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雅》训诂探析

2015-02-28杨艳利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尔雅方言语音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5)01-0042-04

收稿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杨艳利(1989- ),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现代汉语语法学。

《别雅》是一本以解释双音节词为主的训诂著作,《别雅》原名《别字》,因其体例与《尔雅》中的“释诂”、“释训”相仿,故易名《别雅》,是一部词汇类仿雅之作。那么,与《尔雅》中的“释诂”、“释训”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

一、与《尔雅》相比《别雅》所具有的特点

(一)释训方式方面

《别雅》所训的词语都是字形不同而音义相同的双音词和少数的单音词。首先,所收录的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从全书来看,它所训词语大多都是双音节词,只有少数单音节词。训释的单音节词语如卷一“咨,茲也。《魏孔羡碑》:‘咨!可谓命世大圣,千载之师表者已。’《字原》云义作茲,按《尔雅·释诂》:‘茲,斯、咨、呰、已,此也。’邢昺疏云:‘咨与茲同,此类本非别字,然用之既少见者骇目,不别而别矣’”。其次,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都是字形不同,但字音和字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例如卷一“公正,工正也。汉《陈球碑》:‘生公子完,适齐为桓公公正。’《隶释》云:‘陈敬仲至齐,为桓公工正,掌百工之官也。’而此作‘公’,盖是借用。”又如:“蜂门、逢门、蜂蒙,逢蒙也。《荀子·王霸》篇、《吕览·听言》篇作蜂门,《淮南子》、《汉书·王褒传》作逢,《七略》作蜂蒙,即逢蒙也。‘蜂’‘逢’字近,‘门’‘蒙’声近。”两例都是字或词形体不同,前者是“公”、“工”两字形体的不同而“公正”、“工正”两词词义相同,后者“蜂门、逢门、蜂蒙、逢蒙”四词实指一人名,四词是音近义同而词形不同。而且先列出被训词语,然后用一个比较常用的词训释。这都与《尔雅》不同,《尔雅》“释诂”、“释训”中释词主要采用义训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它主要是将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集中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如《释诂》中“仪、若、祥、淑、鲜、省、臧、嘉、令、类、綝、彀、攻、穀、介、徽,善也。”它先罗列具有相同意义的十六个词,然后用当时通用的“善”这个词加以解释。而且,《释诂》和《释训》所解释的,大多是古代语言、特别是古代文献语言中的一般语词,大都是采用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的方式。所释词语大多是单音节词,释词与被释词只求某个词义相同,字音不求相同或相近。

(二)训释内容方面

《尔雅》是无论被训词语多少个而释词只用一个当时的通用语或雅言来解释,而《别雅》则没有这种限制,被释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释词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的词别体可多达三十二个,如“委蛇”。训解的词语有的单独解释一个相通的同义词,有的解释几个相通的同义词。而且被训解的词语都是出自经史诸子和汉代碑刻的别字异体,跟通常的写法不同。例如卷一“从迹、緃蹟,磫蹟也。《汉书·张汤传》:‘從迹安起。’师古曰:‘从读曰纵’,又按《萧何传》:‘发纵指示’,师古曰:‘发纵谓解绁而放之也。’纵,子用反。而读者乃为磫蹟之磫,非也。书本皆不为磫字自有逐磫之狗不待人发也。师古读纵如本字,讥读磫者为非然考汉人书磫字类多作纵,如夏承碑云‘绍纵先轨’,《郭仲奇碑》云:‘有山甫之纵’,又云‘徽纵显’,《鲁峻碑》云‘比纵豹、产’,《汉圉令赵君碑》云‘羡其纵’,《外皇令碑》云‘莫与比纵’皆以纵为磫,是二字在汉人固自通用。师古之言未尽然也。”又如“鸿范,洪范也。《汉书·艺文志》:‘鸿范八政’,《吕氏春秋·贵公篇》亦引《鸿范》曰,今《尚书》作‘洪范’,鸿、红古字通。”而且从例中可知,它所训释的词语,可能是所列的词语,也可以只是词语中的某个字的不同,并且在所作的注中比较词语或者字出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别字、变体或异体、假借、通假等原因。再举一些例子,如:

