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CysC及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2015-03-05鲍东来黄伟剑单培仁黄周青姜昌浩陈智理宗金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浙江义乌322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胱抑素C冠心病

鲍东来 黄伟剑 单培仁 黄周青 姜昌浩 陈智理 宗金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浙江 义乌 322000)

血浆CysC及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鲍东来黄伟剑单培仁1黄周青1姜昌浩陈智理宗金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浆胱抑素C(CysC)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以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CysC、BNP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术中情况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血浆CysC水平为(1.37±0.41) mg/L,BNP水平为(324.09± 31.64) ng/L,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 ; 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hs-CRP、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BNP高水平组的CTnI、CK-MB、LVE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LVEF低于低水平组(P<0.05)。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及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PCI后ST段持续升高例数、总MACE发生率较高,PCI成功率和无MACE存活率较低,且Cys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例数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CysC及BNP水平与PCI效果及预后相关,且术前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

〔关键词〕冠心病;胱抑素C; B型脑钠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院区)心脏中心

第一作者:鲍东来(198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心脏起搏治疗、冠心病介入诊疗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具有疗效确切且创伤小的优点,术后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甚至消失〔1〕。但由于PCI未能根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已发生的不可逆心肌缺血性损伤,PCI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再狭窄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故如何预防PCI术后再狭窄、如何早期发现再狭窄发生的高危患者、如何预判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高危人群,以便加强随访和早期干预,倍受医务工作者关注〔2〕。近年来,血清胱抑素C(CysC)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PCI术后的预测价值已引起了普遍关注〔3,4〕。本研究拟探讨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水平在冠心病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55~82岁,平均(67.7±12.0)岁;病变支数:单支病变26例,两支病变22例,三支病变27例;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35例,回旋支15例,右冠状动脉25例。纳入标准: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脉)中至少有1支病变狭窄程度≥75%,(2)无PCI禁忌证。排除有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术前行溶栓处理者,PCI治疗史,慢性心功能不全,存在严重内科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史、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等,同时详细记录入选者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及药物服用的情况以及PCI术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1.2.2标本收集依次采集每例患者PCI术前的血标本,1 200 r/min离心5 min后,保留上清于超低温冰箱内保存备用。采用针对CysC、BNP的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所用样本将于1 w内检测完成。

1.3评价指标以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效果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PCI术前的血浆CysC和BNP水平比较75例患者的血浆CysC水平为(1.37±0.41) mg/L,以均值1.37 mg/L为界值,分为低水平(≤1.37 mg/L)组31例,高水平(>1.37 mg/L)组44例;血浆BNP水平为(324.09±31.64) ng/L,以均值324.09 ng/L为界值,分为低水平(≤324.09 ng/L)组27例,高水平(>324.09 ng/L)组48例。血浆CysC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

2.2不同水平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BNP高水平组的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低水平组(P<0.05)。见表1。

2.3不同水平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效果比较

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PC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PCI后ST段持续升高率较高,PCI成功率较低,且Cys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比例较高(P<0.05)。见表2。

表1 CysC、BNP不同水平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s)

表1 CysC、BNP不同水平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s)

与低水平组比较: 1) P<0.05;下表同

指标CysC低水平组(n=31)高水平组(n=44) BNP低水平组(n=27)高水平组(n=48)年龄(岁) 66.7±7.5  69.1±8.3  65.5±7.4  67.2±5.9男性〔n(%)〕 19(61.2)  26(59.09)  17(62.9)  28(58.3)体质指数(kg/m2)  22.6±1.9  23.0±2.7  22.5±2.0  23.1±2.8收缩压(mmHg)  119.8±11.3  123.4±9.2  124.7±12.5 117.3±10.8舒张压(mmHg)  78.1±6.9  84.5±7.3  85.6±9.2  81.7±8.2高血压〔n(%)〕 20(64.5)  31(70.5)  17(66.8)  34(70.8)高血脂〔n(%)〕 23(74.2)  34(77.3)  21(77.8)  36(75.0)糖尿病〔n(%)〕 11(35.5)  12(27.3)  10(37.0)  13(27.1)吸烟〔n(%)〕 16(51.6)  25(56.8)  13(48.1)  28(58.3)饮酒〔n(%)〕 14(45.2)  24(52.3)  12(44.4)  25(52.0)心梗部位〔n(%)〕前壁或前间壁 15(48.4)  24(54.5)  17(63.0)  22(45.8)下壁、右室或正后壁 16(51.6)  20(45.5)  10(37.0)  26(54.2) KillipⅡ~Ⅳ级〔n(%)〕 7(22.6)  9(20.5)  6(22.2)  10(20.8) cTnI(μg/L) 19.4±6.3  35.1±8.21) 19.9±5.1  36.6±7.41)CK-MB(U/L)  95.2±28.3 124.8±24.71)102.4±26.1 126.3±27.81)LVEDD(mm)  49.1±3.8  53.6±4.21) 48.3±5.1  54.1±5.31)LVEF(%) 53.2±3.7  48.6±3.51) 52.8±4.2  47.3±3.91)hs-CRP(mg/L)  7.9±3.9  14.7±3.61) 7.4±3.7  16.1±4.21)红细胞计数(×1012/L)  4.3±0.5  4.1±0.4  4.2±0.6  4.0±0.7红细胞体积(fl)  92.1±7.3  90.7±8.2  92.5±6.9  92.4±6.3血红蛋白(g/L)  127.5±11.7 123.2±14.2 125.3±10.9 122.3±13.4白蛋白(g/L)  39.2±4.1  37.6±5.4  38.5±4.2  36.9±4.9尿酸(μmol/L)  367.3±36.7 385.2±22.4 374.8±37.9 391.3±23.3心率(次/min) 73±16  75±18  72±17  76±19

