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运动对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

2015-03-05闫巧珍云南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有氧运动

吴 阳 王 萍 闫巧珍(云南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有氧运动对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

吴阳王萍闫巧珍
(云南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既往无有氧运动健身经历且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试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愿意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研究要求定期进行广场舞有氧运动锻炼;将无主观意愿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受试者设为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8 w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率变异性、心血管反射、平衡相关指标。结果(1)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组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均方根(SDNNindex)、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MSD)、总频谱、低频成分、高频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2)心血管反射;观察组心血管反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3)平衡指标:观察组睁眼、闭眼时摆动频率、摆动轨迹长、最大摆动角度、最大摆动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定期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反射,改善心率变异性,提高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功能,是一项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运动方式。

〔关键词〕有氧运动;心率变异性;心血管反射;平衡功能

第一作者:吴阳(1982-),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学和训练学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重视,许多群众性健身运动应运而生。有氧运动如散步、广场舞、骑自行车、瑜伽等,具有强度低、持续、有节奏及时间长的特点〔1〕,成为人们选择的主要运动项目。长期进行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分解脂肪、增强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而且对心血管自主神经的结构及功能还能产生有益的影响〔2〕,从而影响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3〕。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试者100例,年龄61~78岁,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无有氧运动健身及专业运动训练经历,将其中愿意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设为观察组,男1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5.42±5.12)岁,平均身高(158.95±6.73) cm,平均体重(59.56±7.23) kg;将无主观意愿参加健身锻炼的50例设为对照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65.38±5.05)岁,平均身高(159.24±6.82) cm,平均体重(59.56±7.23) kg。两组受试者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以及血压、血脂等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无心血管疾病、呼吸病史及恶性肿瘤;③既往无重要脏器手术史;④既往5年内无内分泌疾病史;⑤血压基本正常;⑥四肢健全且无肢体运动障碍;⑦近期内无重大生活习惯改变。本次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观察组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锻炼,运动项目为广场舞,先由专人教授广场舞基本动作,参照广场舞常见的民俗秧歌舞蹈动作,能够活动四肢及全身,强度低,可持续进行,音乐为当前流行曲目,具有固定的节拍。要求受试者每周参加广场舞至少5次,且每次运动时间不<45 min。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平时不需要特意进行有氧运动,仅从事传统家务劳动,偶尔进行散步、骑自行车等活动。

1.4观察指标

1.4.1心率变异性有氧运动开始前及运动8 w后,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受试者安静状态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采集心电信号样本,采用线性分析方法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包括24 h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平均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MSD)、24 h每5 min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均方根(SDNNindex),频域指标包括总频谱(0.05~0.35 Hz)、低频成分(0.05~0.15 Hz)、高频成分(0.15~0.35 Hz)。

1.4.2深呼吸心率变化实验8 w后,安静状态下观察受试者心血管反射情况,包括正常、临界及阳性。

1.4.3平衡指标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睁眼、闭眼时平衡指标,包括睁眼、闭眼时的摆动频率、摆轨迹长、最大摆动角度、最大摆动速率等。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受试者心率变异性比较运动前,两组受试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运动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SDNN、SDNNindex、rMMSD、总频谱、低频成分、高频成分均明显高于运动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运动后心血管反射比较观察组心血管反射正常率〔43例(86%)〕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68%)〕(P<0.05),临界率〔7例(14%)〕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32%)〕(P<0.05)。

2.3平衡指标观察组睁眼、闭眼时摆动频率、摆动轨迹长、最大摆动角度、最大摆动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见表2。

表1 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s,n=50)

表1 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s,n=50)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组别  时间 SDNN(ms) SDNNindex(ms)  rMMSD(ms)  总频谱(Hz)  低频成分(Hz)  高频成分(Hz)观察组 运动前 95.44±18.48  43.51±10.90 21.25±4.33 1.75±0.29 1.83±0.40 1.71±0.36运动后 133.18±20.511) 51.98±11.651) 27.46±5.411) 2.41±0.381) 2.36±0.351) 2.28±0.391)t/P值 9.666/<0.05  3.754/<0.05  6.336/<0.05  9.763/<0.05  7.051/<0.05  7.594/<0.05对照组 运动前 96.24±17.28  43.76±11.35 20.96±4.28 1.70±0.21 1.80±0.44 1.82±0.38运动后 95.38±17.59  44.83±10.78 21.27±5.06 1.76±0.26 1.91±0.38 1.90±0.33 t/P值 0.246/>0.05  0.483/>0.05  0.330/>0.05  1.293/>0.05  1.337/>0.05  1.123/>0.05

