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满铁”对东北地区教育事业的摧残

2015-02-28吕汝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满铁东北地区日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示语日译的规范性研究(项

目编号:173)”的阶段性成果。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5)01-0081-04

作者简介:吕汝泉(1974-),男,辽宁金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24

1905年9月,日本以巨大的代价(日亡8万余人,俄亡4万余人),换回了日俄战争的胜利。随后便以旅大地区为据点,沿着铁路一路向北侵占了整个东北地区,进行了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1906年11月“满铁”在东京成立,其在中国的总部设立在大连。“满铁”下设总务部、调查部、矿业部、运输部、地方部等重要部门;在东京的分社还成立了东亚经济调查局,出版《满铁月报》等内容千篇一律但极具思想腐蚀性的刊物。“满铁”本部的调查部,“调查”活动范围涉及大半个亚洲,其“调查”内容均与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满铁”名为民办,实为官办,挂着公司的牌子,干着侵略的勾当,是中国东北部奴化教育的主导者及主要参与者。作为日本近现代最大规模的“国策会社”,“满铁”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最大的殖民统治机构,“满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所作所为,比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还要可耻,完全是日本国家意志的代言代行机构,行使着政府的职责,其成立的初衷便是为侵略和扩张服务 [1]。军国主义者通过“满铁”窃取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类情报,掌控东北的交通命脉,掠夺煤、铁、木材等资源,以此支撑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机器的运转。

“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将铁道附属地的行政权移交伪满洲国。从此以后,“满铁”为了配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致力于修建铁路、开采煤矿并进行各种情报的调查工作。“满铁”还肩负着一项更为隐蔽的使命,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学校,利用教育这件漂亮的外衣,暗地里从事奴化东北人民的丑恶行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东部地区的人民。

一、殖民地教育体系的确立

(一)增建和恢复大量学校:思想的奴化

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主要是针对东北青少年,秉承“训育忠良之国民”的主旨,对青少年开展精神奴化,腐化和磨灭有志青年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思想,从思想上奴化东北人民,让他们服从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形成奴性从而无力反抗。

基于这样的思考与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溥仪政权建立之初,立即下令关闭了东北地区已有的各类学校,并在1933年之后,按照“日满一心一德不可分割”的精神,完全按照奴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方针重新组建学校。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东北各地的各类学校日渐衰败,濒临倒闭,进步师生不得不逃离东北,多数校园被日军抢占或毁于战火,为了师生的人身安全,许多学校纷纷关门,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深受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收买人心,从而更快的掌握核心教育阵地,实施所谓的“德政”,伪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恢复和整顿各类学校 [2]。

东北日伪政府高度重视汉奸的培养,所以将恢复高等院校放在重要位置。众所周知,在“七·七”事变之后,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高校为了躲避战火,陆续迁往内地,无力迁离的高校多半处于停课状态。日伪临时政府为了培养效忠日本天皇的“顺民”,满足殖民统治的需要,先后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建国大学、新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奉天工业大学、旅顺工科大学、旅顺医学专门学校、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大连高等商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但是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就是知识单一,所学知识大多为殖民者服务。

(二)实行新学制:科学的奴化

在实施奴化教育的初期阶段,日本殖民主义者基本上沿用中国原有学制,仅仅对部分教育内容略加删改。随着侵略程度的加剧,日伪政府认为我国原有的学制修业年限过长,重视基础教育,而日本扩大经济掠夺,需要大批具有初中级技术水平的工人,所以仅仅依靠改变教学内容,还不足以实现他们奴化的目标。简而言之,原学制不能适应“建国精神”、“日满一体”的教育宗旨,“新时期”的现状要求必须重建“新学制”,因此开始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日伪当局从1932年6月开始进入准备阶段。1936年,日伪当局将视线转移到扩军备战的方向,基于战略需要,“新学制”的制定节奏随之加快。1937年4月,伪满洲国政府将拟定的学制“成案”提交“学制调查委员会”,于1937年5月正式颁布,并规定从193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937年10月,伪民生部又公布了各类学校的学校规程。“新学制”提出了完整的奴化教育方针和政策,将学校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和师道教育、职业教育两个门类,加强了对各级教育机构的管控 [3]。“新学制”的颁布和推行,标志着奴化教育在东北的全面实施及殖民教育体系在东北的正式确立,而所开设的大学、技校均是为侵略服务的。