共给,供给也。靖供,靖共也。经典供、共二字多互用,如《左传》“君谓许不共隐十一年”,“又敢不供给僖公四年”,《周礼》:“天官令百官共其财用”,《汉书·成帝纪》:“无共张徭役之劳”,皆以共为供。《苑镇碑》:“靖供卫上”,正用《诗》“靖共尔位”,语则又反作供。

曲红,曲江也。汉《周憬功勋铭》“自瀑亭至乎曲红,一由此水”,又“碑阴宰曲红者一人,贯曲红者十六人”,《隶释》云:“两汉书皆作曲江,诸家地理书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惟《水经》云,县昔号曲红,山之名也。未知《水经》何据”。《琅琊代醉编》宋翌云“曲江,《周府君碑》江字皆作红,古字简,故以红为江,此亦臆说。汉时不得无江字也,后又《苍麓碑》江夏亦作红夏”,疑好奇者学汉碑字法用之而。

琦辨、琦巧,奇辨、奇巧也。珍琦,珍奇也。倚人倚事,奇人奇事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好治怪说,玩琦辨”,杨倞注:“琦读为奇异之奇”《尧庙碑》:“各进琦巧”,《华岳碑》“图珍琦”,皆以琦为奇,《荀子·荣辱篇》饰邪说:“奸言为倚事”,《庄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又皆以倚为奇。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被训词与训词之间是别字、变体或异体、假借、通假,他所突出强调的是两者语音相同或相近,无论古音还是方言音,从例中可以看出。此外,若《尔雅》中出现的被释词具有多义,就会再列一条或数条,重新组合,以求词义的解释全面而完整。如《释诂》:“乔、嵩、崇,高也。”“崇,充也。”又如:“□、郃、盍、翕、仇、偶、妃、匹、会,合也。”“仇,雠、敌、妃、知、仪,匹也。”“妃、合、会,对也。”“妃,媲也。”在这一点上,《别雅》和《尔雅》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例如:

须麋,须眉也。《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杨倞注麋与眉同,《汉书·王莽传》:“赤麋闻之,不敢入界。”师古曰:“麋,眉也”。古字通用,《大戴礼·朱言篇》:“孔子愀然扬麋”,注:麋亦作眉,须即鬚本字也。

娥媚,娥眉也。刘向《列仙传》娥眉作娥媚,《集韵》眉有一曰媚也,《汉仲定碑》:“不眉近戚”,即不媚也,是两字音义皆可通用。

河麋,河湄也。《诗·小雅》:“居河之麋”,笺云麋本又作湄,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赐女孟诸之麋”,杜元凯云“湄也”。

怨资,怨咨也。《礼记·淄衣》引《书·君雅》今书作《君牙》曰:“小民惟曰‘怨资’”,《释文》云资与咨同。

资衰,齐衰也。《荀子·哀公篇》:“资衰苴杖者不听乐”,注:资与齐同。

上例中的“眉、麋、资”在和不同的词语搭配时,可以和不同的字通用或借用,以致于会有不同的别体。如例中麋和眉通用,眉和媚通用,麋和湄又通用,资和咨通用,又和齐通用。

(三)注文方面

《尔雅》再训释词时,并无注文,只有被训词和释词,而《别雅》在解释词语时,有注文。注文除了注明被训词语的出处之外,还指出其形和音方面的关系,并辨析其同用、通用、转训或假借等关系。例如:

义刑,仪型也。汉《杨信碑》:“追念义刑”,按《诗·大雅》“仪刑”,《文王碑》正用此语而省仪作义者,盖以义亦有仪音,故以同音相假也。毛晃增韵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周礼·地官·调人》:“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命勿雠”,《史记·吴大伯世家》“君义嗣”,王肃曰:“义,宜也。”竝音仪。

萌黎,民黎也。良萌,良民也。兆蒙,兆民也。《后汉书·宦者传》:“剥割萌黎”,管子《揆度篇》:“其人同力而宫室美者,良萌也”,萌与氓声近,氓与民形近,故转相借用,《汉书·礼乐志祀歌》:“兆蒙祉福”,即兆氓也,蒙萌音亦相近,故又借用蒙。