表2 两组受试者运动后平衡指标比较(±s,n=50)

表2 两组受试者运动后平衡指标比较(±s,n=50)

组别  摆动频率(Hz)睁眼  闭眼摆动轨迹长(mm)睁眼  闭眼最大摆动角度(°)睁眼  闭眼最大摆动速率(mm/s)睁眼  闭眼观察组 1.45±0.32  1.46±0.28  280.12±32.14 305.12±40.25  0.78±0.12  0.68±0.05  52.78±6.32  77.25±8.62对照组 1.64±0.35  2.89±0.41  412.12±65.34 516.24±72.25  1.31±0.35  1.36±0.45  95.12±10.35  165.56±20.32 t/P值 2.833/<0.05  20.366/<0.01 12.818/<0.01  9.859/<0.05  10.129/<0.01  10.62/<0.01  24.688/<0.01  28.29/<0.01

3 讨论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心率发生不规则改变,这也是心血管系统具有某种应变潜力的原因。自主神经无论是在结构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属于一个整体,故而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既集中体现了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又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整个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情况〔4〕。心率变异性、心血管反射情况等都是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的敏感指标,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应用的优势,因此临床比较常用,尤其是心率变异性,常用来定量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动和均衡性。

广场舞作为一项近年来广泛普及的有氧运动,将舞蹈动作的美感与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相结合,集娱乐性与健身性于一体,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积极参与。有研究表明〔5〕,广场舞可以改善中老年人部分生理指标,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强血管的弹性及韧性,从而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加速皮下脂肪的分解,改善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对于广场舞对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充分表明,长期参与有氧运动,可使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变异程度增加〔6〕,也就是说,长期参与有氧运动可增强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调节功能,因此认为,有氧运动与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密切相关〔7〕。

人体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在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反射性活动,恢复重心稳定性的能力,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8〕。睁眼、闭眼时摆动频率、摆轨迹长、最大摆动角度、最大摆动速率是评价平衡功能的常用指标〔9〕。本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平衡功能,与相关文献〔10,11〕报道结果一致。

4 参考文献

1陈三民.论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 8(12) : 156.

2于熙滢,周大亮,戴海鹏,等.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梗死面积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 14(2) : 114-9.

3 Davis JC,Brvan S,Marra CA,et al.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aerobic training versus balance and toning exercises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PLoS One,2013; 8 (5) : e63031.

4黄英,杜康力,冯莉萍.休闲时尚运动对心血管自主平衡状态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 (5) : 13-4.

5马洋,孙雪丹,马晓琳.广场舞蹈锻炼改善绝经期冠心病妇女各种症状评分情况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 22(3) : 200-4.

6 Vaughan S,Morris N,Shum D,et al.Study protoco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a multi-modal exercise program on cognition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older women〔J〕.BMC Geriatr,2012; 12(1) :60.

7邓金平,刘小霞.适量规律有氧运动对社区老年人群体质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14) : 3994-6.

8王石艳,朱奕,张勤,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 36 (10) : 765-8.

9 Parmenter BJ,Raymond J,Flatarone Singh MA.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fitness and performance-based tests of function in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Sports Med,2013; 43(6) : 513-24.

10魏文,闫斌.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20) : 4483-4.

11 Pang MY,Charlesworth SA,Lau RW,et al.Using aerobic exercise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evidence-bas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recommendations〔J〕.Cerebrovasc Dis,2013; 35(1) : 7-22.

〔2015-01-07修回〕

(编辑袁左鸣)

通讯作者:闫巧珍(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97-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82

猜你喜欢

心率变异性有氧运动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从五禽戏看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对骨密度的促进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跳绳运动创新思考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心率变异性是自我调节的生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