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营养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2015-02-28蒋银屏黄剑飞朱赛华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饲粮油脂断奶

蒋银屏,黄剑飞,王 庆,朱赛华

(无锡华诺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101)

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在国内外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各国专家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妊娠后期日粮和泌乳期日粮中添加脂肪会提高乳量、初乳和常乳的乳脂率以及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生存率。国内专家们在这方面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脂肪是体组织的主要成分,而且脂肪由于其生物学价值和能量价值高在猪的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猪饲粮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在动物日粮配方中极其重要,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降低配料过程中的粉尘,改善饲料的外观和风味,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高生产性能等。较早由于我国饲用脂肪价格偏高,虽然其可以提高生产性能,但是考虑经济价值,仍未得到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因此,深入地探讨脂肪在猪生产上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脂肪的营养价值

脂肪是脂肪酸和甘油三元醇的酯,叫甘油脂。当三个醇基都与脂肪酸酯化,其化合物就称为甘油三酯。猪饲粮中的绝大部分脂肪属于真脂肪,即甘油三酯。根据Atwater的生理燃烧价值,每克脂肪燃烧可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脂肪含有比其他营养高得多的能量,所以脂肪在能量营养中特别重要。含有较多脂肪的食糜通过胃肠道的速度比含较少脂肪的食糜慢,通常认为脂肪除自身的营养能量外,它还能延缓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流动速度,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从而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这种效应称“额外代谢效应”或“超能效应”或“超代谢效应”。

2 脂肪对猪的营养生理作用

2.1 脂肪是构成猪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脂肪遍布于猪的神经、皮肤、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猪肉的脂肪酸组成和肌肉内脂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营养价值和加工后产品的风味,营养学上一般用PUFA/SFA(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来评价肉的营养价值,这个比值越高表示营养价值越好。此外,脂肪也是形成新组织及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原料。

2.2 脂肪是猪高浓度的能量来源

脂肪的“额外热效应”和“额外代谢效应”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一方面添加脂肪能够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日粮的代谢能。试验证明,日粮中的蛋白质和淀粉的存留量随脂肪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增重和饲料报酬与日粮的代谢能水平呈线性相关。另一方面脂肪本身的代谢效果要比其他营养物质高,这也提高了每单位代谢的效率。除此之外,“超能效应”的理论是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使添加脂肪的吸收率较高。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显著提高能量的浓度,满足了猪对能量的需求。当猪采食的能量高于需要时,一部分就会转化成为脂肪储存在其体内,当采食能量不足时供能。

2.3 脂肪作为载体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促进它们的吸收。脂肪摄取不足,即脂溶性维生素没有足够的载体,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程将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2.4 脂肪为猪提供必需脂肪酸

猪因为不具备在脂肪酸甲基端的第八个以上碳原子间引入不饱和键的生化途径,所以必须有饲料中的脂肪提供,或是在体内有特定前体物转化而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饲料脂肪是这些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日粮如果缺乏脂肪酸,将导致猪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脱毛、皮肤炎、生长受阻和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有些研究表明,当必需脂肪酸的供给量占日粮代谢能的0.26%时,就可以满足猪体的需要。

2.5 脂肪是猪制造部分维生素和激素的原料

类脂物质中的固醇类可转化为维生素D、肾上腺素、性激素和胆汁酸盐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固醇化合物。例如:前列腺素与亚油酸合成有关。

2.6 脂肪对猪具有保护作用

脂肪导热性较差,具有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也可以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维持正常体温,寒冷季节利于抵御寒冷。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具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也能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2.7 脂肪的热增耗较低,能够缓解高温下猪的热应激

在夏季高温应激条件下,油脂的使用可以减少热应激的影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热增耗分别为0.36兆焦耳/千克、0.22兆焦耳/千克,脂肪的热增耗0.15兆焦耳/千克,比较低,油脂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供能量的质量更高。脂肪除了一般的营养作用外,现代饲养业把在日粮中添加油脂作为解决在特殊条件下提高饲料营养效率的有效措施。添加油脂的直接作用是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使家畜在同等采食条件下摄入较多能量,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家畜采食量下降时获得较多的用于生产的净能,这主要是因为油脂对畜禽具有特殊能量效果。舒邓群等在生长猪日粮中加入2%的植物油,同时相应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体增热,减轻了猪的散热负担。为了缓解猪受高温环境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在高温季节应给予猪较高营养的日粮,一次来弥补高温引起的能量摄入量的不足。

2.8 脂肪的其他作用

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的采食量。饲料中有足够的脂肪,猪体代谢和活动所需能量就无需动用蛋白质,作为建造和修补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得到脂肪的庇护,便可物尽其用,发挥更大的生理作用,所以脂肪还具有庇护蛋白质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3 脂肪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3.1 脂肪在初生仔猪上的应用

初生仔猪的能量储存少,体脂贮备仅为体重的1%~2%,代谢功能不完善,脂肪酸氧化率低,体脂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通过初乳和常乳增加脂肪的供给量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直接给仔猪提供脂肪而不通过母猪间接供给似乎更有效,也更经济,但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Pettigrew等在仔猪出生头两天喂给四个口服剂量的玉米油,发现对断奶前成活率无影响;低出生重仔猪(1000~1250克)的死亡率因喂给玉米油而降低,但对总体死亡率无影响。这说明仔猪可能不需要补充能量或仔猪可能不具备消化、吸收及利用脂肪的能力。Chiang等研究证明初生仔猪具有消化吸收大量口服鱼油的能力。此外,Pettigrew等还发现初生仔猪还可以代谢相当数量的三辛酸酯(一种中长链脂肪酸),但对油酸(一种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的代谢能力极低。口服中长链脂肪酸可增加仔猪血清中葡萄糖和没有被酯化的脂肪酸的浓度,同时减少尿氮排出量,这说明仔猪可有效地利用中长链脂肪酸。刘忠臣等发现饲粮中添加10%椰子油极显著提高仔猪第1天到第21天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

