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红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3-03王占斌李晶莹

防护林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李子防治

王占斌,李晶莹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李子红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王占斌,李晶莹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较高,具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等作用,是抗衰老与防治疾病的最佳水果之一。李子红点病是目前李子比较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文章就李子红点病发生的症状、病原菌显微观察、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比较详细论述,为该病害的防治与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李子;红点病;防治

李子( Prunus salicina Lind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花白色,为落叶乔木,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南北方均有李子果树大量栽培,该树也是近年我国北方园林绿化常用树种之一。成熟李子果实通红,晶莹剔透,甘甜可口,是人们比较喜欢的水果。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较高,是抗衰老与防治疾病的最佳水果之一。中医认为李子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热、利水等功效,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并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对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有药用功效。

李子红点病( Plum red spot)也称之为李疔病,是目前李子园比较普遍的病害,在我国北方各地李树园区均有发生,在稠李( Prunus padus L.)也是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可引发李树早期落叶,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1-2]。2010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李子园内发病率达70%以上,严重影响到果农的经济收入。该病害在云南、四川等省也常有发生,是四川盆地李树上主要病害。

1 症状

李子红点病危害李树及李属植物的叶片和果实,病原菌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橙黄色、稍微隆起的圆形小斑点,边缘与健部界线清晰,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逐渐加深,病部叶肉也随之加厚,其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叶正面凹陷,背面凸起,上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为病原菌的子囊壳,内含有大量子囊孢子。病害发生严重时,几乎每个叶片布满病斑,叶片变红黄色,呈卷曲状态,引起早期落叶(图1)。果实被侵染时,也在果面上产生橙黄色圆形病斑,病处先期隆起水肿,边缘不清晰,后期皱缩,其上散生黑褐色小点,果实呈畸形,生长不良易脱落,不能食用。

图1 李子红点病危害症状

2 病原

由李疔座霉菌[Polystigma rubrum ( Pers.) DC.]引起,属疔座霉属( Polystigma),黑痣菌目( Phyllachorales),子囊菌门( Ascomycota)菌物。无性型为Polystigmina.Rubra( Desm.) Sacc.[2-3]。分生孢子器主要生在叶面,7—8月成熟,埋生于子座内,近球形、扁球形,器壁橙红色,直径110~320 μm。分生孢子线形,无色透明,单胞,弯曲,大小24 ~60 μm×0.5~1 μm。子囊壳叶背面生,10—11月成熟,近球形,壳壁红褐色,顶部具明显的乳头状突起,散生,埋生于子座内,直径128~272 μm。子囊倒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色,大小70~89 μm×10~13 μ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单胞,直或微弯,长椭圆形、圆柱形,大小10~14 μm×3~4 μm(图2、图3)。

图2 李子红点病( Polystigma rubrum )A.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B.病原菌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子囊及子囊孢子

图3 李子红点病病原菌性孢子器切片显微镜观察( 40×)A.病病原菌性孢子器; B.性孢子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子囊壳在病落叶和落果上潜伏越冬,第2年开花末期,病原菌的子囊破裂,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叶片上为害,7月中下旬达到危害高峰。此病从展叶盛期到9月均能发生,尤其在雨季发生严重。分生孢子器于7—8月成熟,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10—11月一直到叶片枯死后,子囊壳才能成熟。由于各地气温不同,降雨量不等,发病时期存在差异。黑龙江哈尔滨、尚志等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中旬达到高峰,四川地区一般6月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李子红点病在雨季及通风透光不良的园内发病较重,一般李子落花后至硬核前的,多雨年份发病重;反之,干旱年份发病轻。

4 防治措施

4.1加强果园抚育管理

李子红点病由于没有再侵染,因此彻底清扫果园,把病叶、病果集中起来进行深埋或烧毁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法;秋季翻地,春刨树盘,减少侵染来源;适时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同时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果园土壤湿度过大[5-6]。

4.2药剂防治

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0.5度石硫合剂;开花后( 5月中下旬)和发病前喷1∶1∶160的波尔多液,有比较好的预防效果;如果发现李子园发病也可喷65%代森锌400~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每隔10 d喷一次,共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贾丹萍.李子红点病及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1,1( 56) : 30

[2]李宝芹.李子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 ( 8) : 93

[3]叶建仁,贺伟.林木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http: / /commons.wikimedia.org/wiki/Polystigma_rubrum#/media/ File: Nsr-slika-341.png

[5]孙兰英.李园管理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8( 12) : 175-176

[6]曲佳伟.李子病虫害人工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5,2 ( 135) :61

作者简介:王占斌( 1969-),男,宁夏彭阳人,副教授,从事森林病理学与菌物学,Email: wangzbchina@163.com

收稿日期:2015-06-02

文章编号:1005-5215( 2015)09-0117-02

中图分类号:S436.62

文献标识码: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9.047

猜你喜欢

李子防治
智能鼠捉鼠记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李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