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ly女装:“灰姑娘”成长记

2015-02-28

商业评论 2014年8期
关键词:灰姑娘时装商务

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便稳居世界第一。与这样的服装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越来越多的服装从业者意识到“品牌溢价”的意义。如何跳出同质化的红海,让品牌脱颖而出,本土服装品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6月14日,本刊携手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主办了品牌精英沙龙“品牌创建之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特邀Lily女装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孙铭阳女士分享了Lily的品牌故事。在随后的互动中,马赛KEDGE商学院副院长、奢侈品牌管理专家米歇尔·古泽兹(Michel Gutsatz)博士、马赛KEDGE商学院中国区主管王华博士、云月投资董事总经理高峰等对该案例做了精彩点评。现采撷部分精华内容与读者共享。

案例分享

孙铭阳(Lily女装副总经理、营销总监)

Lily品牌创始于2000年,母公司是上海丝绸集团,集团之前的所有业务都是进出口贸易。目前Lily已在全国开设700家店铺,主要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并已成功开拓了俄罗斯、沙特、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在国外开设了62家专卖店。

品牌刚起步时,我们基本上是追随市场,市场缺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到了2012年,品牌已有12年的积累,我们发现完全靠产品竞争的方式,想要带动品牌未来的高速成长,几乎不可能。

女装品牌的差异化更多的是通过产品风格、流行趋势来区隔。这种区隔的一个结果是产品的同质化。不光Lily,大部分少淑女装都处于一个备选品牌的地位。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Lily成为年轻女性的消费首选,便想到把品牌符号的认知与核心消费者的需求连接起来。于是,2012年,Lily跟特劳特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了品牌的定位之路。

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市场上针对85后年轻女性的服装基本属于生活休闲类,而能够提供给这类消费者的商务女装则比较匮乏。因此,我们把Lily定位为提供给年轻白领的商务时装。

对85后的消费者来说,有越来越多出席商务场合的需求。比如,跟客户谈判,与同行交流,参加面试,等等。在这样一些关键时刻,她们对于着装的要求不局限于“美不美”,而是“我这样穿在这样的场合合适吗?”“合适”正是我们目标消费群的痛点。根据这样的提炼,我们将品牌价值定义为:年轻白领的商务着装可能太严肃,可能太时髦,Lily正合适。

围绕商务时装这个定位,我们做了三个部分的配称。首先是产品结构的调整:砍掉之前偏休闲、甜美的产品,增加西装、外套、裤子、衬衫等与商务品类更相关的主销品类。其次,对店铺形象进行升级:今年6月8日,Lily在上海正大广场的新店开幕,呈现出一个较以往更简洁干练、更现代的全新品牌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店铺形象,去区隔目前市场上的少淑女装品牌,重新诠释少淑商务时装。最后,在传播上,从去年开始Lily在上海投放了大规模的广告,主要在地铁、分众和户外楼宇,这是年轻消费者更多的触媒方式。

Lily的目标消费者是20岁到35岁的年轻都市白领,她们拥有独立、现代、自信的生活态度,同时职业生活要求她们塑造干练专业的形象。从2012年开始做定位,2013年在上海大规模投放广告之后,我们发现消费群发生了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我们原来的客群集中在25岁到30岁,广告投放之后,变成了从20岁到35岁。也就是说,Lily通过商务时装的定位,我们的整个客群在扩大。只要有年轻心态和商务时装需求的消费者都会来Lily。

第二个变化,定位推出之后,品牌天然吸引的那部分人群(我们叫作“源点人群”)中出现了一批从事金融、咨询、律政等高端服务业的消费者,以及公务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通过分析发现,这部分族群全天候的工作都置身于商务场合,每天都要做方案,跟客户交流、提案、演讲等。我们对于商务时装的定位,将这些客群吸引了进来。

未来我们会围绕商务时装的定位做好各方面的配称,让更多消费者了解Lily的定位和价值。

精彩问答

提问一:

我曾经是Lily的忠实用户,现在不再选择Lily。因为我27岁,穿Lily服装出去跟17岁的女孩撞衫,会非常尴尬。想请教孙总,在客户流失的情况下,你们是否会在女性消费层次上做一些区分?

