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湖笔,暮途坚守

2015-03-01文/雷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制笔水盆湖州

文/雷 虎



千年湖笔,暮途坚守

文/雷虎

湖州,这座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曾经孕育了曹不兴、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等一批书画大家,书画文脉代代相传,“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并非浪得虚名。除了这些,能让湖州有如此底气,还因一件承载了中国文化无尽艺术魅力的物件—毛笔。因为这杆笔,中国书画才成就了她的灵动、朴拙、静雅、传神,而湖笔,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毛颖之技甲天下”。

蒙公祠上湖笔厂

为访湖笔,我事先拜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研究中国毛笔的行家朱友舟先生。和朱先生聊得兴起,次日就带了他的著作《中国古代毛笔研究》启程前往湖州。

车走进善琏镇后,司机不断停车问路。“湖笔厂?这里到处都是湖笔厂!”“善琏湖笔厂?这里都是善琏湖笔厂啊!”好不容易看到一座上有“善琏湖笔厂—沙孟海题”几个大字的牌坊。

我们走进牌坊,里面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院中心一个10平方米的花坛中间立着一块巨石。我凑近观摩,发现碑文乃是字迹俊秀的《蒙公祭》,从中我读到了湖笔厂的历史—原来这个院子的前身就是毛笔始祖蒙恬的祠堂。

善琏的蒙公祠始建于元代,那正是湖笔取代宣笔、夺得中国毛笔帅印的年代。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蒙恬生日、农历九月十六笔祖娘娘生日时,笔工们就从各地赶来蒙公祠祭拜。这个传统随着湖笔的兴盛成为善琏镇的民间习俗,祭祀蒙公的日子,也就成为古时制笔业的“年会”。

“湖笔厂兴盛时期,这里曾经有700多人。那是择料车间,这栋负责水盆,那栋里边专门制笔杆!”站在蒙公石前,老厂长指着周围空荡荡的厂房感慨万千。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开始萌动,大小笔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曾经汇聚百家笔工的湖笔厂,就变成了湖笔界的“黄埔军校”。

千万毛中拣一毫

文房四宝中,向来有“笔墨纸砚”之序。笔排在首位,并不是因为价值居首,正好相反。相对于已跻身于藏品行列的墨、纸、砚,毛笔快速消耗品的属性一直没有改变。以价值来说,笔一直处于文房四宝的末端。之所以把笔放在首位,皆因制笔太难。

黄庭坚说:“然砚得一,可以了一生;墨得一,可以了一岁;纸则麻楮藤竹,随其地产所宜,皆有良工;唯笔工最难,其择毫如郭泰之论士……”对每个笔工来说,都要严格遵守“三义四德”。所谓“三义”,是指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所谓“四德”,是指生产出的成品湖笔“尖、齐、圆、健”四德齐备。

“善琏毛笔一直到现在都是纯手工制作,湖笔虽小,但制笔却是一个系统工程。每支湖笔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厂,都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择笔、刻字等12道大工序,而每道大工序又被分解为少则二三道、多至二三十道小工序。”老厂长说。

我们在参观指示牌的引导下走上二楼厂房,首先映入视野的阳台便把我唬住了:阳台上几十个竹栏棚一字排开,每个栏棚里都晒满白色的笔头,或立或躺,或大或小。

中国湖笔文化馆

笔业祖师蒙恬像

推开门,只见笔工每人左手拿一团湿润的羊毛,右手不断从羊毛中抽选。虽然他们大多年近花甲,但手法十分娴熟,每秒能重复两三次抽毛的动作。“这道工序叫水盆,也叫水作工。目的就是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然后把毛理顺,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

善琏有句俗语:“毛笔一把毛,神仙摸不着。”而湖笔笔工做的就是“神仙摸不着”的理毛工作。想把自由生长的狼毫、兔毫、羊毫做成蓄墨、聚锋的湖笔,难度可想而知。一个看似简单的水盆工艺,却“千万毛中拣一毫”,真正要做好,少则三年,多则十载。

这便培养了笔工们高超的技艺。有这群笔工在,“湖颖之技甲天下”就有了根基。

湖笔,一个正在没落的传说

15年前,江西进贤制笔世家的章小华,因为仰慕湖笔的声名,背井离乡来到湖州。15年后,一个来“朝圣”的外地笔工,竟成了湖笔的招牌人物。

章小华出生在江西进贤一个毛笔世家,对毛笔的情愫来源于父亲。“我从小和毛笔特别亲,不是因为毛笔能写字作画,而是毛笔能换化肥!”章小华的父亲曾经是进贤毛笔厂厂长,但是当时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日子。“全国都在破‘四旧’,毛笔厂也处于半停工状态。但是公社又不敢完全把毛笔厂关了,因为那时的进贤,就毛笔还有点名气,每当公社没钱买化肥时,公社书记就来找我父亲,要毛笔厂开工制笔,换化肥。”父亲是个传统的老笔工,对毛笔心存无限敬意,认为用毛笔换化肥是对毛笔的侮辱,却又不得不为之。也正因此,毛笔工厂在那个非常年代,还能断断续续地开工。

20世纪90年代,章小华在进贤毛笔界闯出了名声。他想出去走走,看看自己做的毛笔究竟有几斤几两。他把自己最满意的几支笔带到了荣宝斋,荣宝斋的专家给了他一句评语:“真看不出,进贤也能制出这样的毛笔,竟然有几分湖笔的味道了!”这句话改变了章小华的命运,他决定到湖州看看真正的湖笔是怎么做的。

坐着乌篷船从南浔出发,一路沿着曲折的水道南行,狭窄的水道上都是天南海北的笔商。当年,从码头上岸,章小华感觉到的是诗画江南,而如今,当年笔商们坐着船儿往来的纵横水道已经被填平,鳞次栉比的湖笔庄还在,但是已经旧貌换新颜。更有讽刺意味的是,15年前,章小华离开进贤来善琏朝圣,15年后,当他成为湖笔界的“顶尖高手”后,整个毛笔界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湖笔大有被进贤毛笔赶超的趋势。

“湖州地区,因为人力成本、原材料等原因,近几年,毛笔生产已经大不如前。”章小华说。

以前,制笔人从来没为羊毛操过心,因为善琏附近的村庄,随便就能找到上好的山羊毛、兔毫。后来,附近的羊基因变异,笔工们只能去浙南的深山中寻羊。再后来,笔工们只能去内蒙古、新疆寻羊。如今的羊毛、兔毫的质量,相较以前已经是云泥之别了。湖州虽然有延续千年的制笔传统、技艺精湛的笔工,但如今制笔正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处境。

“现在,即使能寻找到适合制湖笔的羊毛,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制毛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江浙地区的经济大环境!你看湖笔街上,虽然笔庄林立,但是很多笔庄只有个空壳。偌大的湖笔一条街,除了举办湖笔节时能热闹几天,平时几乎都见不到人,很多笔庄都不再生产湖笔,甚至直接从进贤进货。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湖州在不久的将来,将可能让出1000多年来中国毛笔业殿堂的位置!”说到这里,章小华的语气中有无尽的感伤。

(徐琏摘自《中国周刊》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制笔水盆湖州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制笔巨头百乐集团专利布局分析
共同的生存之路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屋檐下的小草鱼
论笔
论笔
洗脚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