涂路,塗路也。《说文·系传》云“涂”,《周礼》书“塗路”字,如此古无塗字,涂,弥俗也。按《周礼·地官·遂人》:“百夫有沟,沟上有涂”,注:涂,容乘车一轨。又《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注:“五涂:径、畛、涂、道、路也。”《汉书·礼乐志》:“大朱涂广”师古曰“涂,道路也。”《释名》:“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汉周憬碑》:“行旅语于涂。”《陆郯令景君碑》“假涂郯口。”《魏大飨碑》:“陈兵清涂”。《张平子碑》:“垂名于一涂,皆用涂字,”至《杨君石门颂》则又作蒤,亦涂之变体也。

(四)方音的运用

虽然《别雅》与《尔雅》中收录的都有方言,但两者又有不同。《别雅》是通过利用方言的语音来证明释词与被训词语的语音相同或相近。例如:

穹桑,空桑也。呂覽伊尹生于穹桑,春秋纬少昊邑于穹桑。即空桑也。《字汇》补云:“今云南县名浪穹,土音为浪空,盖穹、空二字音近,故或通用。

申徒、申屠、信都,司徒也。《通雅》云司徒以官为氏,《史记·留侯列传》:“项梁立韩成为韩王,以张良为韩申徒”,即司徒。徐广曰即司徒耳,但语音讹转,故字亦随改。《庄子》有申徒嘉、申徒狄,皆复姓。西汉申屠嘉,东汉申屠刚,与司徒同,宋《罗璧识遗》云史通讥迁固谓韩王名信都,亦误矣。《潜夫论》:“拜良为信都”,又曰信都者,司徒也。楚汉春秋作信都,注:信音申,此与《史记》申徒可互推。古人信与申通,司因信转之故。

毛食,无食也。谟信,无信也。《后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臣贤案衍集》毛字作无,今俗语犹饥者或古亦通乎。佩觿云:河朔谓无曰毛。《通雅》云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南唐书·党与传》:“越人谟信,未可速攻。”注:谟信,无信也。闽人语音。

蚩尾、祠尾、鸱吻,鸱尾也。苏鹗曰:蚩海,兽也。汉武作柏梁,有上疏曰:“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颜氏家训》曰:“或问《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云:张敞者吴人。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或又呼为鸱吻,黄朝英按《倦游杂录》言汉以宫殿多灾,术者言天上有鱼尾星,宜为象,冠屋以禳之。《陈书》:三公黄阁听事置鸱尾,萧摩诃以功寝室,并置鸱尾。《北史·宇文恺传》云:“自晋以前未有鸱尾”,江南野录用鸱吻,此直一声之转,必欲改蚩字。又牵与蚩尤辨水陆兽则曲矣。《大业杂记》:祠尾高百七十丈,《石林燕语》以设吻者为殿。

风别,分别也。《周礼秋官士》师注:“辩读为风别之别”,下文传别注亦同风别即风别,盖古人读风有分音,因书分遂用风字,今山西及旌德人皆读风如分,盖古有此音,升菴云:“风古字孚金切”,《诗》骚韵可据。

上面的例子在解释词语时都利用了方言方音。如上例中在训释“穹桑”“谟信”时,就利用云南方音和闽方言语音来训释。这也说明有些古音在语音发展中消失,但有些古音仍保留在方言中。从方言的角度考察词语语音,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创新。这对后人从方言的角度来了解语音或语言的历时发展,有启示作用。作者在研究《别雅》的词语的通用或假借时,利用方言语音,可以说对语音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尔雅》在这方面就没有《别雅》做的好。他虽然收录了方言,但并未注明哪些是方言,是哪个地方的方言,这些都要我们自己去考证。

当然,相较于《尔雅》,《别雅》中作者不仅作了注,还对一些前人解释不清的词,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

悛悛、逡逡,恂恂也。《史记·李将军传》:“赞悛悛如鄙人”,穆碑云:“乡党逡逡”,今《论语》作恂恂,又《刘修碑》云:“乡党逊逊如也”,盖当时书多口授,四方语音不同,故各以其声之相近而意之可会者,传之无定本也。

