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在冠脉介入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15-03-05张慧玲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27202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张慧玲 金 鑫(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 济宁 272029)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在冠脉介入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张慧玲金鑫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272029)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 年10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0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CFPWV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0~13 m/s,n=109)和B组(>13 m/s,n=91),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其中169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随访患者2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冠脉支数、C型病变以及三支病变均显著多于A组; A型、B型病变,单支、双支病变显著少于A组(P<0.05) ; B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OR=2.033,P<0.05) ;主动脉弹性和介入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OR= 2.504,2.432; P= 0.014,0.011)。结论主动脉弹性和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能评价冠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主动脉弹性;冠脉病变;冠脉介入术

第一作者:张慧玲(1974-),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疾病研究。

目前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上升到对血管壁、内皮功能以及血管功能改变的高度上,动脉弹性和内皮功能的评价也备受关注〔1〕。主动脉弹性降低是血管壁损害的早期反应,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主动脉弹性的方法,其传导的速度越快表示主动脉的弹性也越差〔2〕。本研究旨在分析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00例,排除恶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0~13 m/s) 109例和B组(>13 m/s) 91例,其中A组男59例,女50例,年龄45~75岁,平均(54.2±1.1)岁,B组男47例,女44例,年龄46~75岁,平均(53.9±2.4)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主动脉弹性检测方法采用CFPWV检测,患者仰卧,将其双手的手心向上放置在身体的两侧,然后去枕平卧大约5 min,采用自动测定装置(由法国Complior公司提供),取患者右侧的颈总动脉和同侧的股动脉进行测量,然后探查其动脉搏动的最明显,测量两点的距离,将感受器装置放置在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采集脉搏信号,等信号稳定以后取10个心动周期,然后自动计算PWV。

1.3冠状动脉造影应用Selding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然后采用Judkins方法进行左侧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其病变的相关动脉,应用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来分析其狭窄的程度,冠状动脉主要的血管超过50%以上血管或者第一级分支有超过75%的狭窄表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支数来表示。根据检测结果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其中A组有90例行冠脉介入术,B组79例行冠脉介入术,术后随访患者2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表1,表2可见,B组冠脉支数、C型病变以及三支病变均显著多于A组; A型、B型病变,单支、双支病变显著少于A组(P<0.05)。

表1 两组平均冠脉支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比较(±s)

表1 两组平均冠脉支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比较(±s)

组别 n  平均冠脉支数病变类型〔n(%)〕A型 B型 C型A组 109  1.2±0.3  65(59.6)  40(36.7)  4(3.7) B组 91  2.8±0.8  9(9.9)  17(18.7)  65(71.4) t或χ2 P值8.208 0.021 18.293 0.008 13.293 0.018 19.837 0.007

2.2两组预后比较B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3。

2.3相关性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OR = 2.033,P = 0.012) ;主动脉弹性和介入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OR = 2.504,2.432,P = 0.014,0.011)。

表2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n(%)〕

表3 两组冠脉介入术预后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尤其是对血管的损害。而血管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基础。主动脉弹性降低是血管损伤的早期反应,能较好地反映冠脉病程的程度〔4〕。PWV是临床上较长用的检测脉搏弹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且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无创。CFPWV是用来评价主动脉弹性的主要方法,由于该部位的解剖较深,无创法检测主动脉弓处血管压力具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检测颈总动脉来代替主动脉弓〔5〕。其检测数值可以最大程度上反映主动脉弹性,是被许多学者所公认的评价主动脉弹性的指标。现阶段,有关主动脉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动脉扩张性、脉压、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等方面,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主动脉弹性的评价作用报道较少〔6,7〕。

本研究提示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血管事件近期和远期发生率均会随着主动脉弹性降低而增高,且其发生率高于其他相关研究,可能与所选择的病例有关,或者与选择的病例较少有关。有研究发现,PWV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其与动脉硬化的程度也存在相关性〔8〕。PWV超过13 m/s时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较强预测因素,和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9〕。当PWV超过13 m/s时会出现脉压增大的现象,可能与主动脉弹性降低引起的脉搏波发生性传导加快有关,而脉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血管断裂和弹性成分的损害〔10~12〕。本研究提示主动脉弹性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介入治疗以后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因此,可以检测主动脉的弹性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临床治疗提高一定证据。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其结论需要大样本研究证实。

4 参考文献

1陈义加,查云飞,陈伦刚,等.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2; 27(4) : 411-6.

2吴磊,查云飞,邢栋,等.MDCT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3; 28(2) : 154-8.

3 Omer G,Gokhan A,Adem U,et al.Relation of the aortic stiffness with the GRACE risk score in patients with the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4; 7(9) : 3030-6.

4康铁朵,吕树铮,刘文娴,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高危冠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3; 42 (8) : 1166-8.

5万象新,肖喜刚.64-MDCT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升主动脉弹性〔J〕.放射学实践,2013; 28(8) : 814-9.

6Qiang Y,Ruijun G,Zhen C,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passive smoke on arterial elasticity via echo-tracking technology in a rabbit model 〔J〕.J Ultrasound Med,2014; 33(11) : 1949-56.

7王燕,张颖,张毅,等.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在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12(22) : 4307-11.

8刘芳,于晶,曹源,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升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 32 (10) : 1436-9.

9汤跃跃,金有靓,荆治,等.定量组织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不同节段的弹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 42(6) : 977-9.

10卫娜,李俊男,任俊峰,等.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与CK-MB、LDH、cTnI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4) : 396-8.

11俞阅彦,江时森,宋宏宾,等.不同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心脏杂志,2012; 24(2) : 205-8,218.

12曾敏,李伟,林志川,等.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分析〔J〕.海南医学,2012; 40(20) : 26-8.

〔2014-12-13修回〕

(编辑李相军/滕欣航)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53-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