(三)强行使用日语教材:语言的奴化

任何时期,教科书永远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教学工具,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此方面同样煞费心机,改编教科书得到了日伪当局的高度重视。伪满政府成立后,相继成立了临时审定教科书委员会,此机构首先制定了“中小学教科书实施规则”。1937 年11月,临时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对中小学教科书分别进行审查,删除了有关“九·一八”事件、“不平等条约”、“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等一系列“有碍中日邦交”的内容。1938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教育部颁布了酝酿已久的《教科图书审定规程》,同年9月又颁布了《修正教科图书审定规程》,规定各类学校所使用的教科书,在没有经过审定之前,不得使用或发行 [4]。另外,为了全面展开奴化教育,伪满洲国政府教育部强令各中小学增加“(日式)修身课”的学时,各中学增设经学讲读课程,日语成为了必修课,日语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习成绩的最主要的一项指标。至此,东北地区原有的课程设置标准和成绩评价体系荡然无存。

(四)学校由日本人负责:政策的奴化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后,日伪当局就开始逐步加强对教育权的控制。无论是1932年3月建立的民政部文教司和1932年7月由“文教司”升格的文教部,还是各级地方分管教育事务的行政机构,都是由日本侵略者一手建立起来的。而这些建立起来的学校,一方面由日本人指派和安插各级学校的行政长官或者是最高领导,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还直接插手到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伪满中央教育机构中,同其他各部门无一例外的先后实行了“总务司中心制”和“次长中心制”,而总务司长均由日本人担任。实际上,伪文教部的权力也几乎完全控制在由日本人担任的总司务长手中。1937年7月后,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包括学校在内,虽然正职大多是由中国人担任,但实权还是均被担任副职的日本人掌握,所有的一切决议或一切事务都要听从日本人的安排。除此之外,所有学校被迫大量录用日系教师,至此几乎所有的学校均被日本人所掌控 [5]。

二、奴化教育的各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06-1915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首先借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殖民教育经验,对大连地区初级教育的各类学校进行了“改革”。此时只是对教学目的等较为宏观的内容进行初步规定,暂未确立较为露骨的教育方针,亦未设立独立完备的教育管理机构,更无完善配套的初等教材。日本当局由于来自各方面的担心,这一阶段对殖民教育投入的精力不是很多,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抢夺资源上面。由于沟通受阻,日本帝国主义者把向中国人传授日语放在了首位,扶持鼓励地方城市办学,聘请日系老师,当语言上受到控制以后,又逐步在思想上加以引导。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此阶段一方面以传播文化为遮掩,进行腐化思想的初步引导,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一大批懂日语的中国人,成为军国主义者的忠实奴仆。

(二)扩展阶段:1915-1923

1915年5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强迫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延长为99年,自此,日本正式进入了“大陆经营时代”。随着初等、高等学校的不断增加,日本当局也加快了对奴化教育立法的进度,制定并颁布了《关东州普通学堂规则》、《关东州公学堂规则》、《关东州书房(私塾)规则》,并将中国原有的官办学校及民间既存的初等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同化教育”的范畴,重新规定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同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强化日语教育。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方式,想要使中国人具有与日本人同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那让他们学会日语、使用日语是首当其冲的 [6]。基于此,日伪政府当局不仅强迫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而且不断增加日语的教学时间,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使用日语,若是不小心说了汉语便会遭到一顿毒打。日本当局旨在用语言来同化殖民地人民的意识,进而达到“同化教育”的目标。

