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数学学情,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2015-03-01何家发王华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分配率学情乘法

何家发 王华林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水源中小学 江西赣州 342216)

尊重学生数学学情,制定有效教学策略

何家发 王华林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水源中小学 江西赣州 342216)

制定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学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情来设定教学目标,让目标具体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在营造教学氛围过程中,不能以本为本,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尊重了以上三点,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 学情 教学 策略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每位教师在教学时,也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不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来设计的话,再好的教学策略也是没有用。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在尊重学生数学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率》的教学,来谈一谈应从什么角度来尊重学生的数学学情,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1]

一、教学目的的制定要尊重学生数学学情,具体有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活动就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要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学目标设计不考虑学生的数学学情,只是根据教师的理解或者教参的安排来设计,那么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可能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或者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措。如果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学生的数学水平来制定的,那么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比如,这一小节的教学内容本来需要两到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而第一课时只需要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率的推导过程,掌握其运算的结构与特点,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但是一位教师在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增加了一个“从各个角度来理解乘法分配率,以达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目的”。显然这一教学目标是超出了学生的数学学情,因为乘法分配率相对于学生而言,那是一个陌生的东西,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接受与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透彻理解并达到熟练应用的。而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乘法分配率,也许连教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那么又如何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呢?想在一节课中把关于乘法分配率的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先考虑学生的数学学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2]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学生数学学情,适当取舍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资源。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数学学情,进行取舍,把教材内容用好,用活,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只是通过一个算式(4+ 2)×25=4×25+2×25=150,以此让学生推导出乘法分配率。面对这一个单一的算式,就让学生推导出乘法分配率,那么学生也许会在心中产生怀疑,这一道式子是不是巧合呢?如果换其它数字,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况且,这样的一道算式也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等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把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这一道算式上,而是多安排几组相同结构的算式来让学生计算,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几组算式,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特征,最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推理、验证、概括等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得出乘法分配率公式。通过这样教学内容的安排,才能够让学生更好、更牢地掌握乘法分配率。

三、教学氛围的营造要尊重学生数学学情,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许多教师往往是以教材中的情境为主,在课堂上创设教材中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其实不然,教材中的一些情境图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也许有的情境图中所安排的数学情节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如果硬是创设的话,就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学氛围的创设,也要尊重学生的数学学情,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要让学生可以在原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感受到来自情境中的数学是有趣的,有价值的。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教材中,这一小节的教学情境是以乘法交换率前面的情境图为主,呈现的是学生植树的情景。而这一情境图在《乘法运算定律》中已经被连续使用了多次,(乘法交换率与结合率的教学均以这一情境图为背景的)这一次如果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此来学习乘法分配率的话,那么学生对图中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了,甚至是已经厌倦了。当学生发生审美疲劳时,无论怎样他们也是提起兴趣来的,况且植树这样的生活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班级中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植过树,他们对植树没有过深的情感。所以营造这样的氛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乘法分配率的。那么,我们只有另辟蹊径,在学生身边来寻找,营造学生熟悉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学习更高效。

另外,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尊重学生的数学学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安排下参与。总之,要想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更有效,我们就要在尊重学生数学学情的基础上来设计课堂教学。也只有尊重学生的数学学情,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3]

[1]沈百军.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M].宁波出版社. 2015.06.

[2]高丽.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5.06.

[3]朱志明.让数学课堂更高效[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0.

猜你喜欢

分配率学情乘法
牛粪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铅的形态变化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秋季播种深度对麻风树周年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把加法变成乘法
“电压分配率”在初中物理串联电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