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15-03-05周晓丽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消极慢性病老年人

周晓丽(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周晓丽
(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间水平到高度孤独者占81.32%,不同程度孤独感的老年人积极、消极应对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极应对与孤独感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改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其孤独感的产生。

〔关键词〕孤独感;应对方式

第一作者:周晓丽(1976-),女,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内科护理学研究。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罹患人群〔1〕。老年人由于生活能力下降、社会活动减少及慢性躯体疾病容易出现孤独、寂寞、自卑等情绪〔2〕,家庭结构、养老方式的改变更使很多老年人经常体会到孤独感的存在。应对方式是人们应对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3〕。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中的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西安市3个城市社区符合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老年人共166例。排除存在严重认知障碍、严重视力或听力障碍及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男80例,女86例; 60~70岁68例,70岁以上98例;文化程度:初中63例,中专及高中96例,大学及以上7例;糖尿病45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48例,患两种或以上疾病52例;与家人共同居住121例。

1.2研究工具和方法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偏低、视力下降等情况,采用问询式调查法。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员口述问题,确信老年人理解后作答,答案由调查员填写。调查员调查前均接受统一的调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研究背景、问卷内容、统一问卷讲解和填写的标准、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等。研究工具:①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情况。②加州大学分校(UCLA)孤独量表〔4〕重测信度为0.89,共20个项目,根据最后计分44分及以上为高度孤独,39~43分为一般偏上孤独,33~38分为中间水平,28~32分为一般偏下孤独,28分以下为低度孤独。③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和“消极”应对2类,采用多级评分法,即不采用(0分)、偶尔采用(1分)、有时采用(2分)和经常采用(3分),平均分=各维度总分/(总人数×条目数),其中总的应对方式Cronbach 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方式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8。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 结果

2.1孤独感情况孤独感的平均得分为39.668 65,为一般偏上孤独。高度孤独者占7.8%,中间水平到高度孤独者占81.32%。

2.2应对方式情况积极应对得分排前3位: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消极应对得分排前3位:接受现实,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抛开;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决烦恼。

表1 不同程度孤独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积极应对得分分析(±s)

表1 不同程度孤独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积极应对得分分析(±s)

孤独感 n  积极应对得分  消极应对得分高度孤独 13  1.293 9±0.82 1.551 5±0.42一般偏上孤独 79  1.573 4±0.16 1.394 9±0.36中间水平 43 1.734 9±0.47 1.346 5±0.57一般偏下孤独 17  1.771 6±0.66 1.428 6±0.67低度孤独 14  1.950 0±0.72 1.350 0±0.12 F/P值 155.464/0.000 7.799/0.000

2.3不同程度孤独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得分如表1所示,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的老人在应对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越低及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越高,孤独感越强。

2.4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消极应对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 = 0.849,P<0.01),积极应对与孤独感呈负相关(r=-0.301,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可见孤独感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年龄的增长会带来其社交网络的变化,包括亲密他人的逝去;慢性病会造成机体功能的衰退,影响其人际交往,这些都会导致老年人社会交往质和量的变化,从而使其更可能感到孤独。孤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所提及,是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一般而言,短暂的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对社区老年人的调查发现,高孤独感与急诊入院相关联〔6〕。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面临着社会生活、生理健康等各方面的转变,将对其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应对方式作为紧张作用系统的重要中间因素,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地调节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反应。本研究了解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最常采用的3种积极应对方式和3种消极应对方式,与何明娥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特点,有目的地改变其行为方式,有效地运用应对方式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状态,不但可促进生理健康,也可促进心理健康〔8〕。

慢性病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过程,与其相伴的是心理适应与应对,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目的、有意识的调节行为〔9〕。应对方式反映个体对各种应激事件相对稳定的应对行为和认识活动,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冲应激所造成的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可以加重应激〔10〕。采取何种方式来应对老年人的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慢性病病程长,需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有些疾病限制患者的社会活动,使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情绪消沉低落,不遵医嘱,甚至拒绝治疗,容易陷入一种散漫、消极应付的心态中〔11〕。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相似〔11~13〕。

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老人会更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会在不断进步中找到应有的快乐和归属感,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减少孤独感的产生,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而消极面对现实状况的老人,往往在面对现实和挫折时不知所措,容易被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所困扰,会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消极应对方式和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爱活动等,消极的、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孤独感和慢性病的病情。孤独与行为习惯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孤独程度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加与社会交往机会、增进躯体健康,有利于减轻孤独感〔14〕。可见应对方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

4 参考文献

1刘彩华,鲁谨.住院老年慢性病病人抑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 9(2) : 1-3.

2谢明华,许毅.回忆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6) : 2937-8.

3Lazarus RS.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present,and future〔J〕.Psychosom Med,1993; (55) : 234-47.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24-7,134-301.

5 Grenade L,Boldy D.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ople: issu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community and residential settings〔J〕.Aust Health Rev,2008; 32(3) : 468-78.

6赖运成.老年人孤独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 (6) : 2429-32.

7何明娥,赵静波,罗乐宣,等.深圳市社区人群的应对方式特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 26(2) : 208-10.

8陈晓依,刘峰,刘蕴玲,等.老年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 27(2) : 510-2.

9孔令娜,周颖清.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7) : 2545-6.

10梁翠萍,孙惠萍,赵宝华,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15(1) : 76-7.

11张洪惠,李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8; 5(2) : 95-7.

12孔令娜,周颖清.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10) : 4548-9.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 6(12) : 3-5.

14刘志荣,倪进发.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 19(3) : 293-5.

〔2013-12-11修回〕

(编辑杜娟)

·经验交流·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G-0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669-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117

猜你喜欢

消极慢性病老年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