(三)深化阶段:1923-1941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的教育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配合其“大陆政策”而加大了日语教学的力度,增加日语学时,减少中国语学时,除汉语课程之外,其余课程一律使用日语进行授课。1932年3月,日本建立了傀儡政府“满洲国”,从此掌控了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一切权力,使整个东北彻底的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七·七”事变后,日本当局再次调整奴化中国人的教育方针,日语热迅速升温。为大力灌输奴化思想以及行使奴化教育,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被随意修改,所有东北地区的学校完全进入日式教育阶段。奴化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儿童以及青少年身上,目的就是为了从小灌输一种日本文化,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奴化,企图剥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亲情 [7]。

(四)顶峰阶段:1941-1945

进入20世纪40年代,日本当局的奴化殖民教育达到极致,先是在1942年颁布了《关东州民籍规则》和《关东州寄留民规则》,这两项《规则》规定对殖民地的中国人进行重新登记,目的是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标志着日本殖民当局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推进。而奴化殖民教育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是1943年6月公布、1944年4月实施的针对殖民地全体居民进行奴化教育的《关东州人教育令》。为使中国学生在语言、精神、思想及习惯上完全日化,日伪当局肆意侮辱东北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教育令》第八条中把日语改称“国语”,把日本历史改称“国史”。1941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的办学宗旨转变为“一切为战争服务”,实行“战时教育体制”,派遣现役军官到驻校任教,强制学生参加“国防训练”,将广大中国学生彻底推向教育黑洞 [8]。

三、奴化教育的恶劣后果

(一)东北教育事业损失惨重

日伪当局在奴化教育中迫切希望中国人早日成为没有民族意识的愚民,因此日军在军事进攻之时,对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在伪满州国建立之前,日本对东北人民的教育表面上以两国的文化融合为基础,实质上是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但侵略色彩并不明显,而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迫使各学校暂时停课,关闭东北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关,甚至采取了轰炸学校等恶劣手段进行打击 [9]。“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共有30余所大专院校,事变之后,几乎全部被查封或毁坏。1938年以后,为了奴化教育的需要,重新开放了其中的10所大学。日伪当局对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实行打压政策,旨在推行一系列摧残民族文化意识的愚民政策,打压的同时,日本又举办数量有限的学校为它的愚民政策服务,培植听从指挥、只为日本效劳的顺民。

(二)迫害师生,削弱师资力量

日伪当局对东北地区的爱国师生大肆逮捕、屠杀或迫其离开学校。日本宪兵队以“思想犯”、“反满抗日”等罪名逮捕了大批教师,被捕教师饱受严刑拷打,最终大多被处以死刑,侥幸逃过死刑的教师刑期也长达10年以上。1941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三○”事件中,共逮捕进步学生60多人收监关押。为了镇压“反满抗日”的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先后三次在营口进行大规模的搜捕,甚至对无辜百姓施以酷刑 [10]。与此同时,日伪政府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对教育界人士进行残酷迫害,大批教师被杀或被迫改行,部分坚守教育事业的老师也无不遭到日伪当局的多方监视和打压,东北地区的师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三)思想被严重奴化,丧失民族意识

在奴化教育的长期高压政策下,广大东北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无法接触到进步思想,只能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愚民政策。殖民者在学校里大肆宣讲修身课、日满亲善课、中日共存荣辱课等奴化思想,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束缚和麻痹中国学生的思想。同时,高唱日本军歌、国歌,遥拜日本天皇成为中国学生每日被强迫必做之事,企图让青年学生尽快忘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还希望他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背叛自己的国家 [11]。奴化教育对东北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极大破坏了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导致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四、结语

“满铁”存在的近四十年时间,不断对东北地区进行着疯狂的掠夺和压榨,用我国人民的血汗支撑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机器的持续运转。“满铁”在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其非法统辖区的人民强制实施了奴化教育。奴化教育与军事经济等手段并用,从而达到全面奴役中华民族的企图。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满铁”的侵略史实和滔天罪行,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应该淡忘 [12]。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彻底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恶行径,撕下“满铁”的伪装,唤醒年轻一代牢记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依据客观事实,从不同视角研究“满铁”的历史。通过对“满铁”历史的学习,培养年轻一代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自身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有机结合,为谱写“中国梦”的美好篇章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满铁东北地区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日常日语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满铁档案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