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主题传播

2015-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国梦题材纪录片

张 静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主题传播

张 静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中国梦内涵广阔、意义深远,纪录片应当成为唱响中国梦、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从2013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重点项目,推动了“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形成热潮。以此为契机,探讨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主题传播。

中国梦;纪录片;主题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有关反映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就层出不穷,如《追梦在路上》《中国梦365个故事》《中国人的活法》《守望土地》等。本文试图就此探究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如何实现主题传播。

1 纪录片是传播“中国梦”的最好载体之一

纪录片有别于故事片,它以记录不可复现的时间进程而历来为世界各国学界和业界所重视。由于纪录片本身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因而使我们既可以自省,又可以关照历史,审视世界。而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又决定了它成为了传播“中国梦”的最好载体之一。

1.1纪录片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曾说:“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由于这种记录历史的功能,纪录片成了某一时代的形象化历史档案。

中国梦的感召开启了13亿人实干兴邦的新篇章。在圆梦的征程中,大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小到追求个人幸福,点点滴滴的实绩亟需通过纪录片的记录,完整呈现出来,为我们存留难以忘怀的时代记忆,提供影像的时代见证。

1.2纪录片具有引导舆论的功能

纪录片通过对社会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报道,超越了阶层和领域,引起人们共鸣,引发人们思考,构成集体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在表现“中国梦”主题时,纪录片既可以喜闻乐见地表达民族复兴的“国家大梦”,对外发挥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又可以体贴入微地表达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百姓小梦”,对内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而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声画同步的立体式呈现,使纪录片在引导舆论上更具说服力。

1.3纪录片具有沟通情感的功能

不管是纪录历史还是反映现实,个人情感、民族情感、国家情感都是纪录片承载的重要内容。情感交流在艺术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任何作品如果无法与观众“共鸣”,必然会影响传播效果的实现。

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大多凭借真实生动的个案,反映中国人锲而不舍的奋斗故事、展现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这种个体的感召对于大众理解中国梦、追寻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都助益良多。纪录片沟通情感的功能,有助于中国梦成为回荡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共同旋律。

2 “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主题建构

尽管《追梦在路上》《中国人的活法》等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在具体选材时标准不一,人物的梦想也各有不同;但是,大多都会采取以“筑梦、追梦、圆梦”为主线的路径进行叙述,呈现对中国梦的把握。

2.1筑梦的理想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在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中,大主题、小切口无疑是最接地气的选择。通过呈现平凡人的梦想以及为梦想奋斗的历程,使“中国梦”的主题坐实。而在具体选择素材时,“百姓小梦”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则应当是有时代感的梦,是当下时代特征与人物命运冲突后的抉择,这样的中国梦值得颂扬。

《追梦在路上》,是广东卫视开启于2013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励志类人物纪录片节目。迄今播出的五个系列节目《致青春》《坚韧的力量》《情·缘·梦·路》《中国儿童梦》《男儿当自强》,无一不是以个人梦想来映照国家情怀。在每期节目的开篇就直截了当地呈现了被拍摄对象梦想的初心,凸显了“追梦人”的追梦情思。

2.2追梦的奋斗

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是空想,是值得追求、勇于实现的梦想。有了梦想就应该勇敢去追求,让梦想照进现实。在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中,总能看到个体虽然渺小,却踽踽独行、奋力实现梦想,这个追梦的过程比起梦想本身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纪录片本身的审美价值之一就在于纪录片的过程感,伴随着过程本身,观众的情感会不断积累,并产生与事件平行的期待感,引发思考,进一步践行中国梦。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梦”宣传的重点项目,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完成了第一季10集的播出。在每集45分钟的片长内,完整呈现了人物的真实状态、命运变化和为梦想坚持的历程。为此10个摄制组耗时将近10个多月的时间对10位主人公进行纪实性跟踪记录。在该片播出之后,形成了广泛的关注热点,一时间“中国人该怎么活”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因而,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务必花大篇幅不遗余力地表现追梦的过程。

2.3圆梦的激情

民族复兴中国梦如果仅止步于梦想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是梦想的实现。而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主人公不断坚守最终圆梦的激情,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之大,在潜移默化中指引观众前行,起到激励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梦想类题材的纪录片容易偏执于事业的叙述,而忽略了梦想作为一种情感的节奏把握,造成纪录片在情绪的感染力上差强人意。因而,需要创作者做到情感的物化,忘却自我,全身心地去接触、了解、感受被拍摄对象筑梦的初心、追梦的执着以及圆梦的畅然,通过移情作用,满足观众的情感诉求,保证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兼具纪录品质和审美品质,实现传播效果。

3 中国梦题材纪录片实现主题传播的手段

3.1题材选择的丰富性

中国梦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内涵广阔,意义深远。以中国梦为主线,除了要有展现普通人追求梦想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还应将中国梦题材纪录片选材的范围扩展到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科学发展等多个领域。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21世纪的献礼片,作为一部通史类纪录片,该片是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通过对中国20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而纪录片《守望土地》由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历时一年多打造,分别从五个角度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土地方面的政策、小家与大国的历史变迁,细腻展现了农民对土地亘古不变的情怀。上述纪录片为观众理解中国梦提供了更高的视野和更全方位的角度,丰富了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

3.2创作理念的时新性

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属于主流文化,利用不完美的真实去呈现主题,不回避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会更加契合新时代观众的心理,这种新的创作理念对于表现中国梦主题大有裨益。

另外,在新的媒体环境下,由传统纪录片发展衍生出了微纪录片,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相比较而言,更符合受众需求短时间内接受有效信息的心理,因而更有利于传播效果的提升。所以,在传播中国梦主题时,也要充分利用微纪录片进行多种尝试。《中国梦365个故事》是2013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以每集3分钟的时长对老百姓崇德向善的追梦故事进行讲述,通过“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一句感言”的节目制作理念,简明直接地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个具体而实在的梦想。

3.3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目前,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主要传播阵地仍是电视台,传播方式有几方面:一是自制中国梦题材纪录片;二是展映中国梦题材纪录片。作为国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自制了大量中国梦题材纪录片,起到了表率作用。除此之外,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组织下,省级卫视开展了“中国梦”主题纪录短片展播,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周播出一集,为观众增加对中国梦题材纪录片的关注提供了可能性。

在全媒体时代,除了要巩固和发展纪录片传统播出渠道,还要依托新媒体阵地,拓展纪录片的传播空间,实现纪录片的全媒体传播。另外,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实现与观众最大程度的互动,也是增强中国梦题材纪录片影响力的手段之一。

4 结语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成为传播中国梦的最好载体之一。在对中国梦题材的纪录片主题建构时,要充分地表达“筑梦·追梦·圆梦”的叙事路径。而在传播手段上,要考虑题材选择、创作理念、传播渠道在中国梦题材纪录片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使中国梦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

[1]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傅艳蕾.个体与整体之辩:“中国梦”的当代哲学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13(4).

[3]李明宇.文化寻根与中国梦——以〈归途列车〉为例探讨当前国内优秀纪录片的创作[J].记者摇篮,2015(4).

猜你喜欢

中国梦题材纪录片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