孙铭阳:作为一个品牌经营者,我们非常重视流失的客户,但客户流失也的确不能避免。这就是做定位的难点与痛点。做定位让你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在做商务时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内部会收紧产品线,外部对客户、代理商也有所取舍。做定位一定会有取舍。

提问二:

我是90后,但我觉得Lily的衣服不太适合我,颜色太花了。Lily的定位是商务时装,但到底是商务还是时尚?我觉得更偏时尚。另外,就我的个人体验,导购的服务可能需要提升。

孙铭阳:这就是品牌好玩的地方,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永远是很高的。之前消费者对Lily没有要求,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备选品牌,只是随便逛逛看看。在我们做了定位之后,消费者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她把Lily当成一个品牌来看了。

就服务而言,的确,之前Lily没有品牌力,导购只能靠自己去推销、冲业绩,态度上可能会显得很激进。现在我们要变成靠品牌拉动,对店员的礼仪、话术和形象都在做培训和调整。

专家点评及互动

高峰(云月投资董事总经理):一个品牌的经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重要时刻,当我们充满感情地享受这些时刻时,品牌大有空间可以发挥。Lily这个品牌目前还是功能性定位,我想,这个品牌未来要走得更远,需要去考虑怎么更好地经营一个女性心灵中的重要时刻,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某些场合。这些时刻被你把握了,才能真正激发你的客户,让她们从年轻到中年一直追随你。endprint

孙铭阳:的确,我们现在的品牌定位——商务时装、关键时刻,确实是比较窄的。这当中有我们的战略思考。

目前的阶段,我们刚推出这个定位,我们希望聚焦。如果一上来就讲Lily女装很多场合都可以穿,会把这个品牌泛化掉。所以我们前期抓这样经典的点:商务时装、关键时刻,未来大家会看到Lily在传播上一点一点的变化,我们会告诉消费者,其实你分分钟都是关键时刻,你无法预知机会将在生命中的哪一刻出现。但现在,我们的传播必须聚焦于一个比较精准的点。

古泽兹(奢侈品牌管理专家):Lily在2000年推出这个品牌,花了12年的时间认识到光靠产品竞争是不够的,所以要找准定位。其实这个定位可以早点做。推出一个品牌时,应该先有定位,再有产品。产品是定位明晰以后才决定的。

在谈品牌定位时,你用了一个词叫作“正合适”。何为“正合适”?

20年前,我看日本时尚杂志,告诉大家什么场合怎么穿衣,那时候时尚杂志是引领女性穿衣的媒介。现在你们的定位是商务时装,要由你们来告诉消费者什么场合穿什么合适,但我看你们的产品册,产品跟经典的商务时装差别很远,我很难理解Lily的产品被称为商务时装。

孙铭阳:这是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市场跟欧洲、美国是不一样的。中国市场在短短二三十年中,经历了西方商业发展百年的历程,这是个很奇妙的市场,妙就妙在它非常繁荣而且不规范。

中国女性的生活方式在这二三十年当中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让大量女性有了更多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机会,她们的职业发展观念和对着装的需求其实是在路上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样去做好引领者,需要我们回到中国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里来。中国的年轻消费者不喜欢传统黑白灰的商务着装,她们会追求很多新鲜的东西。虽然在工作中,在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她们仍旧要保持自己女性化的一面。在Lily的品牌DNA中,就很强调力度跟女性化的结合。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在这样一个非成熟的市场中,商务时装的定位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

此外,我要做个解释。古泽兹教授看到的产品册是我们2013年春季的产品,大家知道在中国做服装设计起码要提前9个月,那时我们刚刚开始做定位,不能要求设计师迅速转变风格。

定位难不难?不难,只要抓住消费者需求就可以了。难的是怎样把它执行好,怎样让你的商品、形象、运营管理、产品品质跟你的定位匹配,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做的。未来要让这个品牌定位根植到消费者的心中,名副其实地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我觉得最起码需要三年,这是我们团队给自己的时间。

古泽兹:感谢Lily的分享,从Lily的案例和大家的讨论中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品牌的身份和价值主张是非常重要的。在确立品牌身份的过程中,请记住一点:不要过分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你听得越多就越没法聚焦,要做你自己。强大的品牌总会有一些消费者不买账,因为你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产品。你就是你自己,你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必须要清楚自己走什么路。如果消费者告诉你色彩太鲜艳了,没关系,你可以告诉她去找其他的品牌,因为色彩就是你的基因。

第二,定位不必执着于消费者的年龄。Lily的目标客户群的年龄段是20岁到35岁,这些人在不断地变老,如果这些人超出年龄段,你要不要跟随她们的需求?很多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一个服装品牌,事实上可以解决更广年龄层女性的需求。年纪大的女性就不能穿年轻女性的服饰吗?品牌可以有不同产品线,为什么要为一类客户赶走另一类客户呢?其实你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提供给目标客户,她们既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小女生。当然我们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的特征是什么。

每个国家的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问题,为了更快地解决问题,可以找有国际背景的人加入你们的团队。

我这里说的“国际背景”不专指外国人,只要有国际化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如果是在欧莱雅这样的时尚品牌工作过的中国人,你可以聘请他,获取他的经验,他们会给你带来快速的解决方案。品牌说到底是人才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灰姑娘时装商务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