表2 CysC、BNP不同水平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效果比较〔n(%)〕

2.4不同水平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比较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总MACE发生率较高,但无MACE存活率较低(P<0.05)。见表3。

表3 CysC、BNP不同水平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比较〔n(%)〕

3 讨论

PCI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术,采用支架植入或者球囊扩张的方式改善冠状动脉狭窄,可有效降低冠脉再狭窄率,特别是支架植入治疗,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流通畅,减少对心脏的损伤,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5〕。PCI术后存在一定的再狭窄发生率,并影响患者预后。

CysC即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较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为多种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剂,在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6〕。正常情况下,体内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与CysC处于动态平衡,当此平衡被打破后,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7〕。CysC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8〕,且与冠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9〕。以上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研究提示术前CysC水平较高者的预后较差。孙同文等〔10〕发现,CysC水平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而多因素分析证实CysC水平为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Taglier等〔11〕的研究发现当CysC>0.93 mg/L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访1年后出现心梗、不稳定心绞痛事件的发生率升高,且随浓度的增加,发生率亦升高。以上研究表明血浆CysC水平与冠心病PCI治疗预后的关系确切,可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PCI的预后。

BNP是一个反映左室功能的指标,当心室张力增加或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其水平升高〔12〕,已证实该指标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BN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程度和范围〔13〕。本研究发现,该指标水平变化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BNP水平较高者预后较差的可能原因为心肌损伤较为严重,而PCI术后对于已发生的不可逆心肌缺血性损伤无有效作用。此外,本研究发现血浆CysC和BNP水平均与PCI效果相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血浆CysC及BNP水平与PCI的效果及预后相关,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Oppenheimer GM.Profiling risk: the emerg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pidemi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47-70)〔J〕.Int J Epidemiol,2006; 35(3) : 720-30.

2 Tyroler HA.Coronary heart disease epidemi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J〕.Epidemiol Rev,2000; 22(1) : 7-13.

3高阅春,玉献鹏,何继强,等.不同分层标准SYNTAX积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5) : 512-5.

4高扬,吕滨,侯志辉,等.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 41(11) : 935-9.

5 Ferenc M,Kornowski R,Belardi J,et al.Three-year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next-generation zotarolimus-eluting stents for de novo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J〕.J Invasive Cardiol,2014; 26(12) : 630-8.

6李奕娜,杨世诚,付乃宽,等.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16 (6) : 580-3.

7洪妮娜,李志樑,赵亚男,等.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与心功能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 34(4) : 541-5.

8 Shao Y,Fan Y,Li J,et al.Does elevated asymmetrical dimethylarginine predict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Int J Cardiol,2014; 178C: 188-90.

9刘世雷,陈玉东,刘相飞,等.PCI术前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蛋白裂解酶水平分析〔J〕.重庆医学,2013; 42(34) : 4139-40.

10孙同文,徐青艳,姚海木,等.胱抑素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预后的判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 21(7) : 694-700.

11 Taglier N,Fernandez-Berges DJ,Koenig W,et al.Plasma cystatin C for prediction of 1-year cardiac events in Mediterranean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therosclerosis,2010; 209 (1) : 300-5.

12杨艳,龚辉,史益军,等.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血脑钠肽(BNP)升高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 40(4) : 472-6,481.

13孙安民,王伟.老年冠心病患者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16(6) : 648-9.

〔2014-09-21修回〕

(编辑徐杰)

通讯作者:黄伟剑(1962-),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心脏起搏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等介入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16-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42

猜你喜欢

胱抑素C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CRP、CysC、RBP检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超敏CRP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进展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