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05郭爱叶张培荣孙长义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450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

高 岚 郭爱叶 张培荣 孙长义(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3)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

高岚郭爱叶张培荣1孙长义
(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ACS组的cTnI,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TnI和CK-MB (P<0.01)。联合检测cTnI,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或IMA(P<0.05)。联合检测cTnI,H-FABP和IMA的特异度为100 %,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损伤指标;早期诊断

1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

第一作者:高岚(1972-),女,副主任技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生化诊断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老年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并且常因老年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临床多表现为不典型的牙痛,消化不良等,尤其当心电图正常或临界改变时,老年ACS患者更容易被忽略和延误治疗〔1〕。因此老年ACS患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已经显得尤为重要。血液生化学检测是诊断ACS的重要手段,目前诊断心肌坏死的“金标准”肌钙蛋白(cTnI)在心肌坏死4~6 h后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只有在发病6 h后升高〔2〕。因此本研究挑选了当心肌损伤发生时便可释放入血液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3〕和在心肌缺血发生后5~10 min即可升高的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4〕,联合检测cTnI、H-FABP 和IMA观察能否有效提高老年ACS患者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91例样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8例,年龄61~80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症状典型或不典型患者;②经过急诊常规检查疑似ACS患者;③发病至采集首次血标本的时间在6 h以内。排除标准: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或2 w内有严重创伤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91例样本最终由2名急诊内科医生参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诊断治疗指南确诊老年ACS患者64例,非ACS患者27例。另选择47例同期门诊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3~78岁。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cTnI、H-FABP、CK-M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MA采用终点法测定。参考值分别为cTnI 0~0.023 μg/L,HFABP>3.3 μg/L CK-MB 0~7.2 μg/L,IMA>80 U/ml。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疑似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ACS组的cTnI,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ACS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TnI,H-FABP,IMA和CK-MB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发病6 h内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TnI,H-FABP,IMA和CK-MB诊断ACS的灵敏度分别为43.2%、71.1%、78.4%、20.3%。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TnI和CK-M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cTnI,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或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内cTnI,H-FABP,IMA和CK-MB诊断ACS的特异度分别为98%、93.2%、86%、73.6%。联合cTnI,H-FABP和IMA的特异度为100 %,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疑似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

表1 疑似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

与非ACS组比较: 1) 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2) P<0.01

组别 n cTnI(μg/L) H-FABP(μg/L) IMA(U/ml) CK-MB(μg/L) ACS组 64 2.60±1.21) 2) 44.30±4.21) 2) 103.40±4.91) 2) 6.80±2.2 非ACS组 27 0.02±0.02 3.01±1.2 65.10±6.3 4.30±1.8健康对照组 47  <0.02 2.01±1.1 59.60±7.2 2.70±2.0

3 讨论

ACS是老年人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病死率和改善左心功能。Rawles〔5〕提出溶栓治疗每延迟1 h,患者30 d的死亡率则增加21‰。但大多数老年ACS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常容易被忽略和延误治疗。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但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差(50%左右),所以会漏诊许多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cTnI被认为是急性心梗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以下缺点:特异性高但只有在心肌细胞坏死4 h以后才开始升高。同时肌钙蛋白是肌肉坏死的生物标志物,除ACS外在许多其他引起肌肉组织坏死的病理情况下也可释放入血引起血中的浓度增高,因此决定其在心肌损伤早期(6 h内)的诊断敏感性不足。所以本实验选择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加以研究。H-FABP和IMA能够在心肌尚未坏死的早期阶段灵敏的检测到心肌细胞的缺血、损伤,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H-FABP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几乎检测不到H-FABP。当心肌细胞缺血或缺氧时,大量动员脂肪酸供能,使胞质内H-FABP的浓度快速升高并迅速从心肌细胞内漏出,在ACS发生3 h内即可检测到高水平的H-FABP。所以HFABP既可用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评价,又可用于监测心肌梗死的再发生〔6〕。另有实验发现H-FABP能够有效用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排除性诊断〔7〕。本研究显示6 h内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高于传统的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A是血清白蛋白的衍生物,在心肌缺血发生后5~10 min即升高,能在心肌坏死前做出心肌缺血的诊断。本研究发现在发病6 h内IMA诊断的敏感性,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8〕,明显优于传统的cTnI和CK-MB。IMA在6 h内的特异性与cTnI相似。同时联合检测cTnI、H-FABP、IMA的灵敏度,优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或IMA。

ACS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单一心肌损伤标志物并不能完全解释ACS变化和发展。因此为明确老年ACS患者的诊断,本研究提出联合检测cTnI,H-FABP,IMA是早期筛选老年ACS高危患者的一个独立且敏感的方法,为老年ACS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11) : 806-11.

2 Jaffe AS,Ravkilde J,Roberts R,et al.It is time for a change to a troponin standard〔J〕.Circulation,2000; 102(11) : 1216-20.

3 Figiel L,Kasprzak JD,Peruga J,et al.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re liable marker of myocardial necrosis in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out persistent ST elevation〔J〕.kardiol Pol,2008; 66(3) : 253-9.

4 Bar-Or D,Lau E,Winkier JV.A novel assay for cobalt-albumin binding and its potential as a marker for myocardial ischemia-a preliminary report 〔J〕.J Emerg Med,2000; 19(4) : 311-5.

5Rawles J.Magnitude of benefit from earli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ew evidence from Grampian region early anistreplase trial(GREAT)〔J〕.Br Med J,1996; 312(8) : 212-6.

6 Colli AN,Jos M,Pomar JL,et al.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ere do we stand today〔J〕? Cardiology,2007; 108(1) : 4-10.

7Erlikh A,Katrukha AG,Trifonov IR,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sults of follow-up for twelve months〔J〕.Kardiologiia,2005; 45(5) : 13-21.

8 Kszais K,Dalamaga M,Nounopoulos C,et al.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Clin Chim Acta,2009; 408(6) : 65-9.

〔2015-03-12修回〕

(编辑苑云杰/曹梦园)

通讯作者:孙长义(1957-),男,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检验学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No.132102310219)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3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51

猜你喜欢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
淡漠症状对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1例报道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导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