所以,要提拔早期员工里优秀的人,让他们成为中层干部,要把这些人用好。

公司在发展中,肯定有很多高管被挖进来。相对来说,这些人的忠诚度可能会低一些,也有一些人可以变成非常忠实的人,但是需要你花时间,通过你的企业文化、领导人的魅力等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们真的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这件事情值得我投入很多东西,让这些人把优秀的能力传递给其他能力稍差的人。

CEO提出目标,不要干预执行细节

对于具体工作细节,我个人管得比较少,需要放手让中层去做。

第一,我把这件事情交给你负责,你告诉我,你想怎么做,我可以修整你的方案,但是我不太可能第一天就告诉你该怎么做。要尽量让中层团队发挥他们的主观作用,他们来提供方案,而不是CEO告诉他们这个事情怎么干,你去干就可以了,否则团队很难发展起来。

第二,要相信中层团队,尽量不要跨级。三四层以下反馈上来的意见,我一般不会直接处理,而是给直属下属去处理。如果他一次、两次都处理不好,说明这个人有问题,需要学习改进。如果下面一反馈某个问题,你马上就把这个事情处理掉了,就放弃了让直属下属成长的机会。

我认为,KPI导向不见得是对的,尤其小公司不应该太强调KPI,因为你实施非常明确的业绩考核,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最后大家只做业绩KPI上明确的目标,其他的东西统统跟自己没关系。

当一个人对公司有感情的时候,他可能不只是完成给他规定的目标,他会站在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做很多不在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对于小型的创业公司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KPI导向,而应该是结果导向。什么意思?我们反过来看这个人:首先,他是否真的拼命在做事情;其次,在结果上,他是不是真的在为公司利益最大化做事情。

【陈华】唱吧创始人;2006年曾做过颇受业界关注的创业项目——酷讯;2011年,辞去在阿里巴巴的职位第二次创业,打造出互联网现象级产品“唱吧”,该应用目前仍拥有令人羡慕的用户数量:3亿。

刚开始做,不给很多资源;有进展时,大规模投放资源

在资源的控制上,当一个新项目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给很多资源的,用短平快的方式快速把它做起来。做起来之后,你就可以大规模地往里面投资源。现在唱吧里面有好几个三五人的小团队,这些团队在做一些摸索、创新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不确定一定能成功,需要做实验和尝试。

我给每个团队一两年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你就慢慢地做,我不放弃。如果你今天告诉我,我们前段时间方向错了,没关系,我们改改再继续。但是如果你想招更多人,不行,你想花更多的钱,不行,因为你还没有证明你有能力做得更大。

如果这个团队做的产品不错,成长挺快,我们马上就找到负责人说,你给我拼命地招人,你能把团队充多大就充多大,因为这个方向有价值。反过来,当这个项目有瓶颈了,很长时间内用户不增长、收入不增长,这个时候项目的资源就要控制了。等找到一个突破瓶颈的办法之后,我们再加大资源。

“下大雪”模式能倒逼新员工快速成长

“下大雪”模式也是我们有一次做管理培训时学来的,当时对我们团队震动非常大。听这个课以前,我安排工作的时候,一定把最核心的工作交给最强的人干,但“下大雪”模式是反过来的。

什么叫“下大雪”模式?我们新招一个人的时候,可能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懂,能力上还不够,一般的经验是:让他先干一点边缘的、打杂的工作,先熟悉环境,慢慢再给他安排更重要的工作。但是按照“下大雪”模式,要直接给新招来的人一个最难的工作,这样子你会发现,新人的学习速度和成长速度都非常快。因为你把他压到墙角了,他所有的事情都不懂,超乎了他的能力范围,他要想方设法地学习。所以,“下大雪”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中层团队的模式。

如果你觉得新招的人还嫩一点,一直让他干边缘的活,你会发现他永远还是差那么一点点。今年春节,唱吧的技术团队去美国玩了一圈,只有服务器团队招的一个新员工待在公司里,还有一个合伙人带着他,就两个人负责服务器。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当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成为唱吧服务器团队里,最精通项目的人之一。

初创阶段,不要只盯着贵的人

唱吧早期的时候,因为方向没想太清楚,所以我们并不是留住最贵的人,而是留了一个非常小的团队。这个团队非常踏实,有学习能力,什么都能干。所以,在初创阶段,你完全不见得要花巨资去招最贵的人,招能做好事情的人就行,只要你的管理能跟得上来。

但当我们开新业务线的时候,就有讲究了。开新业务线,很多人直接从外面空降一个新领导进来,然后让他带着一批新人做新业务线。这种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我的办法是,让老员工做新业务线,新人做老业务线。好处在哪里?因为老业务线,它的创新可能不是那么多了,你让一个老员工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做个二三年之后,他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想不出来还能干点什么。这时候你换成一个新的人,他会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很新鲜的,还可以大刀阔斧地再尝试改造,做创新。

让一个老员工做一个新业务,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他原来的事情已经变成一个日常维护性的事情,而他对公司的理解、忠诚度是足够高的,他在做新业务线的时候,也更容易采用一个符合公司价值观的做法,然后把团队带出来,新的团队也是能够和老团队味道一致的。

奖励一定要及时

当我们发现有人做了很好的业绩时,一定要公开奖励,这个奖励不见得是奖钱,有时候虚拟的荣誉比现金的奖励更重要。原来在酷讯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季度之星”,每个季度按照一定的人员规模,从六七个人里面选一个人出来,然后发现大家都去争当“季度之星”。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了公司在鼓励、奖励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是最值得表扬的,而这些人得到了公开的表彰。

唱吧历史上有两次奖励全体员工出国的事件。其中之一是唱吧在2012年5月31日上线后,创造了一个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用户数据。所以,在当年10月份,我们“强迫”全公司出国旅游一趟。虽然差不多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公司的产品、业务没有任何进展,但我也认了,因为我觉得团队做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业绩,他们值得有这样一个福利。

拥抱变化

我在阿里巴巴待了两年,它有一条企业文化我特别喜欢,叫作“拥抱变化”。在阿里巴巴,任何一个员工每半年换一个领导是正常的,每一年换一个业务方向也是正常的,这就是阿里巴巴内部常见的状况。

我在阿里巴巴的团队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我看到阿里经常大面积地调整人员:这个中层今天是干销售的,明天可能就去管另外一块业务,不做销售了。今天你是做HR的,明天你可能就去管销售了;为什么它敢这么干?就因为它的企业文化里有一条叫作“拥抱变化”。这个做法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公司可以快速地调整,可以大面积地去做创新、尝试。那些不能拥抱变化的人只能离开,留下来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团队。

——整理/本刊记者吴丹

猜你喜欢

陈华中层大雪
一种溶液探测传感器
陈华莎、杨艳作品
大雪宜进补 冬至大如年
陈华
大雪
下大雪了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没有一只鸟会死在寻食的路上
《中层危机》:探讨应对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