3.2 脂肪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断奶初期仔猪对能量的需要量增加,添加脂肪可以在仔猪采食量无法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能量。仔猪早期断奶后,所需主要能量由母乳的22.18兆焦耳下降至玉米-豆粕型日粮的13.8~14.2兆焦耳,能量和养分不足以保证正常生长,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或停滞。同时仔猪将经历断奶应激,其小肠绒毛缩短,消化道容积变小,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营养不良,生长受阻。在饲粮中添加脂肪,不仅可以改善饲粮的适口性,而且能保护氮素,同时脂肪还能延长食糜在肠道内的排空时间,让养分在体内被充分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王友明等用270头杜长大断奶仔猪,5个处理 (对照组,3.5%的棕榈油粉;2.8%饲料级混合油,3.1%的鱼油,2.7%的豆油)进行为期45天的试验,结果豆油组、混合油脂组、棕榈油粉组、鱼油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2.72% ,9.39% (P <0.05),1.90% ,-9.02% (P <0.05),综合经济效益混合油脂组高于棕榈油粉组、鱼油组、豆油组、对照组分别为10.5%、7.11%、9.21%、2.63%。郑荷花等发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3%的脂肪粉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及血清中T3和T4水平,降低仔猪腹泻率,改善仔猪生产性能。张华伟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油脂5%~6%,能使断奶仔猪体增重提高5%~10%,每千克体增重的饲料消耗降低7%~15%。董淼饲养试验表明:与豆油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水溶性微胶囊脂肪粉的促生长效果较好,仔猪日增重提高了32.3%,采食量差异显著提高18.0%。

3.3 脂肪在生长肥育猪上的应用

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脂肪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即改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改善上市猪的背膘质量。添加脂肪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而且其表现为正效应。在一定的添加水平内,油脂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饲粮效率可提高2%。日粮中添加油脂可显著提高育肥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穆晓峰研究表明,在猪日粮中添加油脂,可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及肥育度,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肥育期,分别在猪肥育前期和中期日粮中添加油脂5%和3%,肥育猪的日增重、瘦肉率及饲料报酬均达理想水平。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6%的脂肪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当脂肪添加超过5%时,日增重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日采食量降低,背膘厚度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猪阶段油脂的适宜添加量为2%~5%,过量将影响无脂瘦肉率指数等指标,即对胴体品质有不利影响。

3.4 脂肪在母猪上的应用

在母猪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的饲用油脂,母体可以通过胎盘将部分脂肪转运至猪体内沉积,新生仔猪的体内储存脂肪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仔猪肝糖元,能提高仔猪存活率。因此,妊娠哺乳期母猪的高营养水平有利于提高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成活率,并能促使母猪在断奶后重新发情。王成发现:当妊娠后2个月阶段添加试验油脂时,在母猪妊娠56天时橄榄油组母猪血浆中油酸(OA)和花生四烯酸(AA)的比例高于鱼油组,而鱼油组母猪血浆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比例高于橄榄油处理组。邢志刚等试验结果表明在能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母猪妊娠后期日粮脂肪添加比例的增加,母猪的产仔数、活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有增加的趋势。吴先华等试验发现2%脂肪粉组的哺乳期总能(GE)消化率显著高于0脂肪粉组,2%脂肪粉与0.03%脂肪酶同时添加对母猪妊娠期及哺乳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效果最为理想。由李波等的试验可知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且脂肪粉优于大豆油。在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油脂发现添加鱼油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头数、断奶存活率、窝增重、断奶窝重和日增重;添加大豆油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头数、断奶存活率和窝增重;添加棕桐油和混合油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2%的鱼油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学者报道,如果仔猪的存活率低于80%,在母猪饲粮中添加油脂将提高仔猪存活率,如果仔猪存活率高于85%,则添加油脂的作用微乎其微。

4 小结

现代养猪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要求饲粮配方能够更加科学、有效,这对饲料原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量是众多饲料营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中对仔猪和母猪的能量要求达到了3250千卡/千克、3300千卡/千克,这仅凭植物性饲料己经难以达到如此高的能量要求。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油脂可改善增重和饲粮转化效率。处于泌乳高峰期的母猪,当饲粮所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其维持体况和泌乳的需要,机体的脂肪组织就会主动分解,甚至动员体蛋白来提供泌乳所需的能量,这将影响母猪后面繁殖性能的继续发挥,导致其使用年限缩短。在母猪饲粮中添加油脂可增加初乳和常乳中脂肪的含量,有利于提高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成活率,并能促进母猪断奶后的重新发情。

脂肪的添加能为猪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同时还能改善饲粮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转化率,对猪生长性能的发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脂肪已以各种形式的添加方式在国外普遍应用。在国内,由于技术和价格等因素的制约,还未在猪生产中普及。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国内一些饲料企业的研发,已将各种植物、动物油脂通过配比和加工工艺制成使用方便的脂肪粉,替代了原先单一的液体油脂,也使添加更为方便。

猜你喜欢

饲粮油脂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A taste of Peking duck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中国油脂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