子姓,子孙也。《礼记》:“玉藻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楚语》:“率其子姓,从其时享。”《越语》:“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助寡人谋而退吴者”,《淮南子·道应训》:“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使求马者乎?”《汉书·田蚡传》:“跪起如子姓”,皆谓子孙。《诗》“振振公姓”,注即公孙,盖古读姓如生,《白虎通·姓名篇》:“姓,生也,人所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叔孙穆子见庚宗,妇人问其姓”,注:问其所生子也,女生曰姓,本音同生,故借姓作孙,韵书分鼻音读生,撮唇读孙,夫声读姓,皆后人分之,今人仍分为便但,不可不知其所以可通之,故若执后世《字书》之说,以论古人音义则非。

姑胥、姑馀,姑苏也。卮言曰:“王顺伯高德基谓姑苏,乃姑胥也。凡山与台皆以伍胥得名,吴人乡语以须为苏,故误曰姑苏,后遂为苏州。按《续图经记》曰姑苏台,一名姑馀,《史记正义》云在吴县西南三十里。《山水记》阖闾作,又云夫差作越绝书云:阖闾造九曲路以游姑胥之台,然则姑苏之,或谓姑胥,或谓姑馀,不可知。而始于阖闾,成于夫差,岂得云因伍胥而误也?盖三字音近,故古人就便各用耳,至其立名之义,当亦莫得而详矣。

从例中可知,被训词之所以有不同的读音,可能和这个词在不同的方言区有不同的读音有关,作者能够想到词语读音或形体的不同和方言有关,这一点就值得人们学习。此外作者根据被训词的出处以及前人所作的注,通过分析比较,提出质疑,从而得出他自己独特的观点。作者常用“某与某二字相近古通用”,或云“某与某一声之转,故多通用”,或云“某某音同,故两相假借”。或说:“古人形声相近之字多通用无别,此即假借转注之义,今人不知此理,始株守一字以为一义,然日用寻常之字,其非本意而能假通用者不可胜数,学者童而习之,不以为怪耳。”或说:“凡诸变体,其义则一,盖古人不惟借声,见形义相近者,时牵率书之。”又说:“凡形容之辞初无正字,皆假借同音之字书之。”作者的这些意见大都正确。

二、《别雅》的不足

《别雅》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此书在收字方面也存在一些缺憾,漏落甚多,诸如许多古籍中常见的假借字、通用字都未收入。其次是作者对于古人用字的同声假借、转音变异、别体重文、同声转音等现象,又有辨析不明之处,甚至有些说解疏谬 [9]。因而后来魏茂林和许瀚分别作了《别雅集证》和《别雅序》,都对《别雅》进行补充和订正。例如:“不翼,比翼也。阮籍诗:原为双飞鸟,不翼共翱翔,不翼即比翼也。不有比音,遂亦借作比用”,这条下面许瀚所加案语云“不、比,古音不同部。《说文》:‘不,鸟飞不上翔,不下来也。’比或即用其本义” [7]。又如“义刑,仪型也。汉《杨信碑》:‘追念义刑’,按《诗·大雅》‘仪刑’,《文王碑》正用此语而省仪作义者,盖以义亦有仪音,故以同音相假也。毛晃增韵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周礼·地官·调人》:‘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命勿雠’,《史记·吴大伯世家》‘君义嗣’,王肃曰:‘义,宜也。’竝音仪。许瀚所加案语云:古‘威仪’字作‘义’,碑用本字非省也”。这就较原书的说解精确。

总体来说,此书有很多可取之处,它资料丰富,考证有据,辨析精细,对于阅读古书,研究文字的通转,音义的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于《尔雅》的注释研究及经书训诂都有重要意义,它拓宽了雅学词汇类仿雅之作的范围和《尔雅》研究的视觉。此外,通过对《别雅》的研究,也见证了汉字发展的过程,即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和词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以及在汉字历史发展中,哪些词语已经被历史淘汰,哪些词语保留下来。

猜你喜欢

尔雅方言语音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对方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