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人物素材

2015-02-28贺华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屈原高考作文文学作品

贺华飞

现在的高考作文,很多省份的作文要求都是写成记叙文或是议论文。作为高考的应试作文,很多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原因很简单,议论文写作容易操作、把握,不失为稳定分数的法宝。可是真要把议论文写好,要求同样是很高的。谋篇布局、语言、素材等方面都要求很高,特别是素材上,有很多考生都觉得很难积累大量的素材,特别是人物素材难积累。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考生都要借助人物素材,包括教材里的、课外的等。但是就高考作文的基本情况来看,一些人物素材已经被用到人人皆知,千篇一律,大家对一些常用的人物素材了解的都差不多,因此写出来的作文也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其实,大家真正在用的是这些人物的皮毛、套子。如果认真研究人物素材,研究他们的经历,研究他们的作品,认真品味他们的性格,了解一些他们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东西,他们将成为写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是,在众多的人物素材中,学生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去对众多的人物素材进行大范围的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只要大家熟练掌握两类人就可以解决了。

一、真实的人物

真实的人物的范围很广,其中包含经济科学人物、体育卫生人物、文化艺术人物、哲学思想人物、政治军事人物等。对于这些人物,学生知道的也确实是挺多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人人都知道的,写出来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写“挫折”,都是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没有消沉,继续奋发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写“坚持”,都是爱迪生实验几千次,终于发明了电灯泡;等等。阅卷教师改到这样的作文,是不可能给高分的。那怎么办呢?很多学生会说,人物就熟悉这几个人,不用他们就没有素材可用。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用出新意来,就是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解彻底,了解透彻,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在创作上、感情上、生活上等的情况都了解清楚。如果是个文化人物,他的一些主要作品要了解,重要的诗句要能够背诵。这样,这个人物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够帮上很多忙。

下面,以“屈原”为例子为大家做个示范。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充分了解屈原,关于他的人物简介、人物事迹、他的思想和创作、他的名言等,都要熟记在心。

然后,就是这个人物素材的运用了。可以看看在历年高考中,“屈原”这个人物素材是如何被考生出神入化地运用的。

以下摘取的是高考中成功运用屈原这个人物素材的片段。

2002年《心灵的选择 》之《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将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汨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从作文片段中不难发现,考生将“屈原”这个人物素材运用得很好。不但让自己的作文有了丰富的内容,显得很有文采,还能够提高阅卷教师对自己作文的给分,这样就能真正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别是一些大家都熟知的文学作品的人物,对于作文有着非凡的效用。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这些人物,能够增添文章的文采,使文章内容充实,能够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学生能用的,肯定是他自己比较熟悉的一部作品的人物。一则学生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省心省力,快捷高效;二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文学上”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写作素材来使用非常具有说服力;三则,这些重量级的人物素材具有极强的可延展性,可以通过对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名人的深入了解而知道更多的相关素材。因此,在课业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如果能读透一部作品,全面了解一个人物,那么在作文中会更方便应用,且质量会更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屈原高考作文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屈原之死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屈原送米
文